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D-HSDPA系统的新型调度算法

2010-09-18 02:40崔杰常永宇刘淑慧杨大成
通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时隙时延信道

崔杰,常永宇,刘淑慧,杨大成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 100876)

1 引言

随着对无线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主要是下行),原有的Rel-4 TD-SCDMA系统已无法满足高速率、高QoS要求的多媒体业务的广泛应用,因此,3GPP在下行链路中引入了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作为一种 B3G的解决方案。在TD-HSDPA中,系统利用 HS-DSCH(高速下行共享信道)作为业务信道来传输不同用户的数据流,并采用HS-SCCH(高速共享控制信道)和HS-SICH(高速共享信息信道)进行信令交互,以获得准确而快速的调度性能[1]。由于AMC(自适应调制编码)和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等增强技术的应用,TD-HSDPA系统的容量和对业务的 QoS保证都比Rel-4系统更加优异。

在 3GPP的 Rel-5协议中[2]详细描述了TD-HSDPA中不同信令交互的定时关系,其中反馈信息(例如HS-SICH上传输的CQI)在常规的调度策略模式下传输往往会有很大的时延,特别是当系统负载较大时,Node B所接收到的反馈CQI已经无法准确体现用户当前的信道情况。因为AMC和HARQ等关键技术都是根据反馈的信道质量和干扰情况来自适应地选择MCS(调制编码方案)和重传类型等,所以反馈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关键技术的执行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时延控制的调度策略,能有效地改善TD-HSDPA系统中信令交互的延迟特性,提高反馈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通信系统性能。

2 AMC和HARQ算法

AMC是TD-HSDPA系统采用的一种链路自适应技术,能够根据反馈的信道信息自适应地选择MCS等级进行数据传输。当用户信道环境较好时,Node B选择高等级的MCS,以获得最大的系统吞吐量;而当用户信道环境恶化时,Node B则采用低等级的 MCS来保证分组传输的正确性。显然,AMC的缺点就是对CQI的反馈差错和时延非常敏感。错误或非实时的CQI都会导致Node B对于MCS等级的错误选择[3],从而浪费大量的系统资源或降低系统的有效性。此外,TD-HSDPA所采用的传输块种类及调制方式在文献[4]中有详细的定义,为简单起见,本文的AMC算法只考虑其中的8种MCS等级,如表1所示。

表1 MCS等级

一般来说,AMC算法根据不同的MCS判断方式分为固定阈值AMC和动态阈值AMC。由于前者在信道质量突变或用户接收能力变化时的性能并不理想[5],所以TD-HSDPA中使用了动态阈值AMC算法来对抗无线信道的不稳定性,以保证系统的目标PER(误包率)[6];其实现算法中上调步长(UpΔ)与下调步长(DownΔ)的关系如下:

在数据传输中,若Node B接收到ACK(确认应答),所有的 MCS阈值将会下调一个步长(DownΔ);若基站接收到NAK(否认应答),所有的MCS阈值都会上调一个步长(UpΔ)。这样做的好处是:根据信道的统计特性(根据应答信令),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MCS等级进行数据传输。

根据 HARQ中前向纠错编码在接收端合并的方式,TD-HSDPA中HARQ可分为3类:TypeⅠ、TypeⅡ和Type Ⅲ;考虑到实现的复杂度和有效性,采用Chase合并HARQ算法(Type Ⅲ中的一种)进行仿真实现。Chase合并中HARQ的发送端每次重传使用相同的FEC编码数据分组,而错误的分组被存储在接收端,接收端的解码器根据接收到的SINR加权组合这些发送分组的拷贝,获得了时间分集增益[7]。其仿真实现的基本原则是:如果发生了重传,则重传接收到的SINR应该迭加到同一个HARQ进程的SINR上,然后进行误帧判断;换言之,HARQ算法通过简单的累加系统级仿真中接收到的SINR获得了重传增益[8],如式(2)所示。

其中, S INRInst是当前TTI(传输时间间隔)的信干噪比瞬时值。另外,在Chase合并的HARQ中,无论 Node B接收到何种 CQI反馈,重传所采用的MCS等级均与前一次传输一致。

3 TD-HSDPA中的反馈时延

TD-HSDPA系统引入了 3种新增信道(HS-DSCH、HS-SCCH、HS-SICH)来支持高速的数据传输;其中,HS-DSCH可以进行最高扩频因子为16的多码道传输,也就是说,在TD-HSDPA的一个业务时隙(TS)内最多可以有 16个码道或16个资源单元(RU)。HS-SCCH负责传输对HS-DSCH信道解码所必需的控制信息,而HS-SICH是TD-HSDPA中特有的上行控制信道,用于反馈相应的上行信息,主要是对分组传输的应答和下行链路质量的反馈。对于某个接收服务的用户而言,这3种信道的定时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TD-HSDPA 3种新增信道的定时关系

采用AMC与宽管道调度(fat-pipe scheduling)技术相结合的策略,在5ms TTI内只调度一个用户,并将所有可用的下行资源为其服务。如图1所示,每个TD-HSDPA子帧中,最多可以有5个时隙为下行业务所使用;HS-SCCH和对应的HS-DSCH之间至少有 2个时隙的间隔,HS-SICH与对应的HS-DSCH之间至少有8个时隙的间隔,因此,对于某个用户的一整套传输流程(包括HS-SCCH通知、HS-DSCH传输和HS-SICH反馈3部分)而言,至少需要15个时隙的时间间隔[2]。一般来说,每个参与调度的用户都需要一对上下行的伴随DPCH提供相应的功控和定时信息,然后Node B会依次计算这些用户(已有上下行伴随DPCH)的优先级来选择调度。综上,结合AMC与宽管道调度等技术,可以得到一种有效的TD-HSDPA资源分配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TD-HSDPA系统信道分配方案

由表2可知,TD-HSDPA为下行业务分配了5个时隙(TS),每个时隙含有 16个码道/资源单元(RU),总共80个RU;由于HS-SCCH、伴随DPCH等相关下行信令信道占用3个RU,所以实际作为业务资源的最多有77个RU。为了便于分析,按照用户所处的状态将其分为以下4种类别。

1) 已接纳用户:已被Node B接纳(建立上下行伴随DPCH连接),等待调度的用户;

2) 被监测用户:Node B监测的已授权用户(含有监测信道),详见本文第4节;

3) 已调度用户:已被Node B调度的用户,具有HS-DSCH、HS-SCCH、HS-SICH;

4) 等待用户:未被 Node B接纳(没有伴随DPCH)的用户,无法反馈自身CQI。

也就是说,当用户进入目标小区,只有先被Node B接纳为已接纳用户,才能分配上下行伴随DPCH,然后Node B根据所有用户的CQI进行调度优先级计算,确定已调度用户,并为其分配HS-DSCH、HS-SCCH和HS-SICH。下面详细分析传统调度算法中CQI列表更新周期。

TD-HSDPA采用基于Node B的快速调度策略,因此每个Node B都含有一个记录本小区用户CQI的列表,用于调度时的优先级计算。HS-SICH上的CQI信息指示了其对应HS-DSCH传输时的信道质量,假设在不出现调度误差的情况下,至少需要将每个用户都调度一次,Node B的CQI的列表才能更新一遍。若采用轮询(RR)算法,则 CQI列表的更新周期(TTI数)等于小区内用户的数目,但如果采用比较“贪婪”的算法(最大C/I等),调度将集中在几个用户上,因此其他用户根本无法反馈当前的 CQI来获得的新优先级。式(3)给出了 CQI列表最小更新周期。

其中,SlotNum是一个TD-HSDPA TTI的时隙数目。当x>0时f(x)=1,且f(0)=0,VUE[⋅]是用户上行伴随DPCH功率的向量。如果第i个用户没有被目标Node B接纳,则 VUE( i)=0;如果用户被Node B接纳,则其上行伴随DPCH信道功率是一个正值,n是目标小区总的用户数。

为了解释式(3),以4个用户为例进行分析。当Node B连续依次调度本小区内的用户时,可以得到更新CQI列表所需的最小周期。从图2可以看出,用户 i(1≤i≤4)分别在子帧 i中被通知调度(通过HS-SCCH),在子帧i+1接收数据(建立HS-DSCH),在子帧i+3反馈CQI(通过HS-SICH),所以1号用户的CQI在4号子帧时反馈,而4号用户的CQI在7号子帧时才能反馈,则最小的CQI更新周期(时延)等于4个子帧(28个时隙),与式(3)所得一致。系统用户数增加时,导致CQI列表的更新时延成倍增加,导致CQI准确性严重恶化,调度器基本无法调度上正确的用户。

图2 传统调度算法的定时关系

4 基于时延控制的新型调度算法

一个小区中最多支持4条HS-SCCH[1,2],因此最多可以有4条HS-SICH进行反馈;又由于采用宽管道结合AMC技术,基站在每个TTI只调度一个用户,所以传统算法只为已调度用户分配了 1条HS-SCCH、1条HS-SICH和1条HS-DSCH。虽然此调度过程比较简单,但是完全更新CQI列表需要很长的周期,从而降低了调度的有效性。下面将详细阐述一种基于时延控制的新型调度算法。

首先,将引入虚拟 HS-DSCH的概念:虚拟HS-DSCH类似于普通的HS-DSCH,但是并不传输任何业务信息,只传输相关的测试信息,只占用一个码道,其所采用的编码和调制方式为固定的QPSK和 1/3Turbo编码,用户会根据虚拟的HS-DSCH上的信道状况在相应的 HS-SICH进行CQI反馈。

其次,定义具有虚拟HS-DSCH的用户为“被监测用户”:此类用户虽然没有业务HS-DSCH的传输,却含有虚拟 HS-DSCH,可以将本身所处的信道环境(虚拟 HS-DSCH的接收 SINR)通过相应HS-SICH反馈,从而更新Node B端的CQI列表。

综上所述,新算法中,Node B在每个TTI内调度一个用户进行业务传输,并同时监测3个其他用户,对于已调度用户和被监测用户均通过相应的HS-SCCH来通知,对于业务HS-DSCH和虚拟HS-DSCH的CQI也均由相应HS-SICH来反馈,因此在一个调度周期内,Node B需要分配 4对HS-SCCH和HS-SICH,并且需要根据新型的调度算法确定一个已调度用户和3个被监测用户。通过这种方案,调度器在每个TTI内都可以接收到4组CQI信息,这样就能够同时更新CQI列表中的4个值。因此,CQI列表的最小更新周期由下式可得:

其中,setschL-是每个TTI含有的最大HS-SCCH数目,x是对x向上取整。为了解释式(4),仍以4个用户为例进行分析,假设用户1是已调度用户,用户2、3、4是被监测用户。如图3所示,4个用户全部更新CQI的最小间隔只需要一个子帧(7个时隙),与式(4)所得一致。使得CQI的更新周期对于系统负载增长不敏感,可以有效保证CQI反馈的准确性,提高系统容量。

图3 新型调度算法的定时关系

为了使用新的调度策略,对于调度优先级和调度流程也需要作相应的改进,如图4所示。

1) 调度优先级和监测优先级计算

图4 基于时延控制的调度算法流程

这是由本文新的调度算法提出的,在一个TTI中调度器根据用户更新 CQI列表的时间间隔来挑选3个用户进行监测。在每一个TTI内,Node B首先根据调度优先级来决定已调度用户,然后遍历根据监测优先级计算来确定被监测用户集。为了更好地发挥新策略的优势,Node B使用基于速率预测的调度优先级计算方法,如式(5)所示。

其中, )(tDRCk是用户k申请的最大传输速率, )(tTk

是该用户在以 t为结尾的时间窗口中的平均数据速率。每个调度周期更新平均速率函数如式(6)所示。

(如果在上一周期用户k没有被调度上) (6)

(如果在上一周期用户k调度上) (7)其中,Tc为时间窗口长度,实际上反映了一个用户对接收不到数据的容忍承受能力,较长的时间窗口将允许等待较长的时间直到该用户信道质量变好。对于新策略中,被监测用户集P的确定方式如式(8)所示。

其中,U为小区内所有用户的集合, TCurrent为当前的时间点,而 TLast(i )为用户i上一次反馈CQI的时间点;S为任意的用户集合(最多可容纳3个用户)。

2) 新型调度算法流程

如图4所示,基于时延控制的新型调度算法由以下4步完成。

第1步:根据式(5),调度器计算所有的用户调度优先级,然后选择一个优先级最高的用户尝试调度。

第2步:对于此尝试调度的用户,Node B判断HS-SCCH和HS-SICH所需的码道和功率资源是否足够。如果码道不够或者发射功率不足,跳回第 1步。若Node B遍历完所有用户,且未调度成功任一用户,则调度过程失败;反之,如果调度成功,则在下一个TTI为已调度用户分配HS-DSCH。

第3步:根据式(8),Node B遍历所有用户(除已调度用户外),并初步确定被监测用户集,并尝试对其进行监测。

第4步:依次对监测集内的用户进行尝试分配资源(监测集用户列表已按照式(5)和(8)排序),Node B判断HS-SCCH和HS-SICH所需的码道和功率资源是否足够。如果码道不够或者发射功率不足,跳回第3步;反之,如果确定被监测用户集且资源足够,则进程结束,并在下一个TTI内向被监测用户分配虚拟HS-DSCH。

5 仿真参数设置及结果分析

利用 TD-HSDPA的系统级动态仿真平台对本文提出的新型算法进行评估。仿真模型描述如表3所示。

根据表3参数设置,通过系统级的TD-HSDPA动态仿真,可以评估新算法带来的性能增益,为了便于比较和分析,还仿真了传统和理想的正比公平等算法,其中理想的正比公平算法指的是假设没有任何反馈时延的算法(在代码中直接取用户端的测量SINR值即可)。

如图5所示,若采用传统的正比公平算法,由于受到CQI反馈时延的影响,用户的分集增益被大大抵消了,导致随着用户数增加系统的吞吐量增加不明显。而理想的正比公平算法由于不考虑时延的影响,随着用户分集增益的增加,系统吞吐量不断提升。本文提出的基于时延控制的算法,通过被监测用户反馈CQI的策略,提高了CQI反馈的频率,使时延影响最小化,性能接近于理想情况。图 6表示平均用户的吞吐量,随着服务小区内用户数的增加,每个用户的平均吞吐量有明显的下降,但新算法仍比传统正比公平有很大改善。

图5 小区平均吞吐量性能曲线

图6 用户平均吞吐量性能曲线

图7 表明了分组延时性能,由于假设理想的正比公平没有反馈时延,因此分组延时性能要比其余2种算法优异。与传统正比公平算法相比,新算法在系统负载不是很大情况下,几乎能够与理想算法性能相媲美,并且在系统负载增加的情况下,也远优于传统算法。图8为调度算法的公平性性能,为了直观起见,加入了最大C/I和轮询算法的公平性性能。可以看出,虽然传统正比公平算法兼顾了公平性与吞吐量,但随着CQI反馈时延的增加,其公平性、吞吐量性能均有很大程度的下降,而新算法在保证吞吐量条件下,也改善了公平性性能曲线,使之接近于理想的正比公平算法。如果考虑无线环境变化很小,也就是系统对 CQI反馈不敏感条件下,采用传统的调度方式可以使用完全的RU资源,而不需要为新算法中信令交互预留多余的资源,也能够达到系统性能的最大化。

图7 平均分组时延性能曲线

图8 系统公平性能曲线

6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TD-HSDPA中的关键技术及性能,并且分析了系统信令时延与反馈准确性之间的联系。针对TD-HSDPA中业务传输与反馈过程存在的时延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延控制的有效调度算法,改进了传统的调度流程,并予以仿真验证。因为在实际网路中反馈延时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改进调度算法通过尽力缩小 CQI的反馈时延保持了系统的吞吐量和包时延性能。新算法的思想是用较小的资源损失(分配给指定的 HS-SCCH,HS-SICH和虚拟 HS-DSCH)换取了较大的系统性能增益,对于信道变化较大的环境具有很好的补偿效果。本文考虑的是CQI反馈的时延问题,下一步的工作可以结合反馈差错和反馈信息丢失等情况来进行研究,进一步改进调度算法使之更适用于现实的无线环境。

[1] TR 25.848 V4.0.0. Physical Layer Aspects of UTRA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S]. 3GPP Document.

[2] TR 25.858 V5.0.0.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Physical Layer Aspects[S]. 3GPP Document.

[3] ZOU Y Z, DONG J B, LI D B. A novel HARQ and AMC scheme using space-time block coding and turbo codes for wireless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ceedings, ICCT 2003[C]. 2003. 1046-1050.

[4] TS 25.321 V7.4.0.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S].3GPP Document.

[5] NAKAMURA M, AWAD Y, VADGAMA S. Adaptive control of link adaptation for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HSDPA) in W-CDMA[A]. Wireless Personal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2002,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C]. 2002. 382-386.

[6] JINSOCK L, ARNOTT R, HAMABE K, et al. Adaptive modulation switching level control in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transmission[A]. 3G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2002,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f Publ No. 489)[C]. 2002.156-159.

[7] CHASE D. Class of algorithms for decoding block codes with channel measurement information[J]. Information Theory, IEEE Transactions on, 1972, 18∶ 170-182.

[8] TR 25.895 V6.0.0. Analysis of Higher Chip Rates for UTRA TDD Evolution[S]. 3GPP Document.

[9] 3GPP2 C.R1002-0 CDMA 2000 Evaluation Methodology[S].

[10] TS 25.102 V5.1.0. UE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DD)[S].3GPP Document.

猜你喜欢
时隙时延信道
基于时分多址的网络时隙资源分配研究
基于GCC-nearest时延估计的室内声源定位
复用段单节点失效造成业务时隙错连处理
一种高速通信系统动态时隙分配设计
时隙宽度约束下网络零售配送时隙定价研究
FRFT在水声信道时延频移联合估计中的应用
简化的基于时延线性拟合的宽带测向算法
基于分段CEEMD降噪的时延估计研究
基于导频的OFDM信道估计技术
一种改进的基于DFT-MMSE的信道估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