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影响下乡镇企业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对策

2010-09-19 05:36王春生,温志强
大众商务·下半月 2010年7期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乡镇企业金融危机

王春生,温志强

【摘 要】 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乡镇企业群体性事件问题日趋严峻。研究金融危机影响下乡镇企业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与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对乡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乡镇企业;群体性事件

中图分类号:F8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038-02

乡镇企业是在我国农村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在改革开放30 年以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风暴般席卷全球,中国,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的一部分,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负面影响逐渐从经济面扩展到社会面。中国乡镇企业出口占我国整个出口额的30%以上,金融危机对乡镇企业造成的影响同样非常深刻,一方面影响了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乡镇企业中产生的群体性事件愈来愈多,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1 金融危机影响下乡镇企业群体性事件的现状

1.1 金融危机影响下乡镇企业的现状

(1)外向型企业发展困难,受世界市场变化影响深刻

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美欧等国际市场迅速萎缩,外向型乡镇企业步履维艰,很多甚至关停、破产,造成大量人员失业。

(2)产业结构单一,重复建设严重

许多乡镇企业忽视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片面强调经济增长数量,布局不合理,忽视经济增长质量的现象日益突出。

(3)技术水平低,劳动力素质差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基础较差,缺乏技术创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干部职工绝大多数来源于农民,文化低,劳动力素质差。

(4)资金流动差、融资难

在外销、内销都没有途径的双重夹击下,资金流动差;乡镇企业自身经营风险大、信用程度低、融资成本高,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乡镇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5)经营机制不够完善。

在体制上,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产权不清、责权不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问题,乡镇政府行政干预过多,使这些企业的领导干部市场意识、管理意识淡化,过分依赖政府。

(6)乡镇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比较落后

乡镇企业的内部管理粗放,不重视员工激励和培训。

(7) 产品市场不稳定。

由于经济技术实力的限制 ,市场份额极不稳定 ,产品品种结构需要经常调整和改变。

(8)企业层次低,产业升级激战缓慢

乡镇企业绝大多数规模较小,很多企业管理落后,企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不能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经济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

1.2 乡镇企业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1)多发性

部分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因裁员下岗、劳资纠纷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大幅上升之势,规模逐渐扩大。

(2)组织性

许多群体性事件都有一定的酝酿过程,有别于以往松散的、自发的群体性行为,通常有组织者和骨干形成核心。

(3)利益性

相当多的群体性事件涉及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大多数有一定的理由,即有其合理的部分。

(4)是违法性。当前群体性事件激烈程度加剧,恶性事件上升,多数伴随着违法行为,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

(5)非政治性

尽管有些群体性事件表现激烈,但当事人的请求大多是与自身物质、经济利益有关,他们并不具有反对社会政治制度的目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6)难处理性

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大多由于矛盾没有得到化解而形成的,解决这些问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处理解决难度较大。

(7)反复性。

从群体自身来看,以聚众闹事的方法来使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与落实,这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部分群众“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理,从而造成群众长期缠诉闹事,处置难度加大。

(8)联动性。

部分群体性事件参与者有暗中串联、横向联合和相互呼应的趋向。一个企业发生罢工事件,相关企业往往呼应,由此引起连锁反应。

2 乡镇企业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

2.1 减员增效与劳资纠纷

金融危机使得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停业、半停业的状态中。部分企业减少劳动力、减少报酬以降低开支,甚至违反《劳动法》规定, 随意延长劳动时间; 随意开除职工; 压低工资, 巧立名目克扣、拖欠工资, 不发或少发加班费。这些潜在或显在的劳资矛盾一旦激化将不可避免地诱发群体性事件。[1]

2.2 利益诉求渠道不畅

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畅通是产生群体性事件的体制原因。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受国家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上还存在一些不健全的地方,主要表现为渠道不畅,不同社会群体表达自身利益的声音强弱不一,表达的机会不同,表达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不一。特别是当弱势群体的利益处处受损时,又缺少畅通的利益诉求机制,于是群体事件频频发生。

2.3 利益格局变化产生的社会问题积累

诱发企业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就是利益驅动。企业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制度创新、经营管理等等方面所采取的举措,总要触及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使特定范围内的职工权益受到损害。这些职工感到利益受损,其呼声在正常渠道内得不到回应,于是矛盾升级,转化为群体性事件。[2]

2.4 社会资源的分布不公

公平有序的利益分配,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的基础。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过大,损坏了社会公正原则,引起社会摩擦,导致矛盾增多。企业内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不合理的扩大,使职工感到相对贫困化。当弱势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或忽视时,他们产生相对剥夺感,不满和对抗情绪往往以群体性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3]

3 乡镇企业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对策

3.1 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是正确解决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治本之策。首先,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搞好社会保障工作,确保一般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其次,要尽可能及时有效和稳妥有序地着力解决农民工、下岗职工和大学生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最大限度地缓解特殊群体的就业压力问题,尽可能地避免在经济

3.2 调利益关系

协调利益关系是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关键措施。当前我国出现的许多矛盾是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 也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化解这些矛盾。因此, 既要推进改革, 又要审慎地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力, 正确处理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部分人利益的关系,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

3.3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有效办法。要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局部与整体利益,特别是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关系,培养健康的心态,同时应实事求是地同群众讲清道理,说明难处。[4]

3.4 坚持依法办事

法治是现代国家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坚决克服执法不公、滥用职权等现象。要加强和完善人民调解工作,要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在拆迁、企业改制等领域,价格评估是最重要的环节。培育真正的第三方中介机构,以其独立性、权威性服务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事项,这是化解矛盾、体现民主、取信于民的有效途径之一。

3.5 建立防和处理劳资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机制

首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关注社情民意,及时了解掌握群众的意见、诉求,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次,要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5]

3.6 加强预警,及时发现不安定因素

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维护稳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情况预警机制, 畅通信息渠道。始终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和慎用武器警械等原则,始终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的原则。

3.7 加强正确舆论导向作用

尽管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利益关心的重点不同、认识问题的水平也不同, 但是, 关乎众多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往往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因此, 各级政府应该在关心人民利益的同时加强正确舆论导向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防止一些负面信息和引导起作用, 积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3.8 加强宣传,严格执法

对于少数不法分子利用法不责众的观点无理取闹的,司法部门应在仔细工作,耐心教育的前提下,对于首要分子要及时依法予以打击,向群众表明态度,防止其他群众效仿,从而形成惯例。

げ慰嘉南:

[1] 郭渐强、黄敏. 论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防治[N].求实,2009,09.

[2] 黄陆军.经济利益下的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N].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3] 于德宝.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原因[N].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06.

[4] 马宏华、肖继红.当前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原因及对策[N].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3.

[5] 郭渐强、黄敏.论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防治[N].求实,2009,09.

猜你喜欢
群体性事件乡镇企业金融危机
地方乡镇企业公关业务形态分析
乡镇企业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及整改措施
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与群体性事件
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浅析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特点及管控
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路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