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对学生应多一些感情投入

2010-09-06 07:36
文教资料 2010年24期
关键词:热爱音乐教师尊重

朱 茜

摘 要: 职业情感是职业自豪与职业满足感的前提,是人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重要心理基础。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情感,真正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被人欣赏、尊重、关爱的温暖和幸福,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职业情感 音乐教师 热爱 尊重 信任

古希腊有一个名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梦中见到一位俊美的姑娘,久久不能忘怀。于是,国王请雕刻家按照他的描述,用象牙雕出了这位美丽的姑娘。皮格马利翁国王爱不释手,久久凝视。爱神阿佛洛狄忒为之感动,赋予雕像以活力,于是这位姑娘便有了生命。这说明,如果人们对某种东西主观愿望强烈并全身心地热爱和追求,就可能把难以实现的理想变成客观现实。教师教书育人也是这样,只有当教师从内心深处真诚地热爱、信任、尊重学生,学生从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情感行为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情感,是自由和需要心理的感性的或直觉的涌动,是人的内心活动中‘希望怎么样的情绪、意态或自我超越的某种精神状态。作为人的机体活动的一种重要内驱力,人按照自己所思考所体味的东西来内聚情感,升华理智,这是人的个体生命存在的一种状态”[1]。情感和情绪是影响人的精神和行为的重要因素。职业情感是职业自豪感與职业满足感的前提,是人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重要心理基础。“情感是教师内心的一种情绪状态,一种内心的倾向,它决定着教师的态度、兴趣,这种倾向性的内心特征影响教师的认识与行为”[3]。所以,音乐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多一些情感投资,热爱、善待、尊重每一个学生,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以自己良好的感情为学生营造情感相通、和谐共振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情下学习,体验到音乐学习的快乐,从而爱学、乐学。

首先,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起码的职业道德。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哪一个职业像教师那样,需要倾注那么多的爱心。美国教育家丽塔说:“我们坚信学校应该是一个人人平等的地方,是家的延伸,而不是一个冰冷的禁地。”爱为师之魂。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可见,热爱学生是教师最重要的情感之一,无怪乎赞可夫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以生命维系热爱的事业,把自己整个身心付给教育对象,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教师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奠定教育成功的基础。所以,音乐教师一定要关爱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思想上的“知情人”、心灵上的“知心人”和生活中的“贴心人”。

爱决定着教师的行为选择,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用心教书,精心育人,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只要一听到上课铃声,他就精神振奋,所有的疲劳都不翼而飞;只要一走上讲台,他就激情荡漾,浑身都洋溢着蓬勃的生气;只有在教室里,在学生身边,他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有了爱才会有强烈的责任心,才会把教书育人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对每一位送子女上学的家长负责;才会耐住寂寞,甘守清贫,无怨无悔。

教师要有超越物质性的、内在的情感追求,有爱生的情怀。爱生的情感在于注重学生的能动性、自觉性,重视开发他们生命的内在价值。爱的情感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对学生宽容,学生就会感激;教师对学生尊重,学生就会更信懒老师;教师对学生理解,师生间就会产生情感共鸣,这种精神上的影响和心理上的协调胜过命令和说教的力量。

其次,尊重学生。

美国作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一位特级教师在介绍育人经验时说:“我并没有灵丹妙药,就是尊重学生。没对学生说过一句脏话,没有讥讽侮辱过一个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从来不迁怒于学生,在学生面前总是春风满面。我用尊重学生的实际行动,转化了很多顽皮难管的学生。”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有人格尊严,他们与教师在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所以,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面对着面,但在感情上决不能对立。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对此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能操之过急,给学生认识、改正错误的时间,使学生真正从心底认识到错误,心灵受到震动,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逐步成熟进步。

“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若学生情绪好,心理上有安全感、满足感、愉快感,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情感得到尊重,则其潜力就会得到充分的释放,能力就会得到更大的发挥。学生的情绪往往受教师的情绪感染:当教师满面春风、情绪高昂时,学生则精神振奋;当教师情绪低落、神情严肃时,学生则战战兢兢,容易紧张和沮丧。没有情感的课堂,就像一杯水,只有融进了教师的情感,奔流的才会是鲜红的血液,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投入自己的真情,用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真情流淌的对话过程。“教师要面向学生敞开心扉,坦诚地与学生交流,是就是,非就非,对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不需要遮遮掩掩。我们要把课上得真实、质朴,不刻意雕琢,让课堂教学在自然的状态下逐步生成”。鲁迅先生曾说,一个情感冻结的思想家是绝对进入不了文学的。同样,一个情感冷漠的教师也是绝对走进不了学生心灵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调动自身的情感,投入到教学情境中,激昂处激昂,委婉处委婉,真正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的精神对话载体,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朝气与活力。

最后,信任学生。

相信学生人人都能成才,这是一切教育行为开始的必要前提,又是所有教育行为追求的最终归宿。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向善的,都是追求进步的,其将来一定会比现在好。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期望,对个性差异、智力类型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机会,使他们都能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增强自尊,抬起头来走路。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实践证明,尊重和赏识的效果比批评责备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教师对学生应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歧视;多一些赏识,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报怨。要时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细小的进步和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满足他们的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以创造转化契机。教师信任、关爱、尊重学生,自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他们的老师及学习环境的信赖程度与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投入程度及学习成绩水平高度相关。所以,教师要提高建立师生信任关系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人格,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我在儿童钢琴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感。如在学生弹琴时,我面带微笑,以鼓励的目光注视学生,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自信心。

学生的感情是丰富的,感觉是敏锐的,只有当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充满感情,真心热爱,充满期望,才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音乐教师既然选择了讲台,就要对学生多一些感情投资,把爱心和智慧献给学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面带微笑、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地面对学生,以自己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尊重、关爱的温暖和幸福,拥有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幸福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遵沂.情感的哲学审视.光明日报,2007.9.4.

[2]王升,赵双玉.论一般教师向优秀教师的转变.教育研究,2008,(8).

猜你喜欢
热爱音乐教师尊重
课改15年山区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关于浅谈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
用心为每个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