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的途径

2010-09-12 00:49■孙
决策 2010年10期
关键词:公共行政公共政策科学化

■孙 羽

浅谈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的途径

■孙 羽

在国际安全、经济局势不断变化,国内体制性、利益化矛盾凸显的背景下,如何针对社会群体思想活动独立性强、差异化明显的状况,科学做出公共行政决策,管理公共事务,合理协调各个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诉求,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本文试从决策主体、决策客体和决策手段等方面,探讨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的途径。

科学定位决策主体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党的政策、人大立法和行政决策构成了现行的官方决策主体;从决策主体的形式特征看,包括政府决策层、各类智囊机构以及各种社会组织。政府决策层作为决策主体的主导部分,在决策过程中主要担负着提供决策需求、参与方案论证、做出最后决断、评估决策效果与调整完善决策内容等四个方面的职责。决策主体的决策水平是公共决策科学化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

第一,理顺决策主体机构设置。政府部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结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体现在决策的专业化程度上。明确各相关部门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职能分工,避免出现决策多、执行少、结构失衡的现象,而影响公共决策效率的最大化。

第二,加强对决策人员的培训。受现行干部体制影响,决策者为追逐短期效益,在决策时往往视野狭窄,缺乏宏观考虑,忽视长远目标和总体规划。要以普及决策科学为重点,全面提高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意识和技能。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决策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而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的公共政策,不急功近利,不朝令夕改,保证公共政策的连续性和严肃性。

第三,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决策是对公共决策的智力补充。专家学者的广博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直接对决策提供专业技术的咨询论证和评估;独立于政府体制外的身份,为以公正的视角反映社会群体利益诉求提供保障;主观上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热情,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价值的学术追求,也使得专家学者对参与公共决策具有工作热情,由此而主动投入决策咨询。因此,在公共行政中,专家机构作为决策咨询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现公共行政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但决策层在发挥专家作用的同时,要建立公共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并切实遵守,避免随意性。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必须做到:推进公共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化建设,保障专家咨询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有序化、常规化、制度化;实现决策咨询专家的合理群体配置,实现专家知识、专业、地域的科学配置。

第四,积极培育决策咨询产业建设。专业的决策咨询机构结构完整、管理规范、技术力量雄厚,能担负全局性、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形成全方位的决策咨询体系。此外,决策咨询机构通常采用市场化运作,决策主体可以通过课题外包、制度采购等方式,购买决策参考意见,而不必负担其日常运作成本。加大培育决策咨询产业建设,可以降低公共决策成本,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提高决策效益。

合理界定决策客体

第一,提出有针对性的决策议题。在选择决策议题时,要准确把握决策内容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位置,综合考虑所制定公共政策和工作方案的现实可操作性;认真分析这些政策、方案实施的制约因素客观预测其积极、消极影响;科学评估公共政策和工作方案对各社会群体利益的影响及其能否有效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更好地体现公共行政对公共利益的追求。评价决策议题是否科学,就要看这些决策议题是否既系统性把握了决策内容,又体现了决策内容连续性。

第二,准确把握决策内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和工作方案,需要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民情民意,准确掌握多数群众的利益诉求,形成和确定反映多数群众意愿的决策内容,以科学的决策推动正确合理的公共选择和集体行为,促进公共利益的最终实现。要明确决策指导思想,把握决策方向,既要避免孤立片面地就问题谈问题,又要避免政策的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保持政策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第三,合理论证决策方案。决策方案的论证,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透过各种社会现象,把握事物的规律性特征,提出有针对性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完善决策方案。科学的决策方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到决策方案施行过程中的可变因素,事前提出解决方案,合理测评各项备选方案的实践价值,充分论证,综合选优,确定相对最佳的决策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决策方案。充分考虑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地提出决策方案。

综合利用决策手段

第一,制定和完善科学决策各项制度。为保证公共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必须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决策程序制度。把促进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工作中有序性、经常性和高效率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用制度来指导实践。同时,处理好决策程序法制化和坚持民主原则的关系。明确的规定公共政策制定的范围、内容、方式、途径、程序,促进决策者的观念转变,实现决策层的重新定位,从规范决策过程,完善决策的方式方法都有制度可循,再到用制度规范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健全对决策的监督。

第二,重视对决策方案的执行与评估。执行是公共行政决策的实现阶段,是最终达到决策目标的唯一途径,是检验决策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也是完善和发展决策效用的重要条件。决策执行中我们可以发现前期工作的缺陷和不足,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并根据决策执行中发现客观情况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地发展已经形成的决策。在决策方案实施后,科学评估造成决策执行中出现问题或者最终执行失败的原因,客观分析决策本身、决策执行条件、决策执行过程和决策执行评估方法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更好的指导公共行政决策科学制定具有积极而现实的作用。

第三,落实决策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只有建立了以结果为导向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才能使所有公共行政决策者认真负责地行使决策权,其作为决策执行者为保证决策方案可以顺利付诸实施,便会主动论证决策方案的合理可行性,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第四,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不同的政治文化决定着公共政策制定者和参与者不同的心理与行为,努力创造有利于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氛围,推进政治文明发展。转变决策者观念,倡导和弘扬普遍的平等观、广泛的自主意识、强烈的公共服务精神和法制观念,树立鼓励、支持公民参与的公共政策制定理念。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协商的公共政策制定氛围,畅通民众合理化诉求提出渠道,鼓励民众积极建言献策,逐步塑造和形成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地方政府欢迎参与的良性互动的公共政策制定文化。公共决策制定过程中的民意表达,要体现在公共决策的执行、监督和评价等每个环节。把公共治理的互动政治理念引入公共决策中,客观认识到网络的便利性和互动性,充分发挥网络作为民意表达通道作用。通过网络了解民众的政治诉求,收集民间政策信息和政策执行反馈,充分发挥网络互动成本低、速度快的特点,实现公民政策参与和政府回应的良性互动。

第五,充分利用科学决策手段。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一批新兴理论为决策行为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德比克法等艺术化的决策模型等作为决策手段,推动决策科学向高层次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为科学决策开拓了更广泛的信息渠道。问卷调查、模型分析等方法也在决策过程中普遍采用。合理选择、综合运用各项决策手段,可以进一步提升决策效率,以方法科学促进结果科学,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猜你喜欢
公共行政公共政策科学化
《公共行政评论》2023年总目录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为选择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
基于反身性理论对公共行政学实践教学局限性的解读与探析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