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印迹
The Imprint of the Times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举行国务会议,决定迁都重庆。
随着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大批国家机关、工矿企业、金融商贸机构、科技文化团体和各类学校相继迁入重庆,城市人口迅猛增长。迁建区的形成使城市区域和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东起涂山脚下,西起沙坪坝,南抵大渡口,在两江半岛的市区周围形成了若干卫星城镇。
重庆汇集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和大批教育、科学、文化、医疗卫生等机构、团体,专家、学者。他们办教育、搞科研,抓创作,建医院,使重庆教育、文化、艺术事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迁往重庆,重庆的金融地位得到显著加强,金融业的繁荣达到鼎盛。重庆本地的地方银行、钱庄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至此,重庆已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
同时,随着重庆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中心,苏、美、英、加、德、意大、法等30多个国家纷纷将驻华使馆迁到重庆,另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重庆设有外事机构,它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 兵工署第二十一工厂(前身为金陵兵工厂,1937年由南京雨花台迁至重庆江北。1938年3月恢复生产,改称为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1949年后更名为长安特种机器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