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明
这篇文章写于上个世纪初的1915年,是《新青年》的发刊词,文章叫《敬告青年》。时隔一世纪,如今读来,仍有醍醐灌顶、振聋发聩之感。区区两千多字,却将中国青年之于中国社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说得至情至理、淋漓尽致。
开篇,作者便明白指出青年的无限魅力:“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这自然是毋庸置疑的,接着他又说:“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这就充分表明了青年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因而青年之于社会的责任便不言自明了。但作者仍清楚明晰地指出:“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瞩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肩负起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自觉而奋斗,这便是这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对于青年的期望!
“自觉者何?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自视不可卑也。奋斗者何?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几者以去,视之若仇敌,若洪水猛兽,而不可与为邻,而不为其菌毒所传染也。”多么畅快的文字,多么真挚的情感,而又是多么殷切的期望!读之真是大快人心,受益匪浅。
接着,作者分六个小标题分别阐述了青年该怎样去肩负责任,怎样自觉而奋斗的问题,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无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作者敏捷的文思,深刻的见地和剖析,酣畅淋漓的文气无不体现于字里行间。他这样理解“平等”:等一人也,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也。他这样阐释“解放”: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他提出保守的危害: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他要求青年进步: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存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对要求进取,要求开放,要求科学的痛快陈词不能一一列举,也无需一一列举。仅上述几例,足见陈独秀眼光的高远,思想的进步,比之今日的许多人,都更甚几筹。此非虚夸,其文确令笔者反复品味,手不释卷,其深刻见解亦一一刻于脑际。
陈氏当年撰写《敬告青年》,对青年提出殷切期望之时,也正是中国国难当头之日。我想当时的青年在他的感召下,心怀国恨,才有后來的“五四”运动,青年救国,义不容辞。时至今日,我们的国家正一步步走向繁荣与富强,读罢此文,我的热血仍沸腾不已,仍感自觉而奋斗的必要。世界形势,基本国情,谁敢忘怀?成功与挫折相伴,前进同阻力相随,谁人不见?居安思危,更应警钟长鸣!
青年们,让我们一起昂首挺胸,不要浪费、也不要有愧“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自觉而奋斗吧!
(摘自安徽大学《我与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