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张 轶,顿志强
(1.上海大学体育学院,上海 200444;2.东华大学体育部,上海 201620)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周艳1,张 轶1,顿志强2
(1.上海大学体育学院,上海 200444;2.东华大学体育部,上海 20162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 35所高校的体育社团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促进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从而为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对策
Abstract:With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s,questionnaire survey,mathein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naethods,35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development of sports associations were analyzed.It has been showed that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ports associationsmain reason i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osition is not accurate,venues and funding shortages,a university student sports associations and other internalmanagementmechanis ms are inadequate.And it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ports associations and put forward some specific nleasures andmethods for sports associations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model.
Key words:college;spots associations;counterineasures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传统的体育教育正在向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和多元化体育发展。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和多元化体育的发展促使了高校体育教学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而大学生体育社团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但是就现状而言在高校体育教育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改革过程中,其改革目标不明确,大学生体育社团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定位不准确,活动场地及经费短缺,大学生体育社团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本研究试图从大学生体育社团与高校体育教学关系理论的角度,探讨当前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存在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能对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实际操作方法。
上海、北京、广州、江苏、安徽、黑龙江、辽宁等 35所高校的大学生体育社团。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掌握了当前体育社团、大学生体育社团、体育教育改革以及社团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1.2.2 专家咨询法
走访了上海市教委、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第二医科大学 10多名有关的体育专家和学生体育社团的负责人。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上海、北京、广州、江苏、安徽、黑龙江、辽宁等 35所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者、社团成员以及普通大学生。
1.2.4 实验法
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体育总会和它下属的一些单项大学生体育社团为对象进行实验研究。
1.2.5 归纳、演绎法
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抽象,提炼出研究的核心概念。采用演绎的方法对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条件下的大学生体育社团向现代大学生体育社团转变等问题进行分析,对获得的不同数据和观察材料进行归纳分析,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1.2.6 数理统计法
用 EXCEL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走访和咨询许多学校大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了解到当前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学校学生社团工作领导小组—团委—社团联合会—体育社团总会—体育社团,体育部 (室)协助团委对大学生体育社团进行管理 (见图1)。
图1 大学生体育社团外部管理模式
在大学生体育社团指导老师方面,大部分的体育社团都有指导老师。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学校的体育社团没有指导老师。调查结果显示,43.3%的学校每个大学生体育社团都有指导老师,53.3%的学校部分大学生体育社团有指导老师,3.3%没有指导老师。
关于大学生体育社团干部产生方面,许多学校都是由团本指定或竞选产生的,也有些学校是由体育部指定、指导老师指定、会员推荐和上一届干部推荐产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部指定的是 13.3%,学校团委指定的是 30.0%,竞选产生的是30.7%,会员推荐产生的是 10.3%,上一届干部推荐产生的是10.7%,自然产生的是 5.0%。
一些学校的大学生体育社团全部实行了会员制,一些学校只是部分大学生体育社团实行会员制,还有一些学校没有实行。调查结果显示:56.7%的学校大学生体育社团全部实行了会员制,23.3%的学校是部分实行,还有 20.0%的学校是没有实行。
关于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经费的来源,主要来自社团成员的会费、参加活动的报名费、学校学生处或团委的支持,还有一些是来自体育部的支持、校内企业和社会赞助。调查结果显示:20.7%是来自会费,活动报名费也是 20.7%,体育部支持10.3%,学校学生处或团委 30.5%,校内企业赞助 5.7%和社会赞助 2.1%。
关于大学生体育社团网站方面,大多数学校的大学生体育社团没有自己的网站,小部分学校的大学生体育社团有自己的网站。调查结果显示:6.7%的学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有自己的统一网站,30.0%的学校部分大学生体育社团有自己的网站,63.3%的没有自己的网站。
关于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活动发展的制约因素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经费是 38.5%,场地设施是 30.3%,指导老师能力是10.2%,申请活动手续繁琐是 5.0%,学校不支持是 7.0%,没有得力的人手是 9.0%。这表明当前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活动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经费和场地设施,同时指导老师的能力、申请活动手续繁琐、学校不支持和没有得力的人手也是制约因素。
当前进行的体育教学改革应该坚持将显性课程与潜性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大学生体育社团是一种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以大体育课程的观点来看,大学生体育社团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潜性课程。因此,以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体育团一体化为中心和主线,使体育课向着即强身健体,又娱乐身心的方向发展,使体育课内与课外融为一体,促使学生积极自愿地参加体育运动,鼓励学生通过参与课内、校园、社会的各种体育活动,在体育实践中学习体育知识,提高体育运动技能,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当前大学生体育社团基本上都是由校团委在进行日常的行政管理,体育系 (部)仅仅是在业务方面进行辅助指导管理,这样不利于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进行。为了推动学校体育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应该让体育系 (部)来对体育社团进行日常行政管理,团委辅助体育系 (部)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注册登记、思想政治、财务监督等方面进行管理。
把大学生体育社团纳入体育管理系统,使其与高校体育教育实现一体化。大学生体育社团纳入学校系统的体育管理轨道,实施对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管理,放手发动学生,给他们自主、自我选择、自我锻炼的权利,使不同兴趣、爱好、才能、特长得到发展,同时又通过体育社团的“集中”,即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安排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进行引导和制约,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社团的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其目的与高校体育教育保持统一性、完整性与连贯性,实现一体化。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构建,首先是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的需求,有组织地大量开展体育社团竞赛活动,吸引了大批相对固定的会员。运用竞技比赛激烈的竞争和不同形式的互动,引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再认识过程,也就是引发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即对于技术的研讨过程,对于运动锻炼方法的探索过程,对于思想品质的教育过程,对于各种有关理论的学习过程,以此引导学生从单纯的竞赛活动中“分离”出来,进入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其他领域,促成体育社团的“专项课”和“裁判员培训班”的自然形成,逐渐完善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结构。
活动是社团生存之本。如果一个社团不能定期地举行一些丰富多彩、新颖的活动吸引大学生来参与加入社团,那么这个社团就不可能会生存下去。因此,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体系对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各个大学生体育社团单项运动的特点,构建主要由竞赛制、非竞赛制和授课制组成的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体系。
经费是大学生体育社团进行活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经费不足是当前大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瓶颈。根据调查研究,当前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经费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部分:会费 (20.7%),活动报名费 (20.7%),体育部支持 (10.3%),学校学生处或团委拨款 (30.5%),校内企业赞助 (5.7%)和社会赞助(2.1%)。当前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多元化渠道获得经费也是大学生体育社团解决经费问题的必然选择。
宣传体系是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窗口,是促进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宣传媒体主要是刊物,而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宣传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很多优势。并且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生体育社团应该建立自己的网站,构建网络化的宣传体系,增强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影响力。
3.1 树立大体育课程观,体育课程应包括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参与和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三大部分。充分开发大学体育社团功能,使大学生体育社团成为一个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体育的一个实践平台。大学生体育社团与高校体育教学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大学生体育社团应当以体育教学为基础,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高校体育教学是大学生体育社团前提条件。两者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3.2 构建专业化的外部管理体系,规范化的内部管理体系,综合化的组织体系,竞赛化的活动体系,网络化的宣传体系,多元化的经费体系,推动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促进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
3.3 建立大学生体育社团服务社会的机制,使大学生体育社团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了解社会、丰富自身。同时大学生体育社团运用自己较强的专业优势,为企业和社区的体育活动服务,并可以获得相应的资金赞助,从而缓解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经费不足。
3.4 树立开放的空间观,大学生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同时,大学生体育社团也应该走出校门,充分利用校园外丰富和独特的活动场地和设施,以解决场地、设施不足对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造成的制约。例如:定向越野大学生体育社团可以利用森林公园或者公共绿地等场所来开展活动。
[1]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变下的体育社团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2]卢元镇.体育社会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6-28.
[3]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9(1):1-7.
[4]雷建民.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类型、特征与功能[J].泰安师专学报,2001,23(1):105-106.
[5]朱风军.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R].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精选,2004:213.
[6]陈小蓉.深圳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模式的构建[R].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精选,2004:21-22.
[7]教育部体卫艺司: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8.
[8]孔军.中美高校体育教学比较研究 [J].湖北大学学报,2000.
Present condi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 iversity sports associations in China
ZHOU Yan1,ZHANG Yi1,DUN Zhi-qiang2
(1.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444,China;2.Departm 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201620,China)
G812.1
A
1009-9840(2010)01-0094-03
2009-10-22
周艳 (1973-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