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时代互联网发展研究

2010-09-20 05:31李湘媛
关键词:浏览器应用程序终端

李湘媛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1 互联网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渴望更加开放、平等、自由的信息交流[1]。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可以突破时空局限、交流各种信息的互动平台,使得用户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网络充分共享全社会的智慧。

最早的网络构想来源于 1980年由蒂姆◦伯纳斯 -李构建的 ENQUIRE项目,这是一个超文本在线编辑数据库。尽管看上去与现在使用的互联网不太一样,但是在许多核心思想上却是一致的。Web中最重要的“超文本”这一概念则起源于上世纪 60年代的几个项目,直到 1992年 www服务出现,这期间的 Web可以被称为 0.1版。从 1992年到 1994年,互联网(Internet)成了主流,“冲浪”这个词汇被首次使用,这时候的互联网可以被称为是 Web0.5,这个时期随着 Netscape的发布而结束。

Web1.0时代开始于 1994年,其主要特征是大量使用静态的 HTML网页来发布信息,并开始使用浏览器来获取信息,这个时候主要是单向的信息传递。1995年,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设计语言 Java诞生了,同时服务器端脚本技术也被开发出来。同年,微软发布了 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从1995年到 1998年间,“动态”网站大量涌现,这时候网站的内容多数来自后台数据库,尽管通讯内容的传输主要还是单向的。第一个电子商务的应用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这个时候的网络可以被称为是Web1.1。接着人们所熟知的.com时代来临了,从1998到 2001年,这个时代的 Internet可被称作Web1.5。

图1 互联网的发展

Web2.0起源于 2003年以来逐渐流行的博客(blog)。其实在这之前已经有很多互联网用户开始使用 P2P的网络了,软件被当成一种服务,互联网从一系列网站演化成一个成熟的为最终用户提供网络应用的服务平台。强调用户的参与、在线的网络协作、数据储存的网络化、社会关系网络、RSS应用以及文件的共享等近几年才流行的概念,成为了Web2.0发展的主要支撑和表现。Web2.0模式大大激发了创造和创新的积极性,使互联网重新变得生机勃勃[2]。

互联网发展的最初十年中,互联网的基础平台以及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有了显着地提高,物理距离已经不再对信息交流形成阻碍;当前所经历的是网络发展的第二个十年,是强调用户中心、用户体验的十年,着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交互应用。接下来的十年,我们有理由相信会出现一个异常强大和智能的网络,它所能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将远超前两代网络所提供的,因此可以称之为Web3.0。

2 Web3.0的核心技术分析

Web3.0显然是针对 Web2.0提出的,Web2.0的出现主要就是为了匹配类似像 Ajax这样的异步通信概念,强调用户的参与和双向异步通讯下的良好交互体验。Web3.0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个基于时间上的概念,实质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业务和用户需求阶段性发展的成果,是用来匹配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所出现的各种不同方向和特征,包括将互联网本身转化为一个泛型数据库、云存储与云计算技术、跨浏览器双向通信机制、人工智能、语义网、地理映射网、运用 3D技术搭建的良好对应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网站等。以上种种技术和应用的集合就构成了 Web3.0的方方面面。

关于 Web3.0的确切定义,很多人持不同观点,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Google的首席执行官谈到 Web3.0,他给出了自己的认识:“Web3.0创建应用程序的方法将不同,Web3.0将是拼凑在一起的应用程序,带有一些主要特征:应用程序相对较小、数据在云中、应用程序可以在任何设备上运行(个人电脑或者移动电话等)、应用程序的执行速度非常快并能进行很多自定义、此外应用程序像病毒一样的扩散(社交网站)”。从上述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 Web3.0的网络时代,应用和数据可以全部存储在网络服务端,不再需要在终端上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安装和拷贝,用户只需要通过装有支持Web3.0浏览器的终端连接到互联网上,一切的环境、内容、信息会全部呈现在用户眼前。当然,此时的信息安全和身份认证也需要更加高效和可靠。

其实无论如何定义,Web3.0都具备一个本质属性,或者可以说是根本的目标:互联网服务。这样一来,了解和讨论 Web3.0,自然归结到以下几点属性:数据、用户、设备以及安全。接下来,我们就将深入讨论它们在 Web3.0时代究竟被赋予了怎样的特征,而具备了这些特征的 Web3.0,是否能为我们所享受的网络服务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1)互联网内容更加自由高效的聚合

与 Web 2.0时代使用互联网是为了把人与人联系起来不同,在 Web 3.0时代使用互联网是为了把信息与信息联系起来。提到互联网内容的聚合,自然就让人联想到 Mashup的广泛应用。究竟什么是 Mashup,我们给出一个简单的解释:Mashup也即糅合,是整合网络上多个资料来源或功能,以创造新服务的网络应用程序。当用户有特定的互联网业务需求时,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所有功能从头到尾完全由自己实现。Mashup向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的方式:互联网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特定需求来组合公开发布于网络上的众多 Mashup应用程序,将这些 Mashup所提供的内容信息进行整合,使得内容信息的特征性和针对性更加明显,便于运用。例如 Google公开了自己的 Google Maps API,这就是一种 Mashup资源,Web开发人员可以在地图中包含所有类型的数据来支持一些具体的地图应用。此外,TAG/ONTO/RSS基础聚合设施,渐进式语义网的发展也将为 Web3.0构建完备的内容聚合与应用聚合平台提供支撑,创造出更加个性化、搜索反应迅速、准确的互联网聚合平台。本质上讲,就是将互联网转化为数据库。

(2)互联网服务更具普适性

Web3.0时代,网络服务将能够智能地与各类用户终端兼容,从个人电脑到手机、PDA、机顶盒、专用终端等。种类繁多的终端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享受互联网服务带来的种种便利。

在 Web2.0时代,虽然用户体验已经大大提高,但是提高也仅仅局限于个人电脑终端。为了更好的应对层出不穷的新的移动终端,开发与应用都需要新的技术层面和理念层面的支持。而 Web3.0将打破这一僵局,使得各种终端的用户群体都可以享受到在互联网上分享数据和应用的便捷和惬意。

(3)用户体验的个性化定制

Web3.0延续了 Web2.0的以人为本,将用户的偏好作为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Web3.0在对于用户原创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 UGC)筛选性的过滤的基础上同时引入偏好信息处理与个性化引擎技术,对用户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在寻找可信度高的 UGC发布源的同时对互联网用户的搜索习惯进行整理、挖掘,得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帮助互联网用户快速、准确地搜索到自己想要感兴趣的信息内容,避免了大量信息带来的搜索疲劳。

个性化搜索引擎以有效的用户偏好信息为基础,对用户进行的各种操作以及用户提出的各种要求进行数据挖掘,从而分析用户的偏好。通过偏好系统得出的结论再归类到一起,反馈给用户,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搜索、浏览的需要。

(4)数字内容的有序性和安全性

Web3.0将建立可信的社会网络服务系统(SNS),可管理的 VoIP与 IM,可控的 Blog/Vlog/Wiki,实现数字通信与信息处理、网络与计算、媒体内容与业务智能、传播与管理、艺术与人文的有序有效结合和融会贯通。

Web2.0模式下的 SNS--网络社交平台,只是简单地将人与人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连接起来。通过互联网注册在 SNS的平台上结交朋友这一途径,并不能确保注册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不是每一次交际圈的扩展都会带来相应的利益需求,这一过程进行下去的结果将会导致本身信息的外泄和零乱、不可靠信息的泛滥,颠覆了人们想利用互联网来扩展人际交往的初衷。这一问题在 Web3.0模式下,将通过对用户的真实信息的核查与认证这一方式来解决。高可信度的信息发布源为以后交际圈的扩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与此同时,人们在交际的同时,也可以更迅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并且可以完全信任这些可信度高的用户提供的信息,利用这些进一步扩展对自己的有利的交际圈。

Web3.0模式下可管理的 VoIP与 IM,同样为互联网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可信度越高、信用度越好的用户发布的信息将会被自动置顶,既提高了信息源发布者的可信度,同时使得这些有用、真实的信息更快地出现在用户的面前,发挥信息的最大效力,提高了信息的使用率、降低了信息查找的时间损耗。

Web3.0模式下可控的 Blog/Vlog/Wiki,同样也是为了提高消息的利用率与查找信息的便捷度而生的。这些原本在 Web2.0模式下允许用户随意发布的 Blog/Vlog/Wiki会使得网络上堆积大量杂乱无章的信息,为用户的搜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由此,Web3.0提出了“可控”这一概念,使得信息的发布与使用连接起来,如果需要搜索较高可信度的信息,可以点击可信度高的用户撰写的 Blog/Vlog/Wiki,实现可信内容与用户访问的对接。

3 Web3.0的应用展望

Web3.0网络的发展将表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征。首先,网络接入设备的功能更强大,体积变得更小、人机界面更友好、同时更加智能化。其次,更快的网络数据传输率,更高效灵活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让我们使用网上的服务资源就像使用本地服务资源一样方便快捷,本地和远程应用对用户而言变得不可区分。第三,人们可以放弃现有的各种个人存储设备,因为网络已经提供了足够安全可靠的存储空间。所有用户都可以拥有个人定制的“24小时私人助理”。例如,当用户到达一个陌生的机场,想知道与住宿、吃饭、旅游相关的一切,只需要用终端连接互联网,在浏览器中输入:“我想找一个干净整洁的酒店,然后找一家不错的本地特色的餐馆吃饭,吃完饭后去最著名的景点游玩,请提供一些建议?”接下来 Web 3.0浏览器会分析用户输入的问题,在互联网中搜索所有可能合适的答案,然后整理的结果将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呈现给用户。这就是Web3.0时代的互联网。

[1] 信息产业部典型研究院 .互联网技术发展白皮书[R].2007.

[2] China Unicom.China Unicom Technical Report of Web2.0[R].2009.

猜你喜欢
浏览器应用程序终端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删除Win10中自带的应用程序
微软发布新Edge浏览器预览版下载换装Chrome内核
反浏览器指纹追踪
谷歌禁止加密货币应用程序
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
ABB Elastimold 10kV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
三星电子将开设应用程序下载商店
微软软件商店开始接受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