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静
摘 要: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位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的教师。只要思想政治课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这种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 学习兴趣 培养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然而由于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与中学生的认识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一部分学生不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当人们对某一事物有浓厚兴趣的时候,他就能想着它、念着它、探求它,天长日久,必然会积累起与这方面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它的规律,因而也就能在这方面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十八年的教学生涯中,逐渐摸索到了一些激发、巩固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此谈谈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课堂兴趣和吸引力的教师。激发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通过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思想政治课中,抽象概念较多,那么,如何让这些精炼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被学生认同、理解继而深入其内心呢?实践证明,生活中的素材往往是很能引起学生的关注的。如我在讲解《生活与消费》时,就指导学生们自己了解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以及价格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调查问卷的设计、实施调查、处理和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等都是由学生自己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相互切磋、合作,共同完成的。有了兴趣,掌握知识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2.结合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把握时代脉搏,把课本知识和国家大事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报,多看电视新闻,多听广播,把看到的和听到的与教材知识试着链接,养成习惯,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热点的能力。
3.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
诚然,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等,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收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
4.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
“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一个教师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5.以情感培养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优秀的教师都应学会以真挚、强烈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亲切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等,以及发自内心的、纯真的、动人的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可以在课堂上促成直接的师生情感交流,从而使教学有张有弛,妙趣横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把学习思想政治课不再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陶冶。
二、保持学习兴趣
教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只是第一步。要想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教师还需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
1.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例如授课类型既有讲授课,又有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就产生。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今日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为所动,反而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地对所学课程失去兴趣。因而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在教學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课始五分钟,由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课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辩论;要么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针对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而且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3.培养师生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并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师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进步就快;反之,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疏远甚至对立,学生进步就慢。为了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平时我经常找学生谈心,交流思想,让学生感到我是一个可亲近的人,从而愿意同我交朋友。学生有进步我就及时表扬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帮助他们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所以学生也很愿意与我讲真心话、实话。师生情感基础好,学生就会因“亲其师”而喜欢我所任教的思想政治课。
三、发展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到实践中,从而不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思想政治课有用、有价值,真正爱学、要学这门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成立兴趣小组和开展社会小调查的方式。在兴趣小组里,我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报刊,让大家了解、熟悉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另外,也适时地开展社会小调查,如在讲“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党制度”时,我组织学生调查本校的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请他们介绍有关情况,然后让学生写出调查体会,在课堂上演讲。通过这些活动,很多同学养成了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对学科的兴趣发展为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加稳定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结合十几年来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与研究,我越来越感到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这种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