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开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山东东营 257034)
中风患者遗留的机体功能障碍主要有肢体瘫痪、构音障碍、失语、吞咽困难、膀胱功能障碍、直肠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等。2006~2008年,我们应用五味通栓口服液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 180例。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18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男 102例、女 78例,年龄 36~65岁,平均病程7个月。经 CT等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交流会修订的中风恢复期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候(瘀血阻络证)诊断标准。患者均有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口角流涎等症状。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的脑栓塞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严重疾病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00例和对照组 80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降脂、降血压、饮食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五味通栓口服液(山东胜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1支/次,3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丸,2丸 /次,2次 /d。疗程均为 30 d,治疗 2疗程后评价疗效。
1.2.2 检测方法 全血黏度采用稳态法,红细胞压积采用温氏法,纤维蛋白原采用克劳斯法。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步骤进行检测。
1.2.3 疗效评定标准 ①总疗效评价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90%~100%,病残程度为 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46%~89%,病残程度为 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减少或增加在 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 18%以上。②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标准:基本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 30%。
2.1 两组总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痊愈 17例,显著进步 43例,进步 32例,无变化 5例,恶化 3例,总有效率 92.0%;对照组分别为 10、21、27、13、9例 。总有效率 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临床痊愈 21例,显效 39例,有效 30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 95.0%;对照组分别为 9、24、32、15例,总有效率 81.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检测指标 治疗组(n=100)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80)治疗前 治疗后全血黏度(mPa◦s) 5.32±0.59 4.08±0.52* 5.29±0.604.85±0.49红细胞压积(%) 45.50±2.81 40.20±2.13* 45.30±2.6344.10±3.11纤维蛋白原(g/L) 4.35±0.40 2.71±0.63* 4.38±0.543.05±0.71
2.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异常,无明显不良反应。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是因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年老体衰等导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临床表现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多属本虚标实,而侧重在本虚,其标实为血瘀和痰浊,气虚血瘀、脑络失荣为中风的重要病机,故以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五味通栓口服液在组方上继承了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等特点,配以水蛭破瘀血而不伤新血,方中以黄芪为君,甘温益气;水蛭、川芎活血、祛瘀通络为臣;丹参、当归养血活血、祛瘀生新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降低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力,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调节血压和利尿,降低脑水肿,保护脑细胞,并增强受损脑细胞的修复功能[1]。水蛭素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修霞等[2]报道,水蛭素有直接溶解血栓的作用,尤其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作用显著。丹参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肌,抑制和解除血小板聚集,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等作用[3]。川芎嗪能延长体外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时间,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还有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电荷,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流变的作用[4]。当归的主要成分阿魏酸钠能抑制血小板释放血栓素 A2,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抗血栓作用,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还能升高血小板内 cAMP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5]。五味通栓口服液通过以上作用,对凝血机制进行双向调节,改善病灶周围的血液循环,解除血管痉挛,促进血肿吸收,阻止梗死范围扩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对组织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本文结果显示,中风患者应用五味通栓口服液后,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和血液流变学均得到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荆丰德.黄芪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综述[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702-2704.
[2]修霞,聂海燕,韩红霞等.水蛭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探讨综述[J],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733-1734.
[3]赵娜,郭治昕,赵雪等.丹参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J].国外医药,2007,22(4):155-159.
[4]李秋怡,干国平,刘焱文等.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298-1299.
[5]王芳,李东.当归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3,14(10):63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