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英译名问题研究

2010-09-11 08:45周永模
关键词:精品课程术语教学资源

周永模

(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306)

精品课程英译名问题研究

周永模

(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306)

近年来,“精品课程”建设受到我国各类高校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然而,对于这一术语英译名问题一直没有一个统一而规范的定论。应从“精品课程”的内涵分析入手,在了解“精品课程”的特点、功用、历史演变及载体形式的基础上,给出准确而恰当的英译名。

精品课程;Excellent/quality Courses;精品课程内涵;英译名

一、精品课程的兴起及其内涵误读

在作为《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教育部规划:在全国范围内用5年的时间建设1500门精品课程[1],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构建一个拥有几千门精品课程的开放体系,以缓解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此后,“精品课程”一直受到各类各层次高校广大师生的热捧。而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要途径的精品课程建设日益受到国家、各省市以及各类各层次高校的广泛重视,每年都会有新的不同层面和级别的精品课程通过各类评审并见诸课程网站,大大地满足了教师和学生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

然而,从我国部分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网站的“精品课程”子站网点上对这一术语的英译名来看,发现绝大多数译者在对“精品课程”的理解上,囿于字面,翻译上难脱俗套,不是诠释为“Excellent Courses”,就是翻译成“Quality Courses”或“Best Courses”,甚至连“中国精品课程网站”给出的译名也是“Chinese Quality Course”,似乎只有“优秀、优质”才能与“精品”一词划等号,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精品课程”网站上英译名的统计表

二、精品课程的理解及其内涵翻译

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各省市教委为推进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启动了公共基础课平台上的“优质课程”建设工程,如大学英语优质课程、高等数学优质课程、大学物理优质课程等。如果说在当时有人把这类优质课程也译为Excellent/quality courses还能较好地在把握其内涵的基础上再现原语信息,那么,今天的“精品课程”无论是其内涵,还是其形式或者是其评价指标体系,与“优质课程”都出现了本质上的区别,所以,“Excellent/quality courses”似乎再也无法承担诠释“精品课程”内涵的重任。

“精品课程”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课程,“精品课程”有没有一个约定俗称的译法?笔者认为,对于“精品课程”如何理解和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不同译者的不同选择。尽管译者难以找到确切的等值译语,一直沿用过去“优质课程”的译名来翻译“精品课程”,但毕竟“精品课程”与时俱进了,其自身内涵发生了历史性的演变。“Excellent Courses”、“Quality Courses”或“Best Courses”等传统译名似乎强调的只是精品课程的质量,但却无法完全涵盖现代意义上的精品课程。或者说不能忠实地传达原语内涵,准确地再现原语信息。

事实上,除自然科技术语外,很多人文社会学科的术语,其切入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译名[3]。从“精品课程”内涵上看,首先,“精品课程”贵在一个“精”字,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市级或校级精品课程都是逐级择优、达标精选的(Select),“精品课程”不仅在其构成要素上要求精选,而且一门“精品课程”还必须从同类课程中优选,同时,较高一级的“精品课程”原则上应该是从较低一级的“精品课程”中评选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精品课程”应该是一种“Select Courses”;其次,“精品课程”的内容是一流的,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以及教学管理上都必须堪称“一流”,是一种具有“示范性(model)强”和“辐射性广”等鲜明特征的优质课程,从这个角度来审视,现代“精品课程”应该是一种“Quality/Model Courses”;最后,“精品课程”强调教授主讲,尤其强调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手段,将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引向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模式,带动教学现代化;强调教学资源上网免费对外开放,使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为更多的高校教师学习与借鉴,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网络作为载体,这正是现代精品课程内涵的核心之所在。同时,评价“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效,还必须强调师生网上互动,统计课程网站的点击率,了解掌握课程内容的辐射效果,不断完善和更新课程网站教学资源[4]。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现代精品课程又是一种网络课程,它具有传统“优质课程”等教学资源不可比拟的示范与辐射的优点。由此可以看出,现代“精品课程”无论是根据其特点、还是从其功用或者从其载体形式——存在于网络之上,来翻译“精品课程”这一教育学术语,其译文都会失之片面,它反映的只是精品课程内涵的一个侧面。对于我国现代“精品课程”的理解问题,笔者专门请教过曾在我国高校工作过多年、现在美国Grand Rapids州立大学任职的Craig Hulst博士,他认为,中国的“精品课程”实际上是借助网络多媒体来实现的一种Select Course或者The course carefully chosen as a model,而上述的“select”一词在现代英语里用作形容词时,当今最权威的几种单语或双语词典给出的释义都为“精心挑选的,优选的”,如《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Adjective(of a group of people or things)carefully chosen from a large number as being the best or most suitable ((一组人或事物)精选的,选出的)[5];《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Adj.1.(usu.Attrib通常作定语) carefully chosen,esp.as the best out of a large group(仔细挑选的;(尤指)精选的)[6];Webster Third NewInternational Dictionary(第三版): Adj.1.Chosen from a number or group by fitness or preference,G.&C.Merriam Co.1976[7].所以,把“精品课程”译为“Select E-courses”,也许最能反映现代“精品课程”的内涵和特点,或者干脆把“Excellent或Quality Courses”等传统译名稍作变通,在Courses-词前加“E-”,也不失为一种上乘之作。

[1]吴启迪.千门精品课程上网络,打造高教新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4(3).

[2]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姜望琪.论术语翻译的标准[J].上海翻译,2005(S1).

[4]赵婉莹.提高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07(9B).

[5]编委会.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6]A.Hornby,石孝殊.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Z].北京:商务印刷馆,2004.

[7]MerriamE-Websater.Webster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bridged[Z].New York:G.&C. Merriam Co.1976.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A Study of English Version of Select E-courses

ZHOU Y ong-mo (College of Foreign L anguages,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

Select E-courses construction has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variou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However,there has been no uniform and normal English translated term for it.The present paper,based upon analysis of implications of select E-courses,holds that only throug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arrier form of select E-courses can an accurate and right translated term be given in English.

select E-course;excellent/quality course;implication of select E-courses;English version

book=5,ebook=149

H315.9

A

1673-1395(2010)05-0177-02

2010-07-05

上海市教委第三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沪教委高[2008]73号)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子课题

周永模(1963—),男,湖北荆州人,教授,1992~2002年在原江汉石油学院工作,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术语教学资源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