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艳,陈 伟
(1.黑龙江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伴随着 200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战略推进工程”的实施,各地区纷纷开展专利试点企业培育、专利知识培训、专利法宣传等系列活动,区域专利意识正经历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各地区专利事业发展较快,但是与区域经济总量相比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释放专利的能量,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专利战略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在理解区域专利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从系统协同的角度出发是一个独特的视角.区域专利战略的制定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系统的整体效应取决于子系统间的协同行为.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区域专利战略,构建区域专利战略系统的协同框架,通过对系统协同度进行量化来衡量区域专利战略的有效性,这为区域专利战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指导我国各地区科学开展专利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对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区域专利战略的制定实施是围绕着专利展开的,专利是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1].因此,专利技术的开发是专利的源头,没有专利技术就没有专利;开发出来的专利技术不经过法律上的确认也不能成为专利,一项发明创造只有向国家审批机关提出申请才有可能成为专利;申请专利保护是为了更好的运营专利,实现专利的市场效益,为进一步的专利开发和专利保护提供资金[2].从系统的理论,区域专利战略系统是由区域专利开发战略子系统、专利保护战略子系统、专利运营战略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专利开发战略子系统是区域专利战略系统的基础,没有专利开发活动,专利保护和运营就成为“无米之炊”;专利保护战略子系统是保障;专利运营战略子系统是关键,为专利开发和保护提供资金支持和动力支撑.
协同学是研究由大量子系统组成的系统之有序化演变过程的学科[3].协同学理论指出,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相互间的协同合作,系统的演变过程可以用不稳定性加以描述,而系统的演变规律可以通过伺服原理找出系统的序参量加以把握[4].区域专利战略系统是由区域专利开发、保护、运营战略子系统构成的,子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非线性关系,在这种关系的作用下,子系统在运作过程中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区域专利战略系统的演进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系统总是处在从无序到有序,再从有序到新的有序的转变过程之中,这种转变可以通过观察其在市场上的表现加以把握.因此,可以用协同学来研究区域专利战略系统.
图1 区域专利战略系统的协同框架Fig.1 The synergetic frame of regional patentstrategy system
序参量是通过自组织状态来维持的描述系统有序程度的宏观参量,它由系统内部各个部分通过协同作用产生,反过来又支配子系统的行为[5-7].区域专利开发、保护、运营战略子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产生相干效应和协同作用,这种协同运动意味着系统新的有序状态的出现,在宏观上表现为系统的自组织现象.区域专利战略子系统之间协同合作的程度可以被量化为协同度,系统协同度越高,区域专利战略的制定实施就越有效,而区域专利战略的有效性检验又为进一步制定实施区域专利开发、保护、运营战略提供了依据,因此可以将区域专利战略有效性看作区域专利战略系统的序参量.区域专利战略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众多差异,如信息不对称、人员经验差异等,因此区域专利战略系统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摩擦.在有阻力情况下,区域专利战略系统需要克服阻力作功,需要一种控制力使子系统协调一致,使序参量朝着正的方向发展.区域专利管理部门的工作可被看作这种控制参量,该部门可以为专利开发、保护、运营建立沟通的平台,加强子系统间信息的交流,促进区域专利战略系统的有序发展.当专利战略效果较差时,区域专利管理部门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可将区域专利战略系统协同框架构建如图1所示.
系统协同度是指复杂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或子系统组成要素之间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区域专利战略系统协同度能够反映区域专利战略子系统有序程度以及子系统间的协同程度,为专利战略的再制定实施提供有效的反馈,为专利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定义 1:定义式(1)为区域专利开发战略子系统序参量分量 θdi的系统有序度:
由以上定义可知 :μ(θdi)∈ [0,1],μ(θdi)越大,θdi对区域专利开发战略子系统有序的贡献越大,序参量变量对区域专利开发战略子系统有序程度的“总贡献”可通过 μ(θdi)的集成来实现,在实际中常用的方法有几何平均法或线性加权求和法,即
或
定义 2:称式(2)或式(3)为区域专利开发战略子系统有序度.
定义 3:设在初始时刻 t0时,各子系统序参量的系统有序度为);当系统演化到时刻 t1时,各子系统序参量的系统有序度为),i=1,2,…,k.如果从 t0到)≥),则称系统是有序发展的,可以定义下面2个表达式为系统协同度模型:
采用几何平均法时,系统协同度定义表达式为
当采用线性加权求和法时,系统协同度定义表达式为
其中,
定义 3表明,区域专利战略系统协同度 c∈[-1,1],其值越大,系统协同发展的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为从 t0到 t1时段系统有序度的变化幅度,它刻画了子系统从 t0到 t1时段中“在多大程度上变得更加有序”.如果一个子系统的有序度提高幅度较大,而另一个子系统的有序度提高幅度较小或下降,则整个系统不能处于较好的协调状态或者根本不协调,体现为 c∈[-1,0].利用该定义可以检验报告期系统协同度相对于基期系统协同度的变化趋势,因而有利于对系统协调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和预测.
本文选择的有关区域专利战略子系统序参量见表1和表2,表中数据来源于 2001-2008年专利统计年报、中国统计年鉴、黑龙江省科技统计手册.
表1 区域专利开发战略和运营战略子系统序参量Table 1 O rder parameters o f regiona l patent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strategy sub-system
本文仅以专利保护战略子系统有序度的计算过程为例.鉴于各指标数据相差悬殊,本文首先采用均值-标准差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不同数据级的指标无量纲化.由于序参量指标对子系统的影响程度不同,为了揭示这种关系,必须对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数值,因此在计算序参量变量对区域专利保护战略子系统有序程度的“总贡献”时采用线性加权求和法,权重反映序参量在保持子系统有序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或所处的地位.指标权数可以应用专家打分法、相关矩阵赋权法以及主成份赋权法等方法来测度.本文采用相关矩阵赋权法确定指标的权数.
设指标体系中包含有 n个指标,它们的相关矩阵为 R,R=(rij)n×n
令其中,Ri表示第 i个指标对其他(n-1)个指标的总影响.Ri越大,说明第 i个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影响越大,其权重也应该越大,将 Ri归一化可以得到相应指标的权重.根据式(6)确定的指标权重见表3.
表3 区域专利保护战略子系统指标权重Table 3 Index weight o f regional patent protection strategy sub-system
运用模型(1)、(3)计算的区域专利保护战略子系统有序度见表4.
表4 区域专利保护战略子系统有序度Table 4 Order degree of regional patent protection strategy sub-system
从表4可以看出,除了 2004年外,黑龙江省区域专利保护战略子系统有序度逐年提高,且提高的幅度较大,2002年达到 288%,其他年度均以两位数的增幅在增长,使得 8年里有序度从 0.04增长到1,增长了 2 388%.这充分体现了入世对黑龙江省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主体来华投资以及国内主体实现国际化经营,黑龙江省专利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近年来黑龙江省专利保护战略正不断地向着有序化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序参量分量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职务发明申请量、国外专利申请量的有序度也基本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说明黑龙江省区域专利保护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在向有序化方向发展.同理,可以计算出区域专利开发战略子系统有序度和区域专利运营战略子系统有序度(如表5和表6所示).
表5 区域专利开发战略子系统有序度Table 5 O rder degree of regional patent development operation strategy sub-system
表6 区域专利运营战略子系统有序度Table 6 Order degree of regional patent operation strategy sub-system
从表5和表6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区域专利开发战略子系统有序度始终呈增长趋势,并且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其中 2003年增长达到57.72%,有序度从 2000年的 0增长到 2007年的 1.专利技术开发投入是多方面的,包括人、财、物、信息等多种资源的投入.资金是专利技术开发活动能否开展的先决条件,人是专利技术开发活动中最具活力的因素,近年来,黑龙江省 R&D人员数、R&D经费支出、R&D经费占 GDP比重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充分体现了黑龙江省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这些因素推动着黑龙江省专利开发战略子系统不断向着有序化方向发展.
黑龙江省区域专利运营战略子系统有序度以2003年为临界点,2003年以前呈下降趋势,2003年以后呈上升趋势,并且 2004年增幅达到 967.1%,有序度从 2003年的 0.021增长到 2007年的 1,增长了 4 623%.黑龙江省技术市场交易额与专利侵权纠纷立案均呈现这种变化趋势,前者在 2003后逐渐增加,后者在 2003年后逐年减少,这充分说明了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专利相关主体在运营专利过程中越来越遵守法律规定.因此,黑龙江省专利运营战略子系统、序变量技术市场交易额与专利侵权纠纷立案的有序化发展均始于 2004年.
利用上述结果,运用模型(4)计算的子系统间协同度以及系统协同度如图2所示.黑龙江省专利开发—保护战略子系统协同度始终为正,并且近年来呈现直线增长趋势,说明专利开发与保护实现了协同发展.黑龙江省专利开发—运营、保护—运营、开发—保护—运营协同度具有相似的发展趋势:2001年后逐渐下降,2003年达到最低点后开始缓慢回升,2004年再次出现拐点,2006年后迅速上升,整个过程中,只有 2007年的协同度为正值.纠其原因,2000年黑龙江省专利运营战略子系统有序度较大,此后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直到 2007年该数值才超过 2000年的有序度,显然,这种变化趋势与专利开发、保护战略子系统有序度逐年上升的趋势有着显著差异,这意味着 2006年以前黑龙江省专利运营战略与开发、保护战略没有实现协同发展,直到2007年三者才实现了协同发展.
图2 区域专利战略系统协同度Fig.2 Synergetic degree of regional patent strategy system
本文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区域专利战略,构建了区域专利战略系统的协同框架,建立了区域专利战略子系统有序度模型以及系统协同度模型,并以黑龙江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区域专利战略系统是由区域专利开发、保护、运营战略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专利开发战略子系统是区域专利战略系统的基础,专利保护战略子系统是保障,专利运营战略子系统是关键.
2)区域专利战略系统的运行过程是子系统间通过自组织实现协同发展的过程,其序参量反映区域专利战略有效性,可以通过协同度模型将其量化;控制参量是区域专利管理部门的工作.协同度越高,区域专利战略越有效;协同度越低,越有必要加强区域专利管理部门的工作.
3)2000-2007年黑龙江省专利开发、保护战略子系统实现了有序化发展,但是专利运营战略子系统的无序化发展仍然导致系统协同度不高,专利战略有效性较差.鉴于此,黑龙江省专利管理部门应该着重解决专利实施瓶颈,在融资、信息、专利执法方面为专利技术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建立促进专利开发、保护、运营的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以及知识差异带来的障碍,促进专利开发、保护、运营的协调发展,提高专利战略制定实施的有效性.
[1]KINGSTON W.Innovation needs patents reform[J].Research Policy,2001(3):403-423.
[2]HICKSD.The changing composition of innovative activity in the USA portrait based on patent analysis[J].Research Policy,2000(3):681-703.
[3]穆东,杜志平.资源型区域协同发展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5):106-113.MU Dong,DU Zhiping.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region[J].China Soft Science Magazine,2005(5):106-113.
[4]BOBREK M,SOKOVIC M.Integration concept and synergetic effect inmodernmanagement[J].Journal of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6,175(1-3):33-39.
[5]WOLFGANG T,HERMANN H.The functional aspects of self-organized pattern formation[J].NewIdeas in Psychology,2007,25(1):1-15.
[6]朱有为,张向阳.国际制造业与服务业向中国转移的协同关系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5(10):73-79.ZHU Youwei,ZHANGXiangyang.An analysis of synerg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transfer and international services transfer to China[J].China Soft Science Magazine,2005(10):73-79.
[7]郭明杉,张陆洋,姜振寰.风险投资协同动力机制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8,29(7):761-765.GUO Mingshan,ZHANG Luyang,JIANG Zhenhuan.Research on the dynamic mechanismof venture capital synergy[J].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2008,29(7):761-765.
[8]鹿峰,李竟成.科技-经济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实证分析:1998-2003[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5-9.LU Feng,LIJingcheng.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oordinatingmodels for the system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economy:1998-2003[J].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7,2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