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利平
[摘要]笔者鉴于多年对教育教学的感悟。从教学环境、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目的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阐释了时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议,以求表达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和学术探索的拳拳之心。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育
教师应懂得教育的内涵,与教育有关的各行各业都应遵从教育人性化的初衷。关于教育内涵的解释,笔者以为《公民权利和教育权利国际公约》中关于教育的定义让人看到了教育的和谐、民主、自由、幸福和美:教育是人类群体对每个个体所实施的文化行为,要求它从人本身出发,在尊重基本人性的前提下,帮助每个个人认识宇宙是怎样的,地球是怎样的,人类文化和人类经验是怎样的,从而使每个人尽可能成为拥有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最广阔的精神自由的人的精神劳动。在这里,基本人性就是指一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被尊重权,即做人的必要条件:真、善、诚、信、义。人的最高尊严就是独立地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这也理应是人所应该得到的最高权利。显然,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每个人最切实、最完整地实现这一权利。所以,无论培养何类人才,都得首先还原教育的本质,回归人性。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这无疑对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鲁迅曾在《娜拉走后怎样》中写道:“钱——高雅地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高校学生走向社会后,要能养活自己,必须有一技之长,这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现实条件,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于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就必然成为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目前,许多独立学院的教学现实中存在急待解决的几种关系:①普遍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②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③必要的竞争和机会均等原则之间的关系;④科技的巨大进步、知识的飞速发展和人的领会吸收能力及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⑤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之间的关系;⑥理想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与现实软硬件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并妥善处理这些关系,独立学院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自身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具体方案。国际的竞争、国家的发展并不全部依赖于经济和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制度的竞争。因为,人才、资金、设备和技术等要素是可以流动、可以共享的,而对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所院校的长远而言,应该重视制度的改造。高等院校的高层主管,对此更不可掉以轻心。笔者作为一名普通高校教师,提出以下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对教师的期望
1.每天,教师都应以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走进课堂,以此来感染身边的学生。高尚的精神和积极的价值观对学生的意义远大于知识储备的意义。教师的敬业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付出努力的效果。
2.教师并不仅仅是答疑解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涉猎更大范围的知识领域,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学,等等。教师面对的是多方位发展的学生,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取向,对知识也有着各自不同的需求。
3.与学生的倾心交谈更能激发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观。事实证明,学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不是仅仅得益于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知识。有时,教师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甚至是一个期待与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学生终身难忘。
4.教师应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同时注意发现学生的个性闪光点,鼓励他们发挥特长。
5.无论是一节课的备课,还是展开对某个学生的重点教育,或是帮助学生完成某一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都应该尽心尽力,坚持始终,坦诚相对,务求实效。
二、对学校机制的期望
1.鉴于三本学校学生中存在较大的差异,独立学院应多组织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于增进团体凝聚力的活动,充实学生的文化生活。应在教育计划中留出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向学生宣介各种合作项目,使其学会发挥团队作用,学会融入社会、共同生活。
2.一切操作实践必须来源于调查研究,一切结论都要有事实依据。因此,建议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问卷调查,摸清他们的现状、期望和困惑,了解存在的问题,归类分析,致力于解决。要遵从“简单化”原则,尽最大可能归纳学生中存在问题的共性原因。
3.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也可学习、借鉴其它学校,让学生感受校外的生活或学习环境、近距离地看看别的群体中同龄人的生活,从而反省和思考自己对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例如:与名牌大学开展联谊活动,听取各类讲座,参与知识、娱乐、体育等各类比赛或社会组织的环保、科研、生产等活动,让学生找到自我的价值和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增强责任感和竞争意识,明确学习或做事的动力和目标,做到资源共享最大化。
4.引导学生自发、自觉地组织活动。使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成为团体的精神意志形成的过程。团体活动多了,团体凝聚力也就强了,逐渐地,团体就具有了公共意志。独立学院的发展与壮大不在章程,而在于养成公共意志,养成学院文化与学院精神,即学校的“学风”。因此,教师及各部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协助学生开展各种团体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5.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让其在学习之余能有更健康、更放松的去处,而不是仅仅被网吧所吸引,或无聊地躺在床上度过周末。学生之所以以网吧为主要寄托,是因为社会能提供给他们有意义、能引起其兴趣的场所太少。对于“网瘾”。需要反省的不只是学生,还应有教师、学校和社会。笔者认为,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可以固定一个多媒体教室于周末晚上开放;可以搜集具有科技性、娱乐性、科幻性的纪录片、电影等资料,供学生去图书馆选择观看;可以模拟某些社会团体的运作模式,打破常规。创新发展。建立只属于院校自己的节日,让学生有所期待,有所准备,从而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6.鼓励学生开阔眼界,创新发展,认真思考和定位,以兴趣和个人可持续性发展为主要目标,而不把找到工作当成唯一的目标,以求多方面发展。中国不仅用世界上7%的耕地资源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而且还需要用世界上3.4%的资本资源创造占世界人口1/4的劳动就业机会。因此,现实要求学生毕业后随时准备通过学习从事新的职业。因此,学校不能局限于培养学生获得单一谋生手段。更应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总之。要给学生更多(有限制)的选择机会和(有责任)的自由,锻炼他们灵活而坚强地应对未来生活变化的素质。
独立院校走的是一种教育产业化的道路,其生存与发展,无疑要权衡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教育过程和其它辅助性供给也必定市场化。教育市场化竞争的压力往往使许多教育部门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忘记了教育的人性化,忘记了旨在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掌握抓住所有机会的能力这一重要使命。一个品牌的创立是需要时间和代价的,独立院校的品牌建设同样如此。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付出,需要现实的考验,笔者深信这是教育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