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新 解放军第457医院理疗科(430012)黄振俊 张婉怡 解放军第309医院康复医学科(100091)
手法结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
陈建新 解放军第457医院理疗科(430012)
黄振俊 张婉怡 解放军第309医院康复医学科(100091)
目的 观察手法结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进行治疗,每组40例。治疗前后两组结合疗效评定标准和TCD 检测比较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愈率及总有效率A组分别为68.7%和96.8%,B组分别为31.3%和92.3%,A组疗效优于B组(P<0.05) 治疗后治疗组椎基底动脉(VBA) 流速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治疗组能够有效改善或消除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血栓通注射液;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CSA ) 又称颈型眩晕,约占颈椎病的1/4,属中医眩晕范畴。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甚至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 、猝倒( dyop attack) 等临床特征[1]应用手法结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1.1 对象 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诊治CSA患者80例中,男42例,女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 例。两组在年龄、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1.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①有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体位改变时加重,颈部旋转和后伸时出现一过性眩晕、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晕倒;②椎间孔压迫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椎体压痛,排列不整齐;③颈椎X线摄片示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有时可见椎骨移位及颈曲异常;④脑血流图或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示椎动脉供血不足。凡符合以上1、2、4或1、3、4项标准者诊断为CSA。
1.1.2 纳人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愿意接受手法及药物治疗者。排除标准:①有明显外伤史;②除外颈椎管狭窄,颈椎肿瘤,颈椎结核,椎动脉解剖异常、畸形,美尼尔病,内耳听动脉栓塞,中风先兆,脑动脉硬化,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等;③孕妇、病情危重及已行颈椎手术治疗患者;④个体依从性差,不能坚持治疗无法判断治疗效果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采用五步手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点按松解法:患者取坐位,用拇指指腹与中指指腹点按风池、风府、扶突、肩井、百会、太阳、天宗、肩外俞穴,每穴点按不低于1min;②提拿舒筋法:用双手提拿颈后颈两侧及肩部的肌肉,反复15次,再用双手掌根部,从头部开始,沿项韧带、斜方肌及竖脊肌方向做分筋手法,反复15次;③端提拔伸法:双手置于颈项部,用力向上端提,并慢慢用力向前后左右旋转牵拉,重复5~8次;④旋颈运摇法:双手托住患者头部牵引的同时,作旋颈、摇转手法,左右旋转角度为45°左右,反复5~8次;⑤拍打叩击法:分别在项部及肩背部行拍打叩击手法,反复5~8次;⑥自以上操作每次20~30min,每天治疗1次,7d为1个疗程。同时结合血栓通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565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续7d为1个疗程。
对照组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国药准字H20003240)20 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每日1 次,7d为1个疗程。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1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分为:①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②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③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和功能障碍;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
2.2 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效果如表所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治愈率为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治愈率为37.5%。
χ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表 (例)
表2 各组治疗前后TCD 检测比较 (cm/s,±s)
被检查者取坐位经枕窗探测基底动脉( basilar artery,BA)、双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 and right verte2bral artery,RVA),的血流频谱情况。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1。
颈椎病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该病发病率之高,发病人群之多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内很多研究报道[4,5]肯定了手法复位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价值。手法可以纠正椎间失稳引起的小关节紊乱,并使骨刺和被压的椎动脉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减轻或解除骨刺对椎动脉的压迫,达到缓解或消除症状的目的[6]。五步手法通过穴位按压、颈椎牵引、旋转复位和颈肩、上肢部的推拿手法的治疗,能使颈椎间隙扩大,椎体滑脱复位,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肿胀,分解粘连,解除肌肉和血管痉挛,改善血循环,促使病变组织的修复。李义凯[7]通过基础研究指出颈部旋转时可引起椎动脉流速下降,提出切忌蛮力大幅度旋转手法。因此推拿手法要具有熟练的技巧和持续的力量,做到用力均匀柔和,方能达到舒筋活血、疏通经络的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多伴有神疲、乏力、纳呆、脉迟细弱等气虚症表现,属“久卧伤气”所引起,患者早期出现颈部空虚感,畏风;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气虚血淤,表现为颈部的僵硬不适;气虚不能运血,血淤阻滞气血的上荣,气血不能充养头目,则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体位性眩晕、禅倒、视物不清、恶心、呕吐、耳聋、耳鸣等[8]。《灵枢•海论》篇谓:“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故治疗当以活血化瘀通络为基本大法。资料提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异常主要是椎基底动脉循环流速下降,支持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血栓通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功能主治为活血去瘀,通脉活络,改善大脑椎- 基底动脉的供血,缓解因椎基底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痛。研究表明:血塞通能降低血粘度、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从而缓解血管痉挛[9,10]。临床上可有效地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1],手法结合血栓通注射液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Z
[1] 周振东.颈肩部慢性疼痛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6-67.
[2] 《中国卫生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511-512.
[4] 陈小刚,韦贵康,鲍杰,等.旋转复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36例分析[J].中医正骨,2000,12(1):19.
[5] 付梓新.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1):59.
[6] 谢利民,张涛.张氏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1999, 40(7):411.
[7] 李义凯,钟世镇.旋转手法对椎管内结构和容积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5(9):426.
[8] 李中廉,石学敏.颈肩部慢性疼痛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社,2003:1.
[9] 简道林.三七总皂甙对完全性脑缺血损伤复苏效应的实验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3,(4):261.
[10] 徐皓亮,季勇,饶曼人.三七皂甙Rg1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内游离钙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8,12(1):40-42.
[11] 张宝恒.三七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1984,15(11):3438.
10.3969/j.issn.1672-2779.2010.24.092
1672-2779(2010)-24-0113-02
20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