徐秀芝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
高职护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交往与合作能力的调查研究
徐秀芝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
目的 提高高职护生关键能力,促进高职护生全面发展。方法 根据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应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理论分析法等对高职护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要素及其内涵进行分析,明确高职护生关键能力中交往与合作能力的问题所在。结果 高职护生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定位明确。结论 为适应现代化职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护生要求奠定基础。
高职护生;关键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
关键能力(Key Qualifications)是指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应对人生中不可预见的各种变化的一种能力。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行动能力的概念。德国联邦教育研究所将关键能力分为5个方面的范畴(具体见表1)。
现将对五年制高职护生关键能力中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进行的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为高职 06 级(6)(7)(8)(9)班的学生共 226 人。其中学习成绩优秀者80人,良好者78人,其它68人。
采用《关键能力培养达标评价量表Dilfhi法》,该表系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专家教授认定。表中包括5个方面,52个小项,每题含有5个答案,由调查者填写(具体见表2)。方法:调查者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让每个学生模拟给病人头部进行绷带包扎的操作,并进行考核。
在绷带包扎操作中,采用《关键能力培养达标评价量表Dilfhi法》进行调查,在226名学生中得分A者有62人,得分B者有96人,得分C者有68人。
由于在校学生对临床工作要求和方法比较淡漠,理解和角色的转变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种愿望和兴趣不够强烈,并且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保持下来。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操作,保持一定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作为教师,必须针对在校学生的心理特征,改进教学方法,促进项目化教学。
表1 关键能力所包含的5个方面的能力
表2 关键能力培养达标评价(分)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中心地带,家中又缺乏能够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加上现在的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天被爱包围着,唯恐自己对孩子照顾不周。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识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要培养优秀的性格,解决“自我为中心”的问题至关重要。对“自我为中心”意识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应注意其与同学之间的交往通过各种活动如拔河比赛、运动会等,让这部分学生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互相帮助的快乐。
现在的学生物质生活充裕,追求享受,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在思想上不断动员,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倡项目化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增加情景教学,让学生进行换角色扮演,使之能体会到患者的感受。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时,应积极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与专业相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社会实践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进而为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具有服务社会的作用,更主要的还应将其看成是在校期间人才培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有很多学习成绩优秀者,动手的能力却很差,与人交往的能力很缺乏,假期社会实践不但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还能锻炼学生的交际与合作能力。
(1)面向全球的职业教育,要培养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职业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掌握企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做事、诚实待人的品质必不可少。职业学校作为培养从业者的教育机构就是要使学生在在校学习期间,逐步养成认真做事的态度及正确的价值取向。
(2)团队合作、大局意识尤为企业所看重。由于现代社会分工细化,使得职业活动的社会化程度提高,要求从业者必须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才能使职业活动有更好的结果。特别是对于喜欢强调个性的青年人来说,合作精神的教育更为重要。
[1]吴万春.掌握学生心理特征 促进数学教学[J].成才之路,2008,1:60.
[2]田伟政,丰艳平.高职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4:187~189.
[3]高丽娴.在养成教育中强化高职学生“非专业能力”之我见[J].现代经济信息,2008,8:33.
[4]肖琪美,王芬.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高职学生的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79~80.
[5]潘楚滨,吕江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2006,2246.
G526.5
B
1671-1246(2010)22-0095-02
本文系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基金资助项目(J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