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凤鸣
房地产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才“储备”
本刊记者 凤鸣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城市开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平
中国房地产业历经30年高速发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进入一个相对调整期。时至今日,房地产业已经走过以资源、资本为核心竞争的阶段,过渡到以“资本+人才”为特征的竞争阶段。
长期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未得到与之匹配的教育作支撑,导致整个行业人才培养缺乏理论的指导,系统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房地产行业的人才现状堪忧。实用型人才高度匮乏、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人才队伍结构,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国房地产向更高、更健康的水平发展。中国房地产教育机构需要一个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学术交流平台。
在此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业内关注。由中国房协开发委和重庆新欧鹏教育集团联合举办的“中国房地产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之路”座谈会应运而生。
出席此次座谈会的领导及嘉宾有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苗乐如、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城市开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平、重庆新鸥鹏教育集团董事长杜积西及总裁赵品银、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院长何大同及副院长何培斌、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季如进、北师大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院长胡江、清华大学职业经理培训中心总监邢春光、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主任王秀丽、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华春以及吉利大学房地产学院的黄东兴、刘俊琳、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主任助理李德泉、山东房地产教育培训中心李凤英、上海百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东辉等。
8月21日首次会议上,会议主持人王平秘书长结合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阐述了本次会议的主题,与会嘉宾就中国房地产人才的培养方向,以及如何寻找房地产行业暨人才可持续发展之路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渗入的交流与探讨。季如进教授动议建立房地产学院之间建立常设组织和实训基地;胡江院长动议成立房地产学院联盟对房地产行业学院进行评分;何大同院长动议设置引导房地产行业进步公益性奖项,并主动出资承担灾后重建地区村官的房地产和建筑知识培训;以上动议得到了与会嘉宾的积极响应与支持。在王平秘书长的动议下,与会嘉宾表示在9月初提交行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人才公益性奖励的书面材料,以共同推动中国房地产行业人才的培养。苗乐如秘书长做了关注农村建筑安全、管理、使用、维护以及村官的培养教育问题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当前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状况以及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人才的需求前景等,充分肯定并感谢与会房地产教育机构对中国房地产人才的贡献,对各机构的未来发展寄予了厚望。
10月31日的第二次座谈主要是为了落实推进8月21日首次会议的相关建议。其一,落实推进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苗乐如秘书长“关于举办灾后重建地产村官的房地产知识培训”的建议;其二,落实推进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胡江院长,及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何大同院长提出的“组建中国房地产教育联盟”的建议;其三,落实推进何大同院长提出的“设立一个能够引导行业进步的公益奖项”的建议。
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刘琳就现在老百姓口中的高频词“调控、加息”给出了答案,刚性需求,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等,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源泉。同时,与会嘉宾对会中相关建议的推进工作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为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培养专业性人才夯实了道路。
座谈会旨在立足于国内房地产人才现状,着眼于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共同探索地产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的途径,探讨房地产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模式,进而促进人才资源与地产经济的和谐发展。
本刊讯 11月4日,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加拿大联邦政府自然资源部助理副部长James Farrell、加拿大卑诗省林业厅厅长Patrick Bell为联合主席的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项目联合工作小组在北京成立。小组成员来自双方有关部门和机构,另设专家组提供技术支持。仇保兴、James Farrell、Patrick Bell在成立大会上致辞。
今年3月,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加拿大联邦政府自然资源部及卑诗省林业厅在京签署了《关于采用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谅解备忘录》。备忘录表示,鉴于在建筑节能减碳领域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努力和追求,中加双方就现代木结构具有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等特点达成共识,并就该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推广进行友好合作达成共同意愿。
据介绍,木材属于“负碳”建筑材料,因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固化的碳比木材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释放的碳更多。木材为绝热体,在同样厚度情况下,隔热值远远高于空心砖、混凝土、钢材、铝材。在哈尔滨进行的木结构与砖混复合保温墙体结构住宅采暖期能耗实测对比研究表明,前者热耗节省近42%。
在成立大会上,联合工作小组宣布:将在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建设多层木结构住宅建筑,它们也将成为中国首批集合式多层纯木结构或混合木结构住宅建筑;通过试点项目研发可行有效的木结构建筑体系,进行成本控制与分析,为相关规范制定和修订提供实际参考案例,并提供技术培训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本刊记者 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