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中医医院,江苏昆山,215300)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腹水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在肝细胞坏死基础上纤维化,并代之以纤维包绕的异常肝细胞结节。传统疗法是应用利尿剂并严格限制钠盐摄入,但易造成水电解质失衡和酸碱紊乱。本科采用疏肝健脾利水化湿活血为主,配合常规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本院2008年2月~2009年7月住院患者68例,按随机原则分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34例,男25例,女9例;年龄28~77岁,平均45.62岁;病程1~35年,平均 9.25年。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2例,血吸虫性肝硬化9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对照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30~78岁,平均46.10岁;病程 1~33年,平均 9.30年。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1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1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年龄、病程病情及腹水量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入选标准:参照2003年重庆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术交流会上讨论的肝硬化诊断标准[1],并经超声或CT检测证实有肝硬化腹水,腹水程度分级按文献[2]标准执行,并排除癌性、心源性、结核性等其他性质腹水,中医辨证分型按《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共识意见)》[3]执行。
治疗方法:两组均予营养支持和降转氨酶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
对照组:卧床休息,合理饮食,控制水盐摄入,根据肝功能情况,分别给予支链氨基酸、谷胱甘肽静脉滴注,利尿剂给予螺内酯和呋塞米联合应用,酌情使用人血白蛋白或血浆,合并腹水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以中药疏肝健脾利水活血,方用自拟柴苓汤,主要由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柴胡10 g、芍药 30 g、川芎10 g、甘草6 g、制香附 10 g、陈皮10 g 、白术 30 g、猪苓 30 g、茯苓 30 g、川朴 10 g,临证加减:每天1剂水煎2次,每次浓煎200 mL,混匀后早晚服用。两组均4周为1疗程,2疗程后参照相关标准[4-5]统计疗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见表1。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重症者应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一般取平卧位或适当舒适体位,大量腹水者采取半卧位,使膈肌下降,利于呼吸。防止受凉、咳嗽、打喷嚏、便秘,以免增加腹压而发生脐疝。
因肝病患者病史长、性情暴躁、爱发脾气,服用中药前应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治疗方法和预期效果,介绍治疗效果显著的病例,取得其合作,增强治疗的信心。
病室保持安静、整洁: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无尘,调节室内温度在24℃左右,避免患者受凉。非医护人员严禁入内。护理人员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必要时执行消化道隔离。根据患者证候的不同将患者安置到不同的病房。护理过程中应以人为本,予以关心、理解,采取个性化宣教和举办讲座,通过指导、帮助、支持、交流及鼓励,消除患者孤独无助感。
注意水肿皮肤的清洁,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臀部、阴囊、下肢、足部水肿者可用棉垫托起受压部位,必要时给予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严密观察腹水消退的情况及呼吸困难、心悸有无好转,定期测量体质量、腹围,准确记录每日出入液量。
加强口腔的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用朵贝尔液或生理盐水漱口3~4次/d,设法除去口臭,增加食欲。
肝气郁结证:情志抑郁,善太息,胁肋胀痛或窜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淡红,舌苔薄白,脉弦,治则疏肝解郁,理气散结。注意休息,情志舒畅,饮食宜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如瘦肉,猪肝等,忌动物脂肪、辣椒,少食土豆等胀气食物。中药汤剂宜饭前温服。
脾虚痰湿证:食少腹胀,便溏,神疲乏力,身重嗜睡,面色萎黄,舌淡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治宜健脾慎湿化痰。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并辅食鲫鱼汤、冬瓜汤等利尿,定期测腹围、体重,正确记录出入量,中药汤剂宜温服。
湿热蕴结证:口干苦或口臭,大便溏或硬结,小便短赤,脘闷纳呆,腹胀,皮肤巩膜黄染,恶心呕吐,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要卧床休息,腹大胀满者取半卧位,给予清淡,良性食物,如芹菜,冬瓜等清热利水,腹大胀满难忍者,可用皮硝30 g水调为糊剂敷于腹部,2 h后去药,必要时数小时后再用,定期测量腹围,中药汤剂宜凉服。
肝肾阴虚:眩晕耳鸣,五心烦热或低热,腰痛或腰酸腿软,目干涩,口干咽燥,夜寐不安,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治宜滋补肝肾,病室宜凉爽,清静,饮食可选用木耳,淡菜等煨汤,滋补肝肾,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消化道出血等。有神志不清的可能为肝昏迷,要及时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大便通畅。
脾肾阳虚证:面色不华,胃寒肢冷,腰酸膝软,耳鸣头晕,小便清长,纳呆便少,下肢浮肿,舌淡胖,脉沉细或迟,治宜温补脾肾,病室要保暖,向阳,阳光充足,中药汤剂宜饭前热服。
瘀血内阻证:面色晦暗,胁痛如刺,痛处不移,肝掌或蜘蛛痣,或见腹壁青筋暴露,舌紫暗,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积极调节患者情绪,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宁心静养,积极配合治疗。观察面色巩膜、蜘蛛痣、腹水腹壁静脉以及出血情况,做好记录。如出现腹胀、面色苍白、心神不安、出冷汗应立即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肝硬化腹水属祖国医学“鼓胀”范畴,是风、痨、鼓、膈四大难症之一,历来被视为不治之症。发病主要涉及的脏腑是肝脾肾三脏,故其基本病机是气滞、血瘀、水停。因根据《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丹溪心法》胃苓汤自拟柴苓汤以疏肝健脾,理气行血,化湿利水。近年来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医辨证施治的效果是肯定的,可以改善肝内微循环,降低肝内纤维素,促进肝细胞功能的恢复,对防止肝硬变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6]。本组观察结果显示中西药合用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因此,中医护理也就尤为重要。作者对34例患者采取中医的治疗及合理口服汤剂的护理,不仅能弥补综合治疗及西医护理的不足,而且能根据中医护理的特点,用中医的辨证施护的原则对不同证候的患者进行全身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采取中医护理措施对住院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了治疗费用,改变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对疾病的好转、延缓肝硬化的进程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的效果。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0(24):869.
[2]染扩衰.肝脏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86.
[3]戚中玺,耿兰书.通络软坚胶囊治疗代偿期肝硬化60例[J].陕西中医,2007,28(10):1330.
[4]雷陵,刘家友,张一梅.消鼓舒腹散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J].中医外治杂志,1995,4(1):20.
[5]张育轩.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医辨证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4):237.
[6]王伯祥.中医肝胆病学[M].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199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