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春梅
摘 要: 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合理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不仅能整合其他课程的优势,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和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为此,教师不仅要着眼实践活动本身,而且要能找准实践活动与语文能力训练的契合點,使活动真正体现语文特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 语文能力
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形式,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它摆脱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以灵活开放的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个体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为中心内容,以学生个体的相关探究行为为载体来获取、掌握、运用知识。它还能通过从生活中汲取语文学习主题,整合其他课程优势,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和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但事实上,决定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并不单纯取决于实践活动开展的成败,而在于是否能找准综合性实践活动与语文能力训练的契合点,它直接决定了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如何体现语文味即如何体现语文特色的问题。找准了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与语文能力训练的契合点,则实践活动的目标明确,在活动的组织与语文能力的提高中可以取得一个最佳值,反之,则为活动而活动,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促进甚微,表面虽热热闹闹,实则空泛无实际收益。
那么,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时教师如何找准与语文能力训练的契合点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综合性活动中细化语文能力的训练点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为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而设置的,它要求活动集积累、运用于一体,寓能力、兴趣、习惯的培养于其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但若没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细化目标,活动则往往会流于形式,表面热热闹闹,实际则会因活动的目标指向不明而导致活动低效,使学生的学习流于表层。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老师开展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与社会性实践活动或其他门类的实践活动相比,并没有体现其特有的语文学科特性。教师、学生都不明活动的目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实效焉能达到?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细化、明确活动中要达到的语文能力训练点是极为必要且极为重要的。比如,一年级下册“我爱春天”这一主题单元的设计中,我就整合了多种激发低年段学生兴趣的学习手段: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学生特别喜爱的开放的情境——鸟语花香、换红柳绿、万物复苏等春天的景象;伴随着欢快的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在看看、听听、说说、唱唱、画画,甚至站起来跳跳中进行实践活动,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丰富多彩。同时,我对在活动中要达到的语文能力训练的目标也规定的非常明确:积累3—5个课本外的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通过实物观察、触摸,学习简单的从颜色和形状入手,适当使用打比方的方法把看到的景物表述清楚或用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词语描述图画中的景物;画一画美丽的自己观察到的春天,写一两句话;会背至少2首描写春天的课外古诗词……在听听、说说、画画、写写、唱唱等综合性活动中,层层递进落实语文能力的训练目标,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才成为可能。
二、着眼于学生实际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生成语文能力训练点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重在学生语文知识的习得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只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在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发现、提炼、生成语文能力训练点,让学生在运用中提高和发展语文能力,真正使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设计为学生所需要。如三年级进行的调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活动,根据原定目标要求,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调查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物资料等。而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孩子收集和查找这些原始资料并不是难事,难的在于发展对于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重组并为我所用的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活动中,我将如何收集和选取、加工、整合信息的训练作为活动的重点,使学生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发展并切实提高语文能力。
三、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找准语文能力训练的契合点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能力训练点的生成和确定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并不是随意和没有根据的,我觉得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效的关键不是能力训练点的确定问题,而是训练点如何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加以落实的问题。以下几种策略、方法可以一试。
(一)从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出发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训练目标训练序列。
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的获得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特点有针对性地找准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能力训练点。如,要培养学生的状物描写能力,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与三四年级或五六年级学生的一定不同。一年级可以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能运用表示颜色的词或表示形状的词语进行描述;二年级则可要求在准确描述的基础上做到形象、生动,能运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进行描写。而三年级则可要求结合方位词的运用能介绍一处景物,并能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描写一处景物的特点等。如此,目标明确后,每个学年教材中安排的以春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便不会流于形式了。
(二)善于从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截取适合用于语文能力训练的活动内容,使活动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服务。
综合性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其牵涉的广度和角度是比较大的,并不是所有的活动细节都拿来平均使用力气来加以关注的,一次综合性实践活动开展得是否富有实效除了目标的确定外,活动策略的选择与运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三年级下学期我曾开展过一次关于闽南小吃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上网、实地考察、访问等形式了解、研究了闽南小吃的品种、配料、制作过程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活动结束,我按原定目标让孩子写一篇关于闽南小吃的短文,要求介绍一种自己所熟悉的一种小吃。从交过来的作文中可以看到孩子们已经能较好地掌握筛选资料和重组的能力了,但是,我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原来,这些文章介绍虽然详实、条理、重点分明,但就是缺少个人的真情实感。是孩子没有亲身体验?显然不是,98%的孩子在这次活动中都和家长亲自品尝过多次。但为何写出的文章却缺乏“味儿”?原因之一是孩子们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为此,我特意请孩子们带上自己喜欢的闽南小吃到校,课上大家从色、香、味等方面进行细致的交流,我也有意识地进行指导,这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孩子们很喜欢,在进行第二次作文修改时,孩子们的作文明显加进了一段自己的品尝感受。比如写土笋冻,有的小孩先从介绍土笋冻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入手,其中加进一段写自己吃土笋冻的感受,十分吸引人:土笋冻大的有小碗大小,小的如茶杯,浑身透明,土笋虫一只一只地被冻其中,既像透明的琥珀又像晶莹的水晶,但是,土笋冻不会让人感觉坚硬,而是很柔软的……咬上一口,冰冰的,QQ的,加上特别配置的芥辣,味道很特别。
从孩子们的作文中,我知道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状物和描述味觉、触觉等感觉的能力,孩子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了许多。我想,这与我找对了本次语文综合性实践的活动策略有很大的关系。
总之,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否体现语文味,找准与语文能力训练的契合点,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成败与否的关键。如果我们能注意在综合性活动中细化语文能力的训练点,注意着眼于学生实际在活动中生成语文能力训练点,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训练目标、训练序列和实践活动的有效截取问题,则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就能真正体现语文味,就能更具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