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广玉 多 军
黑龙江省牡丹江神经精神病医院(157014)
随着躯体各部分功能的逐渐减退,老年人的心理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衰老过程中,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比年轻时更加敏感、多疑、脆弱,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和精神问题。研究显示,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3.5%~21.4%[1,2]。为此,我们在牡丹江市城市和农村,对社区老年人神经精神症状患病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人群样本来源于牡丹江市农村和城市社区60岁以上认知正常的老年人。调查时间为2008年8至9月。本次共随机调查2195人,市区1066人,农村1129人,其中6人未填问卷,最后共2189人进入分析。
1.2.1 调查问卷
采用国际通用的神经精神科问卷(NPI)[3],对近1个月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妄想、幻觉、攻击、抑郁、焦虑、欣快、淡漠、脱抑制、易激惹、异常运动、睡眠行为和进食障碍12个方面。对每个方面的异常行为分别按照频度(分4级)和严重程度(分3级)评分,每个条目的得分范围是0~12分。本问卷在国内使用,被证明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4]。
1.2.2 神经精神症状
只要任何一项NPI条目得分>0,则为阳性;任何一项NPI条目得分≥4,则被定义为临床症状显著[5]。
1.2.3 现场调查方法
所有调查员都经过了系统培训,一律采用问询式调查方法。按照统一的标准化方法对近1个月内出现的精神症状进行调查。由专人进行问卷的质量控制和数据核实。
所有问卷经逻辑核错后,采用Epidata2.0进行数据双录入,并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因素分析中首先对自变量赋值,经单因素分析出有意义的变量,然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的影响因素。变量赋值如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0,初中=1,高中/中专=2,大专及以上=3;婚姻状况:老伴健在=0,丧偶与子女同住=1,独居=2;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0,1000~2000元=1,2000元以上=2;是否愿意与人倾诉:是=0,否=1;是否患有重病:否=0,是=1;体育锻炼:经常=0,偶尔=1,从不=2;退休前是否任要职:否=0,是=1。
在接受调查的老年人中,389人的NPI得分≥1,即有17.77%的老年人近1个月内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其中睡眠障碍最为突出,其次抑郁和焦虑,易激惹和进食障碍患病率较低,并伴有其他症状。
从表2可见,社区老年人神经精神症状与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是否善于向别人倾诉、是否患有重病、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及退休前是否身居要职等因素有关。
神经精神症状是老年痴呆患者常常伴有的表现,贾建平等[6]在神经内科门诊调查痴呆患者神经精神症状患病率为41.5%,国外调查结果为50%[7]。本研究发现,社区中被视为认知正常的老年人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达17.77%。老年人由于神经细胞和传导神经兴奋的纤维数目减少,导致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化,对老年人的心理有很大影响。另外新陈代谢降低、脏器功能减退以及躯体疾病、社会和家庭因素都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心理功能[8,9],从而易出现心理精神问题。
表1 社区老年人神经精神症状
表2 社区老年人神经精神症状多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
社区认知正常的老年人神经精神症状的危险因素有文化程度较低、独居、收入低等。因此,解决老年人的心理精神问题,应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提高退休以及农村老年人的待遇,让他们衣食无忧,安享晚年;开展健康教育,让老年人掌握遇到心理问题时的排解技巧;在易患人群中必要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
[1] 刘宏军,孟琛,汤哲.北京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794-795.
[2] 李迎春,胡传来,陶兴永,等.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4): 398-399.
[3] Cummings JL.The 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assessing psychopathology in dementia patients[J] . Neurology,1997,48(Suppl 6):s10-s16.
[4] 解恒革,王鲁宁,于欣,等.北京市部分城乡社区老年人和痴呆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0):829-831.
[5] Steinberg M,Sheppard JM,Tschanz JT,et al.The incidence of mental and behavioral disturbances in dementia:the Cache County Study[J] .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3,15(3):340-345.
[6] 贾建平,贾建民,楚长彪,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20(2):113-116.
[7] Karlawish JH,Klocinski JL,Merz J,et al.Caregivers p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J] .Neurology,2000,55(7):1008-1014.
[8] Katz SJ,Kabeto M,Langa KM.Gender disparities in the receipt of home care for elderly people with disa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 .JAMA,2000,284(23):2022-2027.
[9] Himes CL.Elderly American[J] .Population Bull,2001,56(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