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康
[摘要]就业力决定大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用人单位急切需要的能力。而数学能力是就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弱直接影响就业力的强弱。只有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大学生才能提升就业力,从而成功就业。
[关键词]数学能力就业力大学生
由于我国高校扩招。加之近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每年有近25%的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就业,更多的没有就好业。用人单位招聘时,唯有“就业力”能决定“买方”对毕业生的取舍。大学生的就业力,是指他们在校期间,通过对专业及由专业或兴趣、爱好辐射至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的学习、领悟而获得的能力,这一能力与通过有意识地开发提升而获得的独特的个人综合素质相融合,能够促进大学生实现就业理想、维持就业或获得新职位,并能充分体现其人生价值的综合能力。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通过对招聘代表所提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在最短时间内就解决问题、答复问题做好准备。并用适当的方式告之对方,就有很大可能获得主考官的信赖和好感而成功就业。据调查,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最看重的前5个指标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与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专家表示,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人际关系处理等非认知技能的缺乏是大学生就业最大的障碍。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表示,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用学数学的毕业生。他们认为,这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头脑灵活,反应快,善于把各项纷繁复杂的工作有序化。这是因为,数学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识图能力、统计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多种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数学能力决定就业力的强弱
第一,观察能力与就业力。观察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前提。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可正确地认识和了解问题。而在求职过程中,观察了解用人单位的历史、目前的生产状况、销售业绩、经营范围、企业文化,对学生的就业决策是否正确、面试是否成功具有非常的意义。
第二,分析能力与就业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基础。通过正确分析可找到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着手谋职择业时,应该知晓自己适合在哪一个行业内发展;当规划职业生涯时,首先要摸清楚自己的“家底”,掂掂自己的“份量”。这些,足以说明就业过程中分析能力的重要性。就业过程中的分析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对自身的分析:我喜欢做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曾经做过什么?我做得最成功的事是什么?我有哪些不足?通过分析,找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科学定位,这对找准自己的坐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②对社会的分析:社会可以为我提供什么机会?目前的经济形势如何?就业环境如何?通过了解社会当前的形势,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③对今后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通过①和②的分析,然后决定做什么?打算怎么做?把握哪些因素才能做好?等等,这样才能就职业生涯规划作出正确分析,进行正确调整。
第三,思维能力与就业力。王梓坤院士指出,数学思维的功能一方面包括数学知识与思维方式、方法本身的直接功能,同时也具有数学思维活动的经验所能产生的迁移功能。这种强大的迁移功能主要包含:①计算和科技应用功能。数学思维是数学问题的切入点,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标,直接对日常生产、生活、工作和科技活动起到演算和科学推理的工具作用。②形成科学思想方法的功能。如辩证思维、定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再现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猜想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思想方法的获得,必须通过相当深入和卓有成效的数学思维活动的训练,才能逐步形成和强化。正由于数学思维从属于一般思维,但又具有比一般思维更为广阔和深刻的应用功能,所以凡是与思维能力有关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需要思维能力时,一定需要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强的人,其思维能力也会较强,综合素质也会较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相应较强。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认为,对于学生而言,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很快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那些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数学思维能力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识图能力与就业力。如同军事指挥员不认识地图就无法指挥打仗一样,识图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一种,它主要强调学生对点、线、面、体等的认识,培养其空间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众多电子类和机械类的用人单位来说十分重要。图纸作为建筑工程界的语言,是工程技术人员交流的工具,识图、制图能力是工程技术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子技术人员不会识别电路图,就像瞎子丢了拐杖。可以说,能看懂电路图是对电子技术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能否学好电子技术的关键。学生把握了数学方法,就得到了打开城门的钥匙,从“学会”转化为“会学”的最佳境界,余下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电路图时,就能够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从而练就识读电路图的“火眼金睛”。
第五。统计推理能力与就业力。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基本的概率统计能力对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统计推理是人们运用统计思想进行推理和了解统计意义的方式,其中包括:根据数据集、数据的表征或数据的统计汇总做出解释。大量的统计推理把数据和机会思想结合在一起,最终对统计结果做出推断和解释。归纳统计能力、统计服务大局的能力,就是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依据自身优势,保障统计公共产品供给,最大限度满足各类用户,适应市场需要等能力的总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进入新的发展期,统计能否有效实现其信息、情报价值,发挥其“参谋部”作用,至关重要。对于统计工作来说,在“硬件”建设有所改善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加快“软件”建设。
二、国外对就业能力的成分研究中包含数学能力及其广泛应用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国外曾有“关键能力”一说。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最早由德国劳动力市场专家D·梅腾斯(Mertens)提出,他指出:关键能力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作出判断选择的能力、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各种变化的能力。他将关键能力分为4类:①基本资格。即运用纵向转移价值,按照特定职业或社会的具体要求,对更高一级秩序的认知资格,比如,逻辑思维、分析思维、结构思维及联想与情景思维;运用争论与讨论的形式进行批判性思维;掌握某些社交规则与技巧的合作行为。②横向拓展资格。即熟悉并了解哪些是有用的信息,能够对信息进行收集、理解和处理。③
广博的知识。④年龄因素。显然,前两类关键能力包含着数学思维能力。德国西门子培养关键能力的细化表中,对项目的“科学的学习与工作方法”的12项单项能力培训内容为: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识图能力、形式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抽象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触类旁通,从第2项~12项都离不开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而作为一贯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澳大利亚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就开始把关键能力纳人对学生的培养及评估中。2000年6月,还推出了《关键能力评估战略》。把5类关键能力列为评估对象,分别是问题解决能力、搜集分析与组织信息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活动的规划、组织能力。很明显,第一、二、五项关键能力都包含浓郁的数学能力的要求。
荷兰的凡佐林根认为,“关健能力”有6个标准。其中包括:①综合性标准。即具有基础性和永久性特点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应用于许多不同的场合,包括数学、语言与阅读、普通技术知识、普通语言知识、普通计算机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工作计划能力、质量意识和商业洞察力,跨学科知识;②认知标准。即思维与行动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系统思维能力、智力适应性、学习方法的掌握、对材料的熟悉能力等,这两个标准可以理解为对数学能力较高的需求。
加拿大会议委员会公布的就业能力包括基本技能(沟通、管理信息、运用数字、思考解决问题)、个人管理技能、团队技能三个构成要素。而数学能力则明显包含在第一个构成要素“基本技能”中。
三、国内对就业能力的探索中也包含数学思维能力成分
国内研究人员把数学思维能力归于基础能力或适应能力或创新能力中。如上海公共行政与人才资源研究所汪怿认为,就业能力由三部分构成:①基础技能包括沟通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数理运算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等;②个体管理技能;③团队工作技能等。万茗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①基础性能力;②适应性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③创造性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常建坤和李时椿在《中外成功创业者素质研究》一文中指出,创业者的基本素质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素质,即指能够以较高的质量和效率获取知识,并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素质不仅注重对知识的学习能力,更强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创造力的源泉,是成功创业的灵魂。该文还提出了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关键,在于培育和提升创造性思维素质。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正是数学思维能力的最高境界之一。
综上所述,根据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数学能力在大学生的就业力中必不可少。只有重视培养自己的数学素养,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大学生才能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实现就业理想,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高等学校也要加强大学数学的教学与改革,删除繁、难、偏、杂的纯数学理论教学,增加应用数学的内容,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史、数学文化的熏陶,努力使大学数学教学朝着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