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群体型高水平乒乓球队管理的思考

2010-09-12 01:01谢冬兴
重庆高教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乒乓球队运动队课余

谢冬兴

(广东培正学院 体育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830)

课余训练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不少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的校园文化的品位和知名度,纷纷成立了校运动队.在此背景下,提高各校的运动竞技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通过运动队的各种竞赛既可以扩大本校的影响力,又可以丰富学校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普通高校运动队的课余训练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自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组建以来,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普通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的分类

所谓“高水平”是相对的,是一个相对谁高的问题.根据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至少应该分为两个层次的标准:一个层次是相对于一般学生而言的高水平运动员,这部分运动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运动技术水平,他们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骨干和积极分子,通过他们积极参与课余体育训练和比赛,感染和带动全体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活跃学校文化.由于这些运动员学习和生活在广大学生中间,与同学之间水乳交融,有很强的渗透力,属于群体型“高水平”;另一个层次是相对于专业运动员而言的高水平.这些运动员具有较好的运动天赋和运动基础,通过科学的训练可以达到专业运动员的水平,他们可以代表学校参加省市和全国性的竞技比赛.这部分运动员属于竞技型的“高水平”[1].普通高校乒乓球队可分为群体型高水平运动队与竞技高水平运动队.

2 普通高校课余竞赛管理的一般机构构成

学校课余训练竞赛管理,既要遵循运动训练竞赛规律,又要符合学校教育规律的要求.建立学校课余训练竞赛管理体制,是发展学校运动训练竞赛工作的基础.明确学校课余训练竞赛管理结构各层次、各部门的职责要求,是课余训练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比如,教务处负责运动员招生和学籍管理,体育部负责运动员的训练与竞赛以及场地器材保证,学生处负责运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财务处负责运动队经费问题,校医院负责运动员的伤病治疗和康复等.如图1所示.

图1 学校课余训练、竞赛管理机构示意图[2]

3 普通高校群体型高水平乒乓球队的特点

3.1 球队队员来源多样,运动竞技水平参差不齐

普通高校群体型高水平乒乓球队队员绝大多数是在普通学生中海选而来的,他们中间部分有一定基础,部分是抱着热情而来,不像竞技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那样实行预科制,学校给新招收的学生运动员选择专业,而且给予一定的加分.群体型高水平乒乓球队队员必须首先通过高考.另外,不同于竞技型高水平运动队那样给学生运动员单独编班,提供专门的学习计划.群体型高水平运动队队员学习与其他普通学生一样,来自不同的专业.同时,我们发现,只有少数学校对群体型高水平运动队学生运动员奖励学分、奖励学习成绩.

3.2 球队队员对运动训练热情不高

由于高校群体型高水平乒乓球队的运动员主要任务不是训练而是学习,因此,他们自然会把学习放在首位.由于运动员选拔的渠道与方式制约,其队员部分表现出喜欢参加一些在时间上能自由支配、有兴趣的体育活动,对花费较多时间、消耗大量体力的训练不感兴趣.即使有一些自愿加入运动队的队员,也因为学习繁重以及某些问题学校不能给予解决等对训练的热情不高.另外,由于部分高校建立的竞技型高水平运动队待遇优惠,训练条件好,也使群体型高水平乒乓球队的运动员失去了训练积极性.

3.3 训练经费,特别是外出比赛经费难以保障

各高校体育经费都很有限,其中大部分经费都用来购置体育器材.群体型乒乓球运动队没有专门的训练经费,有的学校即使有,也十分有限,教师和学生的补贴甚少.这与竞技型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相比差距很大.“以赛代练”是提高球队竞技水平的最好方法之一,但由于经费问题,高校乒乓球队普遍存在外出比赛少,队员比赛经验缺乏,战术应用意识淡薄等问题.

3.4 高校与球队管理相关的职能部门协调不够

由于高校群体型高水平乒乓球队队员来自于不同的院系,运动队教练对运动员没有行政管理支配权力,当运动队训练与院系活动发生冲突时,队员往往选择参加所在系的活动,这就给学校运动队的训练与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3].在出现训练、比赛与班级或系部活动相冲突时,往往是牺牲队员训练时间甚至比赛机会.

3.5 球队队员训练时间难以统一

普通高校学生以文化课为主,而群体型高水平乒乓球队队员均来自全校各专业,专业学习课程的不同造成上课时间的不同,同时还要接受文化课的考试并有寒暑假的限制.因此,训练时间间断.在保证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很难统一球队队员训练时间,使整个运动队的训练、比赛管理以及计划的安排与执行很难统一,也大大降低了球队训练的效率与质量.

4 普通高校群体型高水平乒乓球队的训练管理

4.1 高校需选择合适运动竞赛项目组建高水平运动队

在一所学校选择哪一项或几项竞赛项目,一方面要受到该学校办运动队客观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受到学校所在地区生源的影响.是否选择乒乓球作为课余训练的项目,需要遵循学校教育规律和运动训练竞赛规律.

4.2 制定合理的乒乓球训练竞赛计划

学校乒乓球课余训练计划要围绕实现乒乓球竞赛目标而制定.在充分认识乒乓球课余训练计划制定依据的基础上,编制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学期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每位教练员还要写好每次课的训练课教案.同时,在制定计划时要根据队员的具体上课时间、技术水平、学院各系的组织活动等实际情况,科学地组织计划,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

4.3 完善运动队内部管理机制

不断完善队伍内部的管理机制,合理组织、分配和使用人力、财力、物力,协调全队的各项工作,并为完成这些工作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相关经费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切实考虑教练员与队员的训练补贴.日常训练组织中,充分发挥球队队长作用,适度放手,激发其主动性与创造性.

4.4 调动队员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提高管理效益

运动员的思想情绪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社会现象结合自身利益的综合反映.所以,一方面要运用正面教育激励他们建立起自我约束的概念,形成自我约束的意识;另一方面用外部约束机制使他们的意识完整化.激发运动队所有人员的积极性是运动队管理的关键.球队在管理过程中强调队员的自觉性,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精神,科学、民主地处理训练过程中涉及的非训练因素产生的影响,才能有效实现科学管理,达到良好效果.

5 普通高校群体型高水平乒乓球队在学校群众体育中的角色

5.1 处理好高校乒乓球水平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高校体育中的“普及与提高”,既互为目的,又互为手段,二者互为因果.学校通过培养出的学生运动员在大型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可以带动广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另外,学校里的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对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给学校注入激情,使学校充满活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5.2 充分发挥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的模范作用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观念不是催生出来的,而需要点与面的有效影响,示范、模仿都是很重要的体育学习手段和方法.模仿是社会中人际影响的重要形式之一[4].将学校的竞技体育与课余群众体育结合,为高水平运动队相关的资源链接提供各种的整合手段,也就是说把相关资源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从效果上分析能够极大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它的资源的利用率.在两者的结合中,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可以获得最需要的人脉支持,也给提高群体运动发展以示范作用.

6 对普通高校群体型高水平运动队的一些建议

6.1 运动队管理要坚持制度化

在运动队管理中需坚持以表扬为主,多进行正面教育,与此同时,对一些不良风气,应予以坚决纠正,有时甚至不惜开除个别无视规章制度的主力运动员,以保证良好的队风.通过制度和职责来规范运动员的训练和生活行为,以充分发挥团队效率,使有限的团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6.2 运动队管理要发挥尖子运动员的榜样作用

球队训练既要提高队员间的团结,又要提高队员间的竞争;既要提高尖子队员的责任心,又要防止其骄横.运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抓好重点队员,也就是尖子队员的管理和教育,要发挥尖子队员的榜样作用.

6.3 普通高校要重视群体型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在学生群体乒乓球运动中的作用

在课余体育训练实践过程中,许多学校片面地理解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就是应该定位在大型比赛中能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从而忽略培养和选拔有体育特长的群众体育骨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运动队的训练与管理是可以和绝大多数学生的体育锻炼相结合的,两者不矛盾.

[1]杨铁黎,等.关于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66.

[2]秦椿林,等.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2.

[3]尚志强.论高校普通运动队训练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3):101-103.

[4]徐辉军,秦香.拓展高水平运动队在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的作用——以陕西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4):498-500.

猜你喜欢
乒乓球队运动队课余
基于“板块训练理论”对高校乒乓球队教学训练方法的再思考*
丰富的课余生活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贵定县老年乒乓球队到清镇市老年大学校开展乒乓球联谊活动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山西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高水平乒乓球队管理模式研究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阳光篮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