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问题

2010-09-08 06:50刘传正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预案

刘传正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

单体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问题

刘传正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

为了提高防灾减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提出了单体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的编制方法和实施要求。文章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启动要求、预警与应急等级划分和便于操作应用的表格图式等。文章可为提升城乡社区地质灾害防控能力参考应用。

单体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监测预警;应急响应

经过2003年以来的多年努力,国家和省乃至市(县)一级比较宏观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起来,为整体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城乡社区迫切需要针对具体的单体地质灾害(包括调查确认的灾害点和隐患点两种)编制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灾害点所在地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知识、文化和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工作体系。地质灾害虽然是地球表层的“皮肤病”,但对人类的伤害却是致命的。通过编制和实施单体灾害点的防治预案,逐渐造就一批为自己家园的地质环境安全进行自我诊治、保障自身安全的“赤脚医生”,不仅是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的实际需要,也是增强“当地人”灾害风险意识,培育公民社会自我应急管理的必然途径。

1 基本概念

1.1 地质灾害及其类型

(1)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或岩、土碎屑及其与水的混合体的移动事件。地质灾害起源于地质环境变化[1-4]。

(2)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前四种是突发性的,后两种是缓变性的。

(3)突发性地质灾害是城乡社区防范的重点。

崩塌是指岩土体以垂直向下移动方式为主,可细分为倾倒式、滑移式、座落(错断)式和垮落(拉断)式等。它的特点是从高处快速下落,前兆不明显,突然性强。

滑坡是指岩土体沿着一个界面(滑床)以水平向前移动方式为主,按滑动的力源不同可细分为后缘加载的推移式、前缘卸荷的牵引式和软弱夹层强度降低引起的平移式等。

泥石流是指土石在水的参与下以顺沟或顺坡的突然暴发式流动,可分为暴雨山洪式、融雪式和垮“坝”式(滑坡堰塞湖或土石坝溃决)。泥石流中土、砂、石块的体积含量一般超过15%,最高可达80%。泥石流的形成一般具备地形(坡面或沟道)、松散土石物质和大量水源等三个条件。

地面塌陷是指地下存在空洞,地面下沉到一定程度岩土体发生断裂而向下陷落形成塌坑现象。地下岩溶、人工地下开挖(采矿或地下工程)和抽水(油、气)等都可能是引发因素。

1.2 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其类型

(1)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指地表岩土体存在变形破坏现象或外来因素(如降雨)作用下有可能演变成地质灾害的地点。一般经专业技术人员鉴定,公共管理部门认可后纳入责任范围。

(2)危岩体、变形斜坡或高陡斜坡、老滑坡、自然或人为松散岩土堆积、泥石流沟和地面下沉均可认为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山体开裂形成的危岩体或风化形成孤石可能演变成崩塌灾害;变形开裂的斜坡或陡坡可能演变为滑坡灾害;崩滑堆积或人为弃渣在降雨时可能再次滑坡或形成泥石流灾害。局部地面下沉可能演变为地面塌陷灾害。

1.3 单体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预案是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事先谋划、制定的工作方案。

(2)单体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指为了应对地质灾害的发生,针对具体地质灾害点或隐患点的特点和所处环境,结合该地村(社)的经济社会水平或能力,为保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环境美好而事先制定的防灾减灾工作方案。基本内容包括为防灾开展的简易监测预警、为避灾实施搬迁避让,为减灾实施应急处理和紧急情况下的撤离组织方式、路线、避灾地点和应急性生活医疗保障。

(3)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地质灾害发生直接造成的物质破坏,包括人居建筑物、工程设施/设备、生活物品、农林作物、土地资源及其它财物等。

1.4 地质灾害预警及其分级

(1)一般意义上的灾害预警,是指某一事件(如台风)发生地点、时间基本确定,尚未威胁到要预警的地区,从而向该地区预先发出警报。地质灾害预警是一个从预测到警报的工作过程,在时间尺度上包括了预测或预估、预警、预报和警报等多个阶段[3,5]。

(2)预警级别综合考虑产生后果严重程度和时间紧急程度分为四级:特别严重的为一级(警报),严重的为二级(预报),较严重的为三级(预警),一般的为四级(预测),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3)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已经出现地质灾害迹象,很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区域或者地段。一般意义上,它包含了地质灾害可能危害区和威胁区两个方面。

(4)地质灾害危害区是指位于单体地质灾害上或必然冲击位置上,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直接遭受伤害的区域。

(5)地质灾害威胁区是指位于单体地质灾害以外,地质灾害发生后的运动过程中可产生伤害区域。1.5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及其分级

(1)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指当地质灾害来临或发生时采取的紧急防灾减灾行动,以尽可能减轻生命伤害和财产损失。应急响应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突出一个“快”字,把保障人身安全或抢险救人放在第一位,有可能时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财产损失,保障社会安定。应急响应可分为险情应急响应和灾情应急响应两类。产生威胁者称为险情,发生危害者称为灾情[3,6]。

(2)“险情应急”是指岩土体运动具有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或危险性,工作重点是紧急搬迁撤离。

(3)“灾情应急”指岩土体运动已经造成危害,还可能扩大或加剧这种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工作重点是搜救或转移人员、监测和控制灾害隐患和选择新场址并评估地质安全

(4)在国家层面,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为一级响应,大型地质灾害应急为二级响应,中型地质灾害应急为三级响应,小型地质灾害应急为是四级响应。

(5)城乡社区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等级可按危险程度和涉及社区范围分为三级:一级(红色级)为撤离级,按照防灾减灾预案确定的路线、地点进行有组织的撤离,如发生灾害要同时组织开展自救互救行动;二级(橙色级)为待命级,为撤离做好一切准备;三级(黄色级)为准备级,告知到村/社所有人员,做到思想警惕,行动上有所准备。

2 单体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

2.1 总则

(1)编制目的是有效做好单体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发生造成的居民生命伤害及其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2)编制依据是《地质灾害防治条例》[7]、《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8]及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法规等。

(3)工作原则是“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在所在地县(市)政府统一领导下,乡(镇)国土资源所负责指导村(社)居民委员会具体制定实施单体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4)组织体系包括三级:县(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本区域单体地质灾害的调查认定、年度经费计划和工作指导;乡(镇)国土资源所负责本区域单体地质灾害的定期核查;村(社)具体负责本地的单体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对于超出本级单位防范能力的重大单体地质灾害,逐级报上一级政府,请求工作指导和经费支持。当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险情时,县(市)、乡(镇)、村(社)责任主体要按照预案规定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或抢险救灾。

(5)明确撤离路线和避难安全场所,如村小学、村委会或安全空地等,确保不出现二次险情或灾害。

(6)突出“自我”防灾减灾,强调“六个自我”原则,即“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应急和自我救治”[9]。只有突出当地人的作用,才能实现及时防灾,避免贻误减灾时机,这是城乡社区居民为防治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自我管理的基本要求。

2.2 监测预警

(1)监测预警体系由隐患点所在村(社)负责人/监测人责任、简易调查监测设备(卷尺、油漆、钢钉、罗盘、位移报警器等)、通讯报警设备(手机、手提扩音器、铜锣、报警钟)和乡(镇)国土资源所负责人等组成。

(2)信息收集包括定期实地巡查宏观变形现象、测量记录裂缝变化、收听天气变化讯息、累积雨量记录、降雨特点(持续降雨、台风暴雨)、收集周围环境变化(水库蓄水、矿山开采或农林灌溉等)和上级指示讯息等。

(3)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根据具体情况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发现险情时,要及时报告,同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警示标志,明确告知相关居民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如果可能,采取削方、压土和防水等排险防治措施。必要时,按规定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4)制作发放“防灾明白卡”,是落实单体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好办法。

(5)明确单体地质灾害险情预警方式和严重等级,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确保该区域内的群众及时得到信息,并对照“防灾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灾应变准备工作。

(6)立即上报单体地质灾害险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时间、灾种类型、规模(体积)、可能的引发因素、发展趋势、涉及的人员数量和重要财产等。对于已发生者,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2.3 应急响应

单体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按照村(社)、乡(镇)、县(市)三级责任主体进行,隐患点所在村(社)的应急工作是取得防灾减灾成效的关键。

(1)单体地质灾害监测人发现或得到有关异常变化信息后,立即报告村(社)的防灾责任人,进行初步会商后报告乡(镇),同时告知该区域内的群众准备启动应急预案。乡(镇)报告县(市)级人民政府请求指导。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通讯不畅地段(警报盲区),要视具体情形采取有针对性的专门告知方式。

(2)根据培训的知识或经验,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

(3)村(社)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势决定启动预警和应急等级,情况危急时可直接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4)采取应急排险措施如挖沟排水、填土盖缝、削方压脚和地膜防水等。

(5)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当地县(市)级人民政府撤消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解除预警,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2.4 防灾减灾保障

(1)应急队伍(基干民兵)、资金(监测与应急经费、人员经济补贴)、物资(救急性的生活医疗用品)、调查监测与通讯报警装备。

(2)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通讯手段,把有线电话、移动手机、电视、无线电台及互联网等等多方面信息结合起来,形成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信息网。

(3)地方人民政府要储备或能及时调运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自救等必需的抢险救灾物资。

(4)定期开展乡镇(村庄、社区)居民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培训,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组织乡镇(村庄、社区)居民、基干民兵和应急救援志愿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撤离与自救互救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应用实效。

(6)乡(镇)国土资源所负责对单体地质灾害所在村(社)的应急防治保障工作进行有效的帮助、督导和检查,及时总结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2.5 预案管理与评估

(1)单体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应报乡(镇)国土资源所备案,重大隐患点防灾预案应报县(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2)根据具体单体地质灾害的年度变化情况,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评估预案的时效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完善。

(3)对隐患已经消除的原定地质灾害点,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鉴定后,可以撤销预案。

2.6责任与奖惩

(1)对在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中贡献突出的乡(镇)国土资源所、村(社)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法规进行表彰奖励。

(2)对引发地质灾害的单位、个人和在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中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法规处理。

具体开展工作可参照《××乡(镇)××村(社) ××地质灾害点应急预案》制定具体方案(表1)。

表1 ××乡(镇)××村(社)××地质灾害点应急预案Table 1 Emergency plan for single geo-hazard in a community of a countryside or town

3 预案启动和应急响应

3.1 预案启动

具备下述条件之一就应该启动防灾减灾预案:

(1)事先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地点如危岩体、变形斜坡或高陡斜坡、老滑坡、松散堆积物和地面下沉等变形加剧,任其发展或环境条件变化影响下很可能演变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2)相关环境条件变化或出现有可能导致隐患地点发生灾害的人类活动,如:

a.持续降雨、台风暴雨山体裂缝加大、斜坡或陡坡变形加快;

b.降雨、融雪或人为注水使土石堆积或人为弃渣泡透,渗水移动可能形成泥石流;

c.急剧的温度变化产生快速冻融导致崩塌或滑坡

d.附近发生的地震使山体更加松动;

e.水库水位快速升降可能导致斜坡变形加快;

f.地表切坡导致的斜坡开裂变形可能滑坡;

g.人工堆积的土石自身因降雨或生活用水不当引起变形增大;

h.局部灌溉漏水可能导致崩塌或滑坡;

i.剧烈抽水导致的地面下沉可能演变为地面塌陷灾害;

j.地下开挖或爆破导致山体开裂或地面下沉等。

3.2 应急响应

启动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必须决定启动的地质灾害预警等级和应急等级。例如:

黄色预警等级(三级,警示级)对应着黄色应急等级(三级,注意级);

橙色预警等级(二级,警告级)对应着橙色应急等级(二级,准备级);

红色预警等级(一级,警报级)对应着红色应急等级(一级,行动级)。

预警方法采用锣鼓、广播、逐户通知等。应急响应方法从思想准备、行动准备到有组织的部分撤离、全部撤离及可能的排水/防水/压方等简单处置等。

3.3 预警应急要点

(1)崩塌灾害预警应急

鉴于崩塌的特点,一旦发现存在崩塌隐患,就直接进入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同步进行阶段。针对具体问题的表现形式可具体分析。

(2)滑坡灾害预警应急

根据斜坡变形方式、速度和引发因素的类型,根据观察和监测结果具体判断。如斜坡变形比较稳定,则重点考察判断降雨、水库、采矿、切坡、灌溉等何种因素影响其快速发展。

(3)泥石流灾害预警应急

重点观察沟谷或斜坡面降雨作用与松散土石浸泡软化情况。监测应急人员要关注本地区极端气象条件和泥石流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注意远处山谷是否传来闷雷般的轰鸣声、看到沟谷溪水断流或溪水突然上涨等;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远离泥石流沟沟口、高陡斜坡和挡土墙等;撤离时向泥石流沟两侧行进,绝不可顺沟走向上、下游方向。

(4)地面塌陷灾害预警应急

只要发现正常地面出现不寻常的下沉现象,就要作为危险区对待,设置警示标志,禁止居民、财物进入。经济社会条件允许时,可请专业技术人士进行探测鉴定,分析其形成原因,提高预警应急的技术水平。

4 结语

苏轼曾云:“物固有以安而生变兮,亦有以用危而求安”。孙子曰“毋恃其不来,恃己有所备”。不断从灾难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就能获得减灾事业的新生,就能凝聚提升防灾减灾智慧。坚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不断认识、实践和改进“六个自我”,非专业的“下里巴人”(当地人)就会取得胜于“阳春白雪”(专业人士)的实际减灾成绩,城乡社区地质灾害就会减轻,危害风险就会降低。因此,只要我们做到“己有所备”,就能实现“危中见机”,达成“用危以求安”。

[1]刘传正.环境工程地质学导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2]刘传正.地质灾害勘查指南[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3]刘传正.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刘传正.论地质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减轻战略[J].地质通报,2005,24(7):702-711.

[5]刘传正.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问题[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28(2):1-4.

[6]刘传正.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基本问题[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3):24-30.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S].2003.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S].2006.

[9]刘传正,张明霞,孟晖.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26(2):175-179.

Abstract:Inordertoenhancepertinenceandefficiencyofgeologicaldisastermitigation,emergencyplan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for a single geo-hazard accident in a community of a countryside or town wa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Basic category consisted of concepts,contents,startup,grading partition of early warning and emergency,and form and chart in convenient to operation,etc.It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s to improve capacities to prevent or control the geological discasters.

Key words:single geo-hazard accident;emergency plan;early warning;emergency response

Emergency plan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for a single geo-hazard accident in a community of a countryside or town

LIU Chuan-zheng
(China Institute for Geo-Environment Monitoring,Beijing100081,China)

1003-8035(2010)03-0092-05

P694

A

2010-05-21

刘传正(1961-),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地质灾害应急、研究工作。

E-mail:liucz@mail.cigem.gov.cn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预案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紧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