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静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天津 300381
分层教学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杨 静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天津 300381
为了更好地提高职业学校数学课的教学质量,针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在目前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法进行实验和研究,结果发现,“分层次”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有利于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这种方法还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分层教学;数学教学;中职学生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部分时间制教育相结合,允许学生工学交替。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分层教学的试验,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要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分相互承认的机制,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择课程,对于从其他高中阶段转入的学生,承认其相应的学习经历或学分,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现代课程模式,特别是适用于学分制的模块式课程和综合化课程的探索和实验。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开始进行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所谓分层次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育者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提出分层次的要求,并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均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与提高。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大都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主旨展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以期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常规教学相比,该教学法突出的特点是因材施教,克服常规教学中对不同能力学生同采用一种教学模式的不利因素。只有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改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学生对数学厌学的局面。
由于大学扩招,普高升温,就业困难等因素,使中职学校生源萎缩,中职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降到最后,只要注册就可上中专。这样,中职新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差异也大。就我校对2006年新生的初中数学入学测试结果看,不及格率高达50%以上,良好率不足30%;个体差异大,有的仅有十几分,有的则高达90分以上。部分注册生对数学的理解、计算和思维推理能力只相当于初二水平,有知识上的断层。此外,差生自制力差,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厌学情绪相当严重。由于学生基础差,差异大,素质低,为数学教学带来“无奈”的困难。如按常规教材教法,势必使成绩好的“吃不饱”,成绩差的“吃不了”,影响数学教学,进而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应当看到,中职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保证招生数量,但随之带来的学生素质的普遍较低和个体差异等问题短时期内难以消除。
基于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熟练工人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加大了实践性教学力度,加强了技能训练,压缩了部分理论内容,使数学课时相应减少.新编《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删减课时量的同时又增加了向量和统计学知识。从中职教学实际情况看,教学时数已明显不足。
在传统教学模式(见图1),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在我们采取按照图(2)的内容进行一轮实验教学后,对两个班的成绩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分层教学班的成绩明显好于传统教学班。
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主张发展个性和追求自我实现,“分层次”教学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者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使基础接近的各层次学生有共同的努力目标,克服教学流程中那些离散因素和负面效应,从而创立一个优化的教学环境。在这一个优化的教学环境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把自我实现的抉择留给了学习者,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动机和欲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能力。
因为每个学生都受到不同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这必然使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客观差异性,这种差异表现在兴趣、性格、气质等方面。就是在同一方面,不同人的发展水平与速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分层次”教学法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和领会能力并采取区别对待,这样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次教学的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因而必须使教学要求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与自信。这必然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
检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的重要标准就是能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因此,只有使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才能真正地发挥主体作用,而分层次教学能使教师的“教”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促使“教”与“学”互应,这就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学生的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它适应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与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使每一个学生不管是在数学学习上还是心理上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次教学克服了传统班级教学无法解决的两极分化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解决了课堂教学由于针对性不强而造成的“浪费现象”,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好方法。
1.在制订各层次教学目标、要求、授课计划和确定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合理地划分教学层次,将教学对象根据数学教学大纲,学生自身等因素,按递进的关系划分”教学层次的划分不能一成不变,要灵活地随着教学的进展或学生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2.各层次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任务、要求等要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符合学生的承受力,实行优升劣降制,调整人数不宜过多、过频,每次调整后应有小结。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进行全程跟踪,及时调整学生班次和小组,形成竞争强化优势。
3.分层可能产生标签效应,特别在起始阶段,需要教师真诚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积极创设和谐的集体心理氛围,开展多维立体的交往活动,如组间,层次间的互动,集体讨论,合作学习等。必要时采用非指导性鼓励或指导学生弄清楚概念,再掌握技能。在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时,无条件给予认可和关注,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由分层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4.加强数学教学课内外的结合,将对中职教学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由教学的双边性决定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分层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也是我在中专数学课教学常用的方法。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实践表明,中专数学教学只要找准起点,选好内容,激发兴趣,分层教学,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1]教育部.关于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深化中等教学改革的意见[R].教职成 2000年1号文件.
[2]冯克成,田晓娜.最新教学模式全书[M].国际文艺出版社,1997.
[3]叶彬.职业中专数学学分制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科学教育,2005,(9).
[4]牛雪竹.中专数学教学改革探索 [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6).
[5]艾细寿.浅谈中专数学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研宪与创新杂志,2005,(7).
[6]肖辉容.中专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10).
责任编辑:张 旭 陈 岩
An Exploration on the Stratified Teaching of the Math Class in the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YANG Jing
(Tianjin School of Econanic and Trade,Tianjin 300381)
To bett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th teaching,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n the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we applied the stratified teaching mode to the math teaching with the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es.It turned out that the stratified teaching mode is not only helpful for improving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and cultivating their interests in learning, but also good for their master for the knowledge and techniques.It has laid a firm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studies.
stratified teaching; math teaching; students of the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s
G712
A
1008-9055(2010)03-0071-02
2010-04-03
杨静(1982—),女,汉族,河北省人,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数学教学,应用数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