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贡献度、组织行为及功能定位述评*

2010-09-18 03:34:52郑晓齐
大学教育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孔子汉语学院

袁 礼,郑晓齐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191;2.首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地,北京 100191)

YUAN Li,ZHENG Xiao-qi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Research Center for Capital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孔子学院贡献度、组织行为及功能定位述评*

袁 礼1,郑晓齐2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191;2.首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地,北京 100191)

孔子学院作为“汉语桥”工程的主要项目,是中国文化发展“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在跨文化交际中建立了语言推广的新型办学模式。研究孔子学院运营态势、特点及教学资源体系建设,阐释其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贡献度、组织行为及功能定位,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中外合作的工作路径,将对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孔子学院;贡献度;组织行为;功能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及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日益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2004年,中国国务院批准“汉语桥工程”(汉语对外推广五年行动计划)[1],“孔子学院”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发展举措之一。孔子学院是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明的教学园地,是深化中外教育交流合作的平台,是加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合作友谊的桥梁。孔子学院建设对于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推动教育全球化合作乃至创新国际公共外交[2]沟通的新路径,发挥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孔子学院运营现状及其贡献度分析

1.办学模式及主要特点

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市挂牌。这被《人民日报》评价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科教十件大事”之一。截止2009年底,全球共建有554个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注册学生26万人,开设汉语课程9 000多班次。孔子学院 (孔子课堂)分布在五大洲88个国家和地区[3],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宗旨,有章程的共同约束,有统一的品牌标志,有规范的合同协议文本以及中外合作共享孔子学院无形资产这一基本的办学方式[4]。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地文化背景不同,孔子学院在统一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管理方式,目前已经形成了四类各具特点的运营模式。一是由中外高等学校合作举办,且这种模式占多数。如厦门大学与英、法、德、泰、波兰、南非、土耳其、尼日利亚等国大学合作建设了10所孔子学院[5],内容涉及各层次汉语教学、汉语师资培训、汉语考试和辅导、汉语比赛、来华留学咨询、当代中国介绍、中国文化体验和对华商贸知识等,发挥了骨干和示范作用。二是由外国社团机构和中方高校合作举办。如美国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是美国最早成立的孔子学院之一,它的主要活动是满足纽约曼哈顿地区从小学到大学的汉语教学的需求。三是由外国政府和中国高校合办。如山东大学与法国布列塔尼大区、雷恩市政府合作建设的布列塔尼孔子学院,开设面向不同群体的五种汉语培训班以及中国书法讲座等中华文化推广活动。四是由中外高校联合跨国公司合办。如由孔子学院总部与英国石油公司 (BP)、德勤会计师事务所 (Deloitte)、汇丰集团 (HSBC)、太古集团 (Swire)、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等英国企业资助成立,由伦敦经济学院和清华大学合作建设的伦敦商务孔子学院,服务于英国商界中高级管理人员及所有对商务往来感兴趣人士,对增进中英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

2.国际汉语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孔子学院总部创新各地学院运营的新模式、开发汉语教学的新媒介、发展合作推广的新伙伴,先后开放网络孔子学院(Http://www.chinese.cn)与广播孔子学院(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通过调频在世界各国落地),编研发行《孔子学院院刊》,支持出版《汉语世界》杂志等等,其受众面达149个国家[6]。目前,在全球孔子学院教学资源体系的支持与辐射下 ,英、法、德、俄、韩、泰、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已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球有3 5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孔子学院开发了英、法、德、俄、日、韩、西班牙、阿拉伯等世界主要语言注释的汉语教材及出版物,以及适用所有不同教学课型,满足课堂、业余等不同学习形式的汉语多媒体制品。孔子学院总部不断加快支撑孔子学院发展的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一是依托国内若干所知名大学、中小学合作建设了一批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启动了一系列国际汉语文化交流、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教材研发项目。二是凝聚了世界各地2000多名语言专家、汉语教学学者和一线教师以及汉语推广机构加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如中国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被推选为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国家汉办副主任马箭飞、美国英语教师协会(TESOL)前任主席刘骏,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教授古川裕、意大利罗马大学东方学院院长马西尼当选为副会长。三是根据《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派出数千名经过培训的志愿者奔赴世界各地孔子学院任教。四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着力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学术水准。五是注重加速外国本土教师培养,设立“外国汉语教师奖学金项目”;已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有关大学及教育行政部门签订了合办汉语师范系(班)的协议[7]。2009年,孔子学院总部共向109个国家派出2 060名汉语教师,向71个国家派出2 740名汉语教师志愿者,为80多个国家培训本土汉语教师

2.3万人,通过奖学金项目招收50个国家1 021名外国学生来华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或进修汉语教学;完成20个语种主干教材和工具书翻译,全年向114个国家2 169个机构赠送教材、文化读物、音像制品及工具书430多万套,与若干国家签署了优质教材本土化开发与版权输出合作协议[3]。

3.贡献程度评价

近年来,孔子学院在汉语国际推广中起到了骨干作用,已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品牌之一,体现了较高的贡献度(贡献程度)。所谓“孔子学院贡献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汉语国际推广转化为教育国际合作的效益(教育发展力);二是国际汉语教学对国际交往的促进作用(合作亲和力);三是“汉语加快走向世界”对于中华民族复兴、构建和谐世界的重大价值(文化感召力)。从客观上看,孔子学院建设与运营,对中外教育、经济、社会文化乃至公共外交至少有六个方面的贡献:一是孔子学院(总部)通过合作办学与项目资助,既满足了当地民众的汉语学习需求,又减少了当地政府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投入(人员、经费、场地)的压力。二是举办孔子学院的合作方大多是国际知名高校,这对推进国际教育交流、深化校际合作无疑会起到促进作用。三是孔子学院倡导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必将为所在国家及地区发展汉语教育教学起到引导、借鉴作用。四是孔子学院面向世界、面向社会的教师培训、选拔、招聘、录用(派出)及师资涵养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既开拓了对外汉语教师和外国本土汉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又培养和发展了一大批适应跨文化交际、适应工作转移的新型国际化人才。五是孔子学院在当地已成为中国之窗、中国之家,把汉语学习与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需要结合在一起,积极影响着文化、经贸、投资、旅游等需求。六是“孔子学院”模式使中外各方交往在公共外交领域的手段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空间更加广阔,开始尝试到彼此坦然接受的政府主导、文化传播和商业运作相结合的方式。

二、孔子学院组织行为及其功能定位分析

1.组织架构及其联动机制

孔子学院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而是中外教育机构合作设立的非政治性、非盈利性的教育、文化交流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文化。全球孔子学院由设在北京的孔子学院总部(以下简称“总部”)负责管理和指导。总部设理事会,由主席、副主席、常务理事和理事组成,主席由中国政府国务委员担任,副主席和常务理事由中国有关部委及汉办负责人担任,其他理事人选则从中外知名教育机构领导人群体中提名、推荐产生[4]。由此,总部形成了由教育、外交、财政、宣传、侨务、出版与学界等各方紧密联系的中外联席会议领导体制,孔子学院形成了中外合作、多方并举、联动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传统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格局则由来华留学(“请进来”)向汉语国际推广(“走出去”)转变。孔子学院建设不断得到中外高层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据媒体报道,2008年2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曾到访芝加哥孔子学院;中国国家领导人都曾在出访期间出席过孔子学院的协议签字仪式(或挂牌仪式),慰问当地汉语教师及志愿者;孔子学院所在国政府领导人、高官也应邀亲自出席孔子学院的签字仪式和挂牌仪式。中国驻各国使领馆有110多位大使和总领事出席过孔子学院揭牌仪式等活动。有些国家政府及有关公益机构还对孔子学院发展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资助。如美国阿巴马州政府曾于2008年拨款800万美元,资助该州的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芝加哥市政府也于2008年拨款443万美元,资助该州的孔子学院[8]。

2.汉语国际推广的组织行为范式

在汉办的管理与指导下,孔子学院合理匹配中外合作权益(中方提供启动费、外方提供场地;运行经费由中外按1∶1对等投入),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组织建设程序:外方申请、中外教育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并组建理事会、选任双方院长分别负责孔子学院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等。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龙头”,孔子学院主动满足国际需求,自觉适应国际环境、国际惯例,不断创新学院体制机制,由此区别于德国歌德学院、法国法语联盟、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形成了较为典型的语言推广机构新模式及资源挖掘、资源结合、资源共享的组织关系网络(见图1:孔子学院(总部)组织行为及功能模型图)。

作为总部的分支机构,孔子学院与总部上下一体,依靠中外教育资源,依托中间协调机构(政府、企业、社区、社团等)的合作资源,在满足不同群体学习需求的同时不断推广汉语教学,形成推广与需求互动发展的良好态势。汉办定期为孔子学院培训、输送合格的中方院长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定期向有需求的国家派出志愿者担任汉语教师;定期召开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邀请世界各地专家、教师代表及支持合作单位共同研讨、咨询、解决汉语教学实际难题;定期召开全球孔子学院大会,总结部署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汉语推广进行了基于共同利益的战略调整,并与有关国家的部门、机构及组织达成了以共同利益为导向的建设性合作。可以说,这是典型的互利共赢范式。

图1 孔子学院(总部)组织行为及功能模型

3.组织功能定位分析

中国国务院国务委员、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先后出席第三、四届孔子学院大会,分别发表题为《共同参与,平等合作,把孔子学院越办越好》和《平等合作,创新发展,推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的主旨演讲,阐述“办好每一所学院,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目标[9]。随着中外合作的日益繁荣,孔子学院的发展十分广阔,它的教育功能正在不断完善。据《人民日报》报道,“全世界已经有4 000万非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形成了国际汉语学习的人群网络。孔子学院是这个网络的中心基地,联结着大学中文系、中小学汉语课程,业余汉语教学机构、企业内部的汉语培训,中文广播电视、网上汉语、汉语桥竞赛等多种学习形式,并使其有机互联、相互交织在一起。可以预见,未来的孔子学院应当体现出“一个体系、两个中心”的组织功能,即“汉语国际推广体系”:着力挖掘、发现和扩大世界各地汉语学习的需求,因地制宜,根据需要与各种形式的汉语学习机构、汉语传播机构、汉语产品实体建立伙伴关系;“国际汉语教育培训中心”:积极提供师资和技术的支持,组织开发和提供各种形式的汉语课程;“国际汉语教育研究中心”:着眼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动汉语学习策略的咨询研究、组织各类汉语考试的开发与推广。由此,孔子学院可以积极把握发展方向,明确未来目标,选择和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和策略,充分发挥中心基地的作用,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社会地位。

三 余 论

孔子学院是在中外合作推动下、顺应时代之需的创新之举,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学习、加强沟通与合作,增进国际理解、加深友谊合作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中国改革发展、教育对外开放、中外合作共赢的内在要求。解析孔子学院的发展模式、价值、功能及其未来态势是为了梳理出语言国际推广、教育国际合作以及国际公共外交中的不同工作路径,这也是当前国内国际社会各界及公众关注的舆论热点。中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2020年的中国教育发展绘制蓝图。笔者建议,中外有关各方应以此为契机,着眼于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着重加强三个方面的建设性工作。一是深化中外教育主管机构的官方交流,促使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更多地关心支持孔子学院的发展;管理和指导孔子学院依法依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功能体系,推动中外双方平等合作。二是深度考量教育全球化的竞争态势,要把重点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性孔子学院作为汉语国际推广中长期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战略措施。三是着眼于孔子学院质量、品牌发展的需要,建立可操作的系统评估机制和质量认证体系。

[1]教育部.汉语桥工程简介[EB/OL].http://www.edu.cn/20050721/3144302.shtml,2005-07-21.

[2]周庆安,胡显章.中国公共外交的模式变革[EB/OL].http://myy.cass.cn/file/2009081134470.html,2009-08-11.

[3]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2009年度报告[R].北京: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2010:12-35.

[4]国家汉办.孔子学院[EB/OL].http://www.hanban.org/kzxy.php,2007-12-16.

[5]厦门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厦门大学与孔子学院[EB/OL].http://ice.xmu.edu.cn/confucius.aspx,2007-03-26.

[6]吴晶.专家认为汉语国际推广应推动“六大转变”[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15/content_10509540.htm,2008-12-15.

[7]王莉.孔子学院知音遍全球 [N].人民日报,2009-03-04(03).

[8]国家汉办.孔子学院[EB/OL].http://www.hanban.org/kzxy.php,2007-12-16.

[8]陈觉万,吴端阳.海外孔子学院发展历程、动因及特点评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26-28.

[9]刘延东.在第四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的演讲[N].中国教育报,2009-12-23(1).

(责任编辑 李震声)

Review on the Contribution,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Function Orientation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As the main program of the“Chinese Bridge”project,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Going global”strategy for Chinese culture development.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 globalization,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have established new school running model of language promotion in the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It would be beneficia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to review on their operation situation,feature and teac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to explain their contribution,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function,and to explore the working approach to strengthen sino-foreign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Confucius institute;contribution;organizational behavior;function

YUAN Li,ZHENG Xiao-qi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Research Center for Capital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G523

A

1672-0717(2010)04-0100-04

2010-03-25

袁 礼 (1973-),男,安徽东至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汉语国际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孔子汉语学院
学汉语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初等教育学院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学院掠影
孔子在哪儿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