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教育之于体育教学的可能和理想

2010-12-07 22:45,叶
山东体育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学

张 勇 ,叶 平

(岳阳市平江县第一中学,湖南岳阳 414500)

自由教育之于体育教学的可能和理想

张 勇 ,叶 平

(岳阳市平江县第一中学,湖南岳阳 414500)

作为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人文教育思想,自由教育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曾对教育做出过积极的影响;期望站在人本自由的哲学视野,通过自由教育这个支点,解放学校体育,引导学校体育走出功利的影响和实用的桎梏,复归那种充盈而有活力、意蕴丰富的体育样态,从而使体育活动真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自由教育;体育教学;可能;理想

Abstract:As an ancient and important idea of humanistic education,free education,whether past or present,has made education a positive impact.Authors hope that the people standing on the philosophy of the liberal vision of education through the freedom of the fulcrum,the liberation of school sports,school sport and guide out of the effectsof utilitarian and practical,thus filling and has reverted to the kind of vitality,like sports implication rich state,so that sports activities reallymeet the need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liber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possibility;ideal

自由,作为人类的最高价值规范,人的一切活动不能没有对它的询问和追求,人的活动一旦失去了自由,人也将失去人之为人的灵性,变得和动物没有什么两样。因此,教育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保护和实现人的自由本质。自由需要启蒙,“教育”意义的呈现也以自由为前提,自由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由”与“教育”之间的联姻就构成了人类教育思想史上一种非常重要并且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潮——“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1]自由教育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因而受到了众多思想家、教育家的赞赏。特别是随着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确立,人们对自由教育的呼声更是空前高涨,同样体育教学也对自由教育发出了深情的呼唤。但问题的关键是自由教育毕竟是一种源于西方的教育思想,它和我国的教育现实和社会背景还存在着很大的不一致。那么,在倡导自由教育的时候,人们首先应了解自由教育、了解自由教育的本质特征,以及自由教育之于体育教学的可能性和理想之间的关系问题。

1 何为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起源于古希腊,其含义有几个方面。它的第一个含义也许就是从语源揭示的“liberal”的意思。这个词把拉丁文“liber”做词根,意思是“自由的”。亚里士多德比较完整的表述了自由教育的早期思想。他认为自由教育是适合自由人的教育,自由教育是以自身为目的的教育。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为了达到真正的自由,教育必须是目的,为教育而教育。如果教育另含有实用、功利等外在的目标,教育也将变得低贱;相反,如果教育把它本身作为目的,那么它就能达到自由的境界。亚里士多德寄希望这种非职业、非实用的教育,教会人们享受生活、享受闲暇、发展理性,造就豁达的胸襟和自由的精神。

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是一种针对自由民的教育,到了近现代,自由教育被赋予了“人文教育的内涵”,这时的自由教育不再是指某一特定阶级所享有的教育,而是指“遵循自然的教育”,即指那种能够遵循自然,特别是儿童内在自然规律的教育。“自然教育”源于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卢梭通过对假想教育对象爱弥儿进行系统教育的过程,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提倡服从自然法则,听任人身心自由发展的“自然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自然发展的特点实施教育是贯穿卢梭教育思想的主线。可以看出,自然教育已由亚里士多德单纯为“自由人”发展理性的自由教育,嬗变为反对摆脱教会和封建专制,从而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教育。

虽然自由教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但真正现代形态的自由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却是英国分析教育哲学家们的功劳,典型的代表有皮特斯、赫斯特、赫钦斯等人。“教育的目的是追求知识本身的价值,它与任何功利的和职业的考虑没有联系。”[2]这个观点是自由教育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它集中表达了自由教育思想最基本的特征。另外,主张通才教育和反对强制与权威教育也是自由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现代,一个人如果仅仅掌握一门知识是很难应付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把教育看作只是传授知识、积累知识的过程,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把重点转移到培养人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上,也就是发展人的智慧,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我国学者涂艳国教授对自由教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英国现代自由教育思想研究后总结指出:“自由教育是一种理性教育”;“自由教育以知识本身为目的”;“自由教育是一种普通教育”;“自由教育是一种非权威性的教育”。[3]而我国另一位学者石中英教授对自由教育的精神进行了归纳概括:“自由教育具有人道主义精神”;“自由教育具有民主主义精神”;“自由教育具有理性主义精神”。[4]不难看出,这两位学者的研究流露出一个共识,那就是自由教育是一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它符合当代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实现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

2 体育教学朝向自由教育的可能之路

教育部于 2002年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积极倡导高校体育教学的“三个自主”,即“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虽然要实现“三自主”不太可能,但领会自由教育思想之精髓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

2.1 对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体育是一种文化活动,其自身没有也不追求任何直接为人受用的实惠目的。[5]体育课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表现为运动技术的掌握以及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技术的学习是体育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但是如果将体育知识仅仅定义为运动技能体系,必然又回到了技能教学的老路。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性的实践活动,不管它如何改革,体育课始终都是体育文化教育的运作主环,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体育文化实践的媒介。而我们的任务在于深入挖掘这座宝山,找到真正的宝藏,从而为学生服务,使学生个体的人格完善、情感丰富、自由愉悦与涵养得到提升。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锻炼体魄增进健康、自我感悟、展现特长与个性。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并不在于对运动技能学习的结果,而在于运动技能学习的这个“文化”过程。

2.2 在课程实施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克服那种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的专制、强迫的教学方式,关键还在于建构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变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承认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强调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强调学生参与教育的抉择过程,允许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自由。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的环境中,欢快愉悦的心境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不知不觉地获得身心健康发展。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就意味着主体性的突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而这样教师就通过教学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授学生以“法”,从而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技术技能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练有所得,学有所获。

2.3 在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中建立良好的教育发生行为

“教育的自由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作为教育活动主要承担者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否平等。”[6]自由教育思想视野下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的、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的指导、严格要求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而这种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不仅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习效率高。也只有在平等、民主、自由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才能形成真正的对话。师生对话的结果一方面是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中,更重要的是在对话中学生拥有和体验着做人的全部尊严,享受着被人尊重的快乐,建立起自信和进一步对话的愿望。这样师生之间人为的界限消除了,进入了一种开放的、多元共存的、具有无限包容性的、奇妙的“边缘”地带,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过程。

3 自由教育之于体育教育的理想

近代中国学校体育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科学”与“人文”两种价值趋向的斗争,继而演变为“功利”和“人性”的争夺。正如鲁洁教授所言:“当今的教育从根本上偏离了它本真的意义,成为了一种在工具理性操作下的功利主义教育。”[7]学校体育出现的功利化倾向,其中最突出问题是过分追求体育的实用价值。事实上,自由教育也并不否认教育的工具价值,而是把工具价值作为实现本体价值的一种手段。就体育教学而言,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金牌、第一、锦旗等,而在于体育对体育主体——学生精神世界的充溢和完满。如跑得更快和跳得更远,对个体而言的实际意义并不大,但它体现了人对自我的超越,而这种超越感是生命从现实迈向意义的必经之途。

3.1 人文的旨趣

雅斯贝尔斯曾指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之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的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自由的天性。[8]人之为人就在于人具有超越自身、超越物质,具有自由自主性,能够进行自我创造。而教育根本上作为一种使人向善,引导人过美好生活的活动,在当代的神圣使命就是回归本真的教育,“引出”人之精神,引导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卓越品质,使其战胜功利主义教育目的引导的异化的教育,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此使命下,学校体育不是要仅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为根本的是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关心学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一旦体育放弃了对人文精神的关怀,而过分专注于外在的功利和实用,体育就不能培育真正崇高的人性,而仅仅是在粗俗和鄙贱的形式下对人的规训,对人体进行的一种塑造,它带给人的只是肌肉、骨骼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精神的成长。当新世纪曙光微露,我国学校体育也正期盼一个回归人性、尊重个性的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时代,儿童对体育的学习将不再是一种负担和痛苦,而是一种享受快乐、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需要。

3.2 审美的境界

美和自由的关系是如此密不可分,以至于美学家高尔泰直言不讳的称“美是自由的象征”。他说:“美是自由的象征,所以一切对自由的描述,或者定义,都一概同样适用于美。”[9]同样,体育和美的关系也是如此紧密,之所以体育在古雅典很受欢迎,就是因为体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美的象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更是成了美的展览会。人不仅通过体育创造美,同时还能以美为自己意识的对象,观赏、享受着美。这是人的特权,更是人的幸福。在审美化学校体育中,教师既是审美的主体,又是审美的中介,他把自己对体育运动的审美感受转化为学生的审美感受,把自己的美、体育活动的美,对象化为学生的美,从而在学生身上再现自己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当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把自己的学习对象看作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实现关照自身的对象时,他就会发挥自己的本质力量,做到学有所发现,练有所创造,这样自身的活动也就有可能成为审美关照的对象,并从中感到由衷的喜悦。体育“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从体育和美的关系看,体育“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要基于一个必要条件——自由,没有自由的体育,表现的美也只是一种病态的美。

3.3 休闲的意蕴

自由教育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其实就是一种休闲教育。虽然随着自由教育的内涵不断发生转变,但自由教育与实用教育、功利教育和强制教育始终是对峙的,因此在自由教育影响下的体育教学明显具有休闲的意蕴。其实,从体育运动的演变及休闲的特征来看,体育的起源和演变在某种意义上是建立在人的休闲活动基础上的。[10]但于光远先生认为,中国对竞技体育很重视,而对体育和“玩”没有深入研究。[11]在这里,于光远先生所说的“玩”其实指的就是休闲。杜威在上世纪初就提出,要把休闲教育当作是“最为严肃的教育任务”。因为,“富于娱乐性的休闲不仅在当时有益于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它对性情的陶冶可能有长期的作用。为此,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为享受娱乐性的休闲而做好充分的准备”。[12]当学生所从事的体育活动源于自己身心发展的需要,当活动是在自己自主支配下所进行的,那么这就是一种自由的活动,这种活动就具有休闲的意蕴。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主体的自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尊重和保护,并且这种自由是主体能体会到的具体的自由,是思想与行动融合在一起的具体的自由。因此,主体总是能体验到愉悦、轻松、惬意的心理感觉,疲惫紧张的心理得到很好的休息与恢复。

理想是对未来的向往和预测,是对现实的改造和超越。当超越的想象成为教育的本性时,就使“自由教育”成为教育期盼的最后形式。[13]自由教育之于学校体育的超越形式,就在于引导学校体育走出功利影响和实用的桎梏,复归那种充盈而有活力、意蕴丰富的体育样态,从而使体育活动真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1]石中英.教育哲学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92-193.

[2]皮特斯.教育与教师的教育[M].1977:48.

[3]涂艳国.走向自由—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8-174.

[4]石中英.自由教育三题 [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1:4-5.

[5]张洪潭.体育真义论[J].体育科学研究,2003(1):3.

[6]何齐宗.自由教育的哲学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1):85.

[7]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4(4).

[8]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1991:3.

[9]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46.

[10]席玉宝.从体育运动的演变及休闲特征论体育休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3.

[11]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 [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69.

[12]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 [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5.

[13]薛晓阳.教育的超越本质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7):99.

Liber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an ideal

ZHANG Yong,YE Ping
(Hunan Pingjiang First Secondary School,Yueyang414500,China)

G80-05

A

1009-9840(2010)01-0042-03

2009-05-18

张勇 (1977- ),男,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哲学和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我们的“体育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