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HIV/AIDS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观察

2010-09-14 06:17邢燕丽闫炳远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抗病毒体征肝功能

邢燕丽,闫炳远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医院,河南南阳 473000)

HIV/AIDS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较为常见,常因此而影响到对原发疾病的规范化治疗。临床上,笔者对肝损害程度在2级以下[1],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证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于2009年1~3月收集,均为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科研项目组宛城救治组观察的HIV/AI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48±15.66)岁,平均病程(5.37±1.86)年;对照组 36例,男 21 例,女 15 例,平均年龄(50.56±14.38)岁,平均病程(5.67±1.09)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HIV/AIDS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2]的诊断标准,并经南阳市疾病控制中心(CDC)确诊为HIV/AIDS的患者。具有:①明确的抗病毒或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史;②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C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异常升高,肝损害程度在 2级以下[1];③排除病毒性肝炎活动期或其他致肝损害的疾病。中医诊断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气虚血瘀型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谷胱甘肽(GSH,商品名:古拉定)作为常规治疗。古拉定1.8 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同时配合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选用黄芪注射液20 ml(相当于原药材40 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 次/d;丹参注射液 16 g(250 ml/瓶),静脉滴注,1 次/d。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治疗前后:①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按轻、中、重度计分,无症状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②ALT、AST、TBIL水平;③血、尿常规,肾功能及心电图变化情况。

1.5 疗效判定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有关标准拟定。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或症状体征总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症状体征总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或症状体征总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症状体征总积分减少<30。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 36例,显效 16例(44.4%),有效 18例(50%),无效2例(5.6%),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36例,显效 11例(30.6%),有效 14例(38.9%),无效 11 例(30.6%),总有效率为6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疗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比较(±s,分)

组别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36 36 11.03±2.10 11.91±2.19 5.95±1.08 8.86±2.13

2.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均较前有所下降,其中治疗组ALT、AST、TBIL及对照组TBIL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ALT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ALT、AST、TBIL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分)

组别 疗程 ALT(U/L) AST(U/L) TBIL(μmol/L)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疗后2周疗后4周治疗前疗后2周疗后4周165.2±36.5 97.5±33.6 39.6±4.7 160.1±26.6 123.5±28.4 56.6±7.7 130.0±45.7 87.6±40.3 43.8±4.6 131.3±35.6 115.6±33.5 56.8±16.4 21.5±7.5 16.8±6.3 10.9±3.6 21.7±6.8 17.1±6.3 15.5±6.7

2.4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血、尿常规,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未见异常变化。

3 讨论

HIV/AIDS属难治性疾病,需长期接受规范化抗病毒治疗,肝功能损害十分常见,但由于肝功能受到损害时缺乏早期特异性临床表现,加之HIV/AIDS临床情况错综复杂,肝损害常在肝功能检查后才被发现。现代医学认为,药物性肝损害或由于肝血流量减少而影响药物的转化;或由于血浆蛋白的减少而影响肝脏对药物的代谢,使药物在血浆中的清除降低;或由于肝细胞减少,微粒体系统受损,药物清除半衰期延长因素所致等[4]。造成HIV/AIDS患者肝损害除药源性因素外,HIV也可直接感染肝脏中的kapffer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造成肝损害并加速AIDS的病理进程。GSH是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小分子三肽化合物,肝脏是合成GSH的主要场所,在肝脏内浓度最高,使肝脏重要的过氧化酶,在肝脏的生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具有抗外源性毒物、氧自由基损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维护细胞蛋白功能和结构,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5]。对维护HIV/AIDS患者肝功能疗效显著,特别在不停用抗病毒和抗感染治疗的情况下,可有效防止肝损害的进程,促使肝功能恢复。中医学认为,AIDS的病机特点是因虚致病、因虚致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中以气虚血瘀为其病理基础。久病正气亏虚,气虚则运血无力,血行不畅而瘀滞,使肝脏失其正常的疏泄功能;在药物等因素的作用下,最终导致肝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黄芪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能增强吞噬系统的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诱导干扰素生成,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可明显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促进血管内皮及细胞增殖及DNA合成[6],十分适用于本病的治疗。丹参具有祛瘀生新和活血消肿的作用,通过活血化瘀使肝脏供血和营养得以改善,使肝脏的解毒能力增强,促进肝细胞再生,使其恢复正常功能。结果表明,益气活血化瘀可以缓解HIV/AIDS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单用GSH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1]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编写组.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7.

[2]危建安.HIV/AIDS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S].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培训资料,2004:8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3-385.

[4]梁扩寰.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56.

[5]曹秀虹,庞惠,赵民生.谷胱甘肽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02,18(9):782.

[6]雷燕,王军辉,陈可冀.黄芪、当归配伍后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药效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9):876-878.

猜你喜欢
抗病毒体征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对抗病毒之歌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
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48例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