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保森,尹小俭,李世昌,徐 明,王国栋
(1.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北京 100081;2.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3.西藏民族学院体育系,陕西咸阳 712082)
藏汉大学生生活习惯与体质健康的比较研究
兰保森1,尹小俭2,李世昌2,徐 明3,王国栋2
(1.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北京 100081;2.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3.西藏民族学院体育系,陕西咸阳 712082)
以西藏民族学院藏族大学生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汉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藏汉大学生生活习惯与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态度以及体质健康等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汉族大学生在食物摄取、健康知识以及健康态度方面显著好于藏族大学生;藏汉大学生健康意识、健康知识以及健康态度越好,经常吃早餐、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等良好生活习惯的比率也越高;体格正常组大学生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态度以及在食物摄取等方面好于偏瘦组和超重与肥胖组;男女身高、肺活量指数以及立定跳远等方面均为汉族学生显著高于藏族学生,而藏族女生的体重、BM I及坐位体前屈则显著高于汉族女生,汉族男女学生偏瘦率均显著高于藏族学生,而肥胖率均显著性低于藏族学生。
藏族;汉族;大学生;生活习惯;体质
Abstract:In this research,Tibetan university students of Chinese Tibet Institute ForNationalities and Han students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ere objects of study.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relation of their living habits,health-conscious,health knowledge,attitude to health,and physical health.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an college students’food intake,health knowledge and health attitude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ibetan students.The better health-conscious,health knowledge and health attitude for Tibetan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Han ethnic students are,the higher the ratio of regular breakfast.They take part in sports more ofteNand have other better living habits.The healthy consciousness,knowledge and attitude in the norMal student group including food intake are better than students in the leaner,overweight or fatness group.In body height,vital capacity and standing jump for meNand Women,Han students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ibetan students.But in body Weight,BM I and sit-and-reach,Tibetan girl students are Much better than Han girl students.Mild thin rate of Han students are Much higher than Tibetan students.However the fat rate are Much lower than Tibetan students.
Key words:Tibetan;Han ethnic;university students;life style;physique
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发达国家暴露出来的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所造成的“生活习惯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课题。在我国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和癌症等已成为国民健康的几大杀手,造成这些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人们对健康意识、健康知识以及健康态度等的认识不足,因此以青少年为中心的学校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3]。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当地的文化习俗、民族风俗、社会经济背景,人们受教育的程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藏族学生走出高原来到内地高校学习,由于受当地的文化以及大学的健康教育等的影响,他们的生活习惯、健康态度、健康知识以及体质健康等与汉族大学相比又存在哪些差异?目前学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以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的西藏民族学院 3年级藏族大学生以及位于上海市的华东师范大学 3年级汉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测试等研究,得出他们在生活习惯与健康意识、健康态度、健康知识以及体质健康等方面的诸多特征,为将来更好地开展针对藏族、汉族大学生的健康教育等工作提供实际的参考。
藏族大学生:随机抽取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 2007年 9月入学的部分藏族本科学生。其中除去无效问卷者余下的共 787名 (男 300名,女 487名,平均年龄为 20.7 ±0.6岁)藏族大学生;汉族大学生:随机抽取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月部分汉族本科生,其中除去无效问卷者余下的共1421名 (男 682名 ,女 739名 ,平均年龄为 20.5 ±0.5岁 )汉族大学生,问卷调查时间为 2009年 9—11月,发放调查问卷为 2300份,有效回收率 96.0%。
身高、体重等资料来源于西藏民族学院及华东师范大学每年 (本次测试时间为 2009年 10—11月)的定期体质测试。主测者为西藏民族学院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在职专业教师及医生,使用的器材是中体同方生产的 ZSTF型身高体重计,每次测定前均对器材进行校正,被测定者均脱鞋、穿薄衣。研究对象藏族大学生在西藏居住地的平均海拔为 (3694.6±457.0)m,陕西省咸阳市海拔为 475m。这些藏族学生全部来源于西藏自治区,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返回西藏工作;华东师范大学虽然位于上海,但是该大学的生源遍及南至海南岛、北至黑龙江等全国大部分省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与人们生活习惯相关的健康意识、知识以及态度等。其中,食物摄取频率是参考我国国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中的 10个项目[1]。我们规定回答“每周 4天以上吃”的得 3分,回答“每周 2~3天吃”的得 2分,回答“每周 1天”的得 1分,以 30分为满分计算食物摄取得分;健康意识主要包括健康的自我评价等 7个项目,以健康的自我评价中回答“健康”的得 3分,“不算健康”的得 2分,“不太健康”的得 1分,共计 21分算出健康意识得分;健康知识的内容来源于日本小学、初中保健体育教材中与生活习惯病相关的 10个项目,以回答“知道”的得 1分,共计 10分算出健康知识得分[4];健康态度是参考 Breslow[5]等提出的预防生活习惯病必须注意的 7种生活习惯而确定的,其中以回答“非常重要”的得 3分,回答“不太重要”的得 2分,回答“根本不重要”的得 1分,共计 21分算出健康态度得分。
以 WHO[6]所规定的体质指数 (BM I)为标准,并参照WHO1999年针对亚洲人的特点又颁发《对亚太地区肥胖及其治疗的重新定义》所规定肥胖标准:BM I<18.5为偏瘦,18.5≤BM I<23为正常 ,23≤BM I<25为超重,BM I≥25为肥胖。肺活量指数 =[肺活量 (ml)/体重 (kg)]。
调查通过发放《指标内容效度专家调查表》的形式,联系10名医学、体育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经他们的审阅证明问卷的信效度良好。同时利用再测法,时间间隔 15天再次进行测量,重测信度为 0.83,证明问卷指标的可靠性。另外,通过SPSS应用软件,对量表内部信度进行检验,克朗巴哈 (Cronbach)α系数为 0.85,说明量表的内在信度较好。统计处理均采用 SPSS 11.5,统计检验采用 t、χ2及 F检验,显著性水平以 P<0.05为标准。
表1显示,在食物摄取方面,汉族、藏族大学生每周 4天以上食用“绿黄色蔬菜”,“淡色蔬菜”,“水果”的频率分别为47.7%、20.1%,35.3%、10.9%,33.2%、21.0%,男女调整后的 OddsRatio值为分别为 6.1、10.8及 2.5,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汉族大学生每天食用“绿黄色蔬菜”、“淡色蔬菜”及“水果”的频率分别是藏族大学生的 6.1、10.8及 2.5倍;在“肉类或鱼类 ”,“蛋类 ”,“大豆、豆制品 ”,“海草类 (海带等 )”等方面,男女调整后的 OddsRatio值分别为 5.2、4.2、4.2及2.7,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汉族大学生每周 4天以上食用这些食物的频率分别是藏族大学生的 5.2、4.2、4.2及 2.7倍;而在食用“芋类”的频率方面,则藏族大学生约为汉族大学生的 1.4倍;另外在“粮食类”方面,藏汉大学生食用频率则基本持平。10项算出来的食物摄取得分的平均值 (标准差)汉族和藏族分别为 21.9(3.0)、19.9(3.0),汉族大学生显著性高于藏族大学生 (P<0.001)。
表1 藏汉大学食物摄取频率一览表(%)
在健康意识方面,表2表明,健康自我评价、睡眠时间以及运动,汉族、藏族大学生回答“健康”、“非常充分”的比率分别为 34.8%、45.9%,23.9%、44.3%,15.8%、28.7%,男女调整后的 OddsRatio值分别为 0.6、0.3及 0.3,说明藏族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回答“健康”以及“非常充分”的比率分别是汉族大学生的 1.6、3.3及 3.3倍;在回答食欲“有”,排便“每日一次”,营养平衡“非常充分”的比例分别为 73.1%、48.9%,58.1%、40.0%,30.7%、35.6%,男女调整后的 OddsRatio值分别为 4.8、3.1及 1.5,说明汉族大学生在此方面回答的比率分别是藏族大学生的 4.8、3.1及 1.5倍。在睡眠质量方面,藏汉大学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 藏汉大学生健康意识一览表(%)
表3显示,在健康知识方面,除了“一碗方便面所含盐分是人体一天所需要盐分的一半以上”回答“知道”的比率,藏族大学生高于汉族大学生以外,其他各项目回答“知道”的比例汉族大学生均高于藏族大学生,并且除了“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肝脏疾病”项目外,其余各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汉族大学生在健康知识方面显著性要好于藏族大学生。10项算出来的健康知识得分的平均值 (标准差)汉族、藏族学生分别为 8.2(1.5)、7.6(1.9),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01)。
从表4可以看出,在健康态度方面除了“不酗酒”及“避免对人体健康无益的零食”回答“非常重要”的比率,藏族大学生略高于汉族大学生外,其余各项目回答“非常重要”的比率均为汉族大学生显著高于藏族大学生,说明汉族大学生健康态度显著好于藏族大学生。特别是在“保持身高和体重的协调”和“适度运动”回答“非常重要”的比率方面,汉族大学生分别是藏族大学的 5.2和 6.4倍。7项算出来的健康态度得分的平均值 (标准差)汉族和藏族分别为 20.2(1.3)、19.8(1.6),汉族大学生显著高于藏族大学生 (P<0.001)。
表3 藏汉大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一览表(%)
表4 藏汉大学生健康态度一览表(%)
表5表明,汉族男生身高、肺活量指数、坐位体前屈以及立定跳远均显著性高于藏族学生,而 BM I则为藏族学生显著大于汉族学生;就女生而言,汉族学生身高、肺活量指数及立定跳远显著性高于藏族学生,体重、BM I以及坐位体前屈则为藏族学生显著高于汉族学生。
表5 藏汉大学生体质健康一览表
表6显示,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汉族学生的偏瘦率均显著高于藏族学生,而肥胖率则均为藏族学生显著高于汉族学生。
从表7~8可以看出,无论是藏族大学生还是汉族大学生,体格正常组食物摄取得分、健康意识得分、健康知识得分以及健康态度得分均高于偏瘦组及超重组与肥胖组学生的得分,并且除了藏族女生外,其余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6 藏汉大学生偏瘦、超重及肥胖比率表(%)
表7 男生食物摄取、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态度与超重及肥胖情况表
表8 女生食物摄取、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态度与超重及肥胖情况表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分析[6],人们的健康 60%取决于行为与生活习惯,15%取决于遗传因素,8%取决于医疗服务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目前,人们将主要因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所致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统称为“生活习惯病”。造成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人们对健康意识、健康知识以及健康态度等的认识不足,因此如何进一步开展以青少年为中心的学校健康教育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研究结果表明,汉族大学生在食物摄取、健康知识以及健康态度方面显著好于藏族大学生。这说明汉族大学生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和时间要好于藏族大学生。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7]:高中学生健康教育为必修内容,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学满 18个学时的健康教育课程。另外,我国学者[8~12]从上世纪 90年代末开始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许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工作。这些举措对提高我国内地青少年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知识以及健康态度等起到许多促进作用。应该看到虽然这些举措对我国内地大部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西藏自治区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这种作用却要少的多。佘静芳[13]研究表明:西藏学生偏食较多,喜好食肉和高脂肪类食物,蔬菜水果吃得较少,造成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导致肥胖学生和心血管病学生的增多,为此学校应加强学生膳食营养的措施,改善饮食和就餐的环境,为学生的合理膳食创造条件。本研究对象的藏族学生从西藏来到内地学习 4年后,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都希望回到西藏工作,因此,在 4年的大学生活中,及时而充分地对他们进行良好的身体教育,为其将来形成终身体育等思想起到的作用将不言而喻。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藏族大学生还是汉族大学生,他们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以及健康态度越好,经常吃早餐、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等良好生活习惯的比率也越高。根据健康教育的“K-A-B”模型理论[14],人们要形成良好的行为,得以知识和态度为基础,因此,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高校的教学计划,对在校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态度,从而改变其生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健康教育的核心是积极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知识的掌握是良好卫生行为形成的条件,但知识的掌握并不意味着预期行为的出现,从知到行需要积极的健康态度和信念。由此可以看出,针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不仅要传播科学的健康卫生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能力,更要促进其认识健康的重要意义及对生活和学习的制约作用,培养他们积极的健康态度和信念。本研究结果“体格正常组大学生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态度以及在食物摄取等方面好于偏瘦组和超重及肥胖组”,这再次证明良好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以及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形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等条件不同,不同民族的体质特征也不尽相同,对不同民族青少年体质状态的评价是研究不同民族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种手段。本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身高、肺活量指数以及立定跳远等方面均为汉族学生显著高于藏族学生,而藏族女生的体重、BM I及坐位体前屈则显著高于汉族女生。此结果与邹国建[15]的研究基本一致。汉族学生身高高于藏族学生主要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自然环境因素有关。尹小俭等[16]的研究指出,人们的家庭人均收入越高以及海拔超低 (自然环境因素),人们的身高也越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得到了急速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东部和西部 (如西藏等)的差距逐渐加大,来自西藏的藏族大学生由于受到当地的社会经济因素和高海拔的影响,他们的身高低于内地的汉族大学生应不足为奇。藏族女生的体重显著高于汉族女生则可能与她们的饮食结构和文化习俗等有关;另外,汉族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偏瘦率显著高于藏族学生,而肥胖率则均显著低于藏族学生。此结果可能与汉族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及藏族学生饮食习惯等有关。李素景[9]等的研究指出,汉族女生追求身材苗条盲目节食,早餐不吃,中餐不吃饱,晚餐不吃或以水果代替,引起营养不良。日本学者龟山[17]的研究也表明:日本女子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小学时开始减肥的人占 7%,中学开始减肥的占 31%,高中减肥的人数则占半数之多。然而藏族女生可能受本民族的文化习俗等的影响,并不一定认为苗条就是美,因此她们不必过分担心自己的身材是否肥胖等。应该说女生 BM I太高不是一件好事,相反 BM I太低,身体过瘦也是一个问题。本郷[18]对 2 282名日本女性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经常痛经的人占34.1%,有时痛经的人占 48.7%,基本上没有痛经的人占17.2%,更进一步分析,用 BM I把对象分成普通群、瘦弱群和肥胖群 3群,把体格普通群作为基准时,瘦弱群里经常有痛经现象的对象概率是 1.3(95%信赖区间:1.1~1.6)、肥胖群里的出现概率是 1.1(95%信赖区间:0.8~1.5)。因此,在针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时,不但要注意对肥胖人群进行监控和干预,同时也应对大学生,特别是女生偏瘦人群进行监控和干预。再之,西藏学生偏食较多,喜好食肉和高脂肪类食物,蔬菜水果吃得较少,造成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导致肥胖学生和心血管病学生的增多。
1)汉族大学生在食物摄取、健康知识以及健康态度方面显著好于藏族大学生。
2)藏族、汉族大学生健康意识、健康知识以及健康态度越好,经常吃早餐、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等良好生活习惯的比率也越高。
3)体格正常组大学生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态度以及在食物摄取等方面好于偏瘦组和超重及肥胖组。
4)男女身高、肺活量指数以及立定跳远等方面均为汉族学生显著高于藏族学生,而藏族女生的体重、BM I及坐位体前屈则显著高于汉族女生;汉族男女学生偏瘦率均显著高于藏族学生,而肥胖率则均显著低于藏族学生。
[1]国家卫生部、科技部、统计局.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学生体质检测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杨 静.中学生の生活習慣に関する健康意識·知識·態度についての中日比較[J].日本学校保健研究,2008,50(1):34-48.
[5]Breslow,J.and Belloc,NB.Relationship of Physical Health Status and Practices[J].Internal Prev.Med.1972,1(3):409-421.
[6]王 健,马 军.健康教育学 [M].北京:高等学校出版社,2006.
[7]季 浏.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黄俊琪.生活方式与人类健康[J].疾病控制杂志,1999(2):155-156.
[9]李素景.大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4):50-51.
[10]季成叶.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社会经济差异[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06-108.
[11]吴俊心.论生活方式对我国居民体质与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8):50-52.
[12]苗治文.体育生活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8)25-28.
[13]佘静芳.内地藏族与汉族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调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2):44-46.
[14]毛丽梅,张 玲,胡修穗,等.女大学生饮食行为、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4,17(6):4-6.
[15]邹国建.藏、汉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7):59-61.
[16]尹小俭.我国大学生的体格与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及自然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体育科学,2006,25(1):37-42.
[17]亀山良子.女子短大生のダィェット実施時期およびその方法に関する研究[J].(日本)学校保健研究,2001,43(2):267-274.
[18]本郷利憲.標準生理学[M].东京:医学書院,2004.
责任编辑:乔艳春
Life Style and Physical Health of Tibetan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Han Ethnic Students
LAN Baosen1,YIN Xiaojian2,LI Shichang2,XU Ming3,WANG Guodong2
(1.P.E.School,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81,China;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Healt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3.Tibet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Xianyang712082,Shaanxi,China)
G804.51
A
1004-0560(2010)04-0085-05
2010-06-12;
2010-07-15
2007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中日大学生生活习惯与体质健康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为 44038460。
兰保森 (1963-),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和学校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