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033 淮南矿业集团职业病防治院 张敬侠
中药提速透化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232033 淮南矿业集团职业病防治院 张敬侠
目的 观察中药提速透化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2例经中药提速透化疗法治疗的病人与35例经普通治疗的病人进行效果对比。结果 采用中药提速透化疗法较普通治疗方法疗程缩短,症状与体征改善明显。结论 中药提速透化疗法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有较明显的疗效。
中药提速透化疗法;风湿性关节炎;疗效
我国的中药提速透化疗法是无针注射,它的运作方式是运用现代高科技电磁、电热和远红外功能将提纯、磁化的中药粉迅速分解转化为药气离子,用含有脂溶性透皮因子的强力透皮液穿透人体皮肤扩张的汗腺孔,再运用强物理作用的透化技术,使药气离子从皮肤汗腺直达病灶,速克顽疾,达到快速治疗的目的。我科自2009年2月以来,采用中药提速透化疗法对42例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满意,现予以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职业病防治兼康复的专科医院,主要收治的是煤矿尘肺病人,年龄均在65岁以上。由于过去井下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大部分职工患有骨关节疾病,如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现就42例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采用中药提速透化疗法与35例经普通治疗方法治疗的病人进行疗效对比。
1.2 治疗方法 42例病人采用中药提速透化疗法,其治疗期间停用内服药物。C型药包主要成分:川乌、天南星、半夏等。将装有C型中药包的电磁热垫置于膝关节的两侧(阴陵泉、阳陵泉穴位)或窝(委中穴位)处,温度稍高或遵医嘱,90 min/次,1~2次/d。5 d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 d,一般治疗3~4个疗程。35例病人服用芬必得、萘普生、双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激素类等药物治疗。
通过3~4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病人的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体征的改变情况(表1)。
表1 普通治疗与中药提速透化疗法疗效对照
电磁治疗仪是由中药提速器、电磁热垫、治疗垫(中药包)三部分组成,是集中药疗、电热疗、电磁疗、远红外疗、电脉冲疗于一体的实用型医疗器械,具有使用方便、疗效快、经皮给药、内病外治、无副作用等特点。它可充分运用四大核心技术,将传统中草药经药物提纯、磁化处理,微粉远红外辐射等技术加工而成中药粉,在电热、电磁及远红外等现代高科技技术的综合作用下转化为离子状态,配合性能独特的高效透皮净液,透过人体经电热功能扩张的汗腺孔,在交变电螺旋磁场的强力推动下,穿透皮下脂肪层,将药气离子直接导入病灶,内病外治,经皮给药,速克顽疾。C型中药包可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适用于股骨头坏死、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
风湿性关节炎是由免疫、感染、遗传、过敏等因素引起的全身关节反复发作的结缔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中医称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邪入侵、经脉阻滞、阻于经髓而发病。本病是一种多发病,是顽固性骨病之一,以膝关节、指关节病变为常见。本病可侵犯血管、眼或其他脏器,累及大关节,造成骨质破坏、关节畸形。临床症状为:①关节疼痛。晨僵患者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黏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②关节肿胀和压痛。往往出现在有疼痛的关节,是滑膜炎或周围软组织炎的体征,其程度因炎症轻重不同而异。可由关节腔积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则多见于骨性关节炎。③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关节丧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等。这些改变都与软骨和骨遭破坏有关。
独特的药疗可以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中药提速透化疗法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扩张毛细血管、修复病变组织、减少渗出、加速炎性物质的吸收、恢复关节的正常生理机能,从病因、症状进行全方位治疗,使疾病得以快速改善。中药提速透化疗法有下列特点:①在中药标本兼治的基础上,使它的疗速比传统服药提高了很多倍,比西药静脉注射也有明显提高。②该疗法是内病外治,减少了口服药和注射药给人体带来的毒副作用。③解决了口服药作用于病灶的药量问题。药能否治病,作用于病灶的有效药量是很关键的。用量少了达不到治疗效果,用量多了会对正常的器官造成伤害。中药提速透化疗法采用内病外治的方式,将足量的药在病灶局部释放,不但药量充足而且不会给身体正常器官造成伤害。④中药提速透化疗法解决了口服药水煎火熬的麻烦和服药的苦口等问题。
通过对中药提速透化疗法与普通疗法的疗效对比,可以看出中药提速透化疗法较普通治疗方法疗程缩短,病人的症状与体征改善明显且复发较少,无药物副作用。中药提速透化疗法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有较明显的疗效。
对于疾病治疗方式能选内病外治就不选口服,能选口服就不选肌注,能选肌注就不选静脉滴注,所以,中药提速内病外治为第一选择的绿色疗法。内病外治的中药提速透化疗法也是我国提倡的绿色疗法。中药是祖国的瑰宝,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挖掘,并把它发扬光大,让它为我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1005-619X(2010)12-1103-02
201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