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俊美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要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下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热情,个人想法与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密不可分。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看到一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发表自己看法。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的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他们眼神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当一道题目出现不同的解法时,有的学生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与老师争论不下。这其中也是我们教师想看到的争论场面,但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学生“钻牛角尖”的过程。有些时候我们会急于下结论,或是努力用自己的言语说服学生。其实,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想出充分的论证过程。这样,一方面正确的评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教会学生,只有以充分的论证才能让大家心悦诚服。例如,有的学生会经常问一些奥数题,这时教师应乐于接受学生的疑问,并尽可能的给予解答;千万不要以事情多为由拒绝学生,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心理挫伤以及对教师的信任危机。还有,教学中我们应当承认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例如,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平时有一些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善于捕捉,及时的肯定他们的进步。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只有科学、正确的评价,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受到鼓舞,才能使他们获得前进的动力和信心。
二、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
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首先,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其次,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现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要培养学生的超前思维,营造敢于向教师挑战的课堂气氛
教师写出例题后,要先由学生思考、分析,然后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写出定理、公式的条件时,要鼓励学生想出这些定理、公式的结论;让学生主动构造定理、公式;教师要瞻前顾后,审时度势,提出应该给谁下定义和如何定义;教师要培养学生当自己在课堂上讲解时,都抢在教师前面猜想教师下一句要讲的是什么……这样做,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得到训练,同时,由于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熟知其中的“沟沟坎坎”,必将印象深刻、记忆久远。学生向教师挑战。如果思考失误了,将加深学生从反面对正确认识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将大大改善学生只模仿教师一人的局限性。
四、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