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壮
【摘 要】唐代文人干谒成风,留下许多佳话趣事。朱庆馀、白居易干谒成功,名利双收;李白、孟浩然却远离仕途,也远离了清高的名声。本文从中学课本中的课文《漫话清高》说起,纵论了唐朝干谒之风的成因,目的,趣事。
【关键词】干谒之风 干谒诗 仕进
学者金开城在《漫话清高》一文中,列举了许多公认的清高样板:唐尧时期的许由、东晋的陶渊明、北宋的林逋、元末的倪云林等。也谈到唐朝的李白、孟浩然虽然符合不富贵、有才艺的清高评定标准,却不被公推为清高的样板。要较真两人的不清高还得从两人都曾跟过的文人干谒之风谈起。
干谒(gānyè)是指为某种目的而求见地位高的人。文人干谒之风始于何时,没有定论,但人们普遍认为春秋战国时期,那些为自己的学说思想四处奔走,游说诸侯,并终致白衣封相、为王者师的读书人的成功事例极大地坚定了读书人孜孜以求的信念,激发了文人四处干谒走拜的勇气。到了唐代,干谒更是成了文人学子铺垫进身的重要方式,即使那些才华横溢,学富五車的人,也裹挟在时代的大潮之中,踏上干谒奔走之路。
唐朝干谒之风最盛。和宗仁在《报刘一丈书》中塑造的“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赤裸裸进金献银的卑琐之徒不同,唐朝许多文人公开拉关系,走门路的方式却是极高雅的诗文,从而留下许多佳话趣事。
唐代诗人朱庆馀,在临考前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近试上张水部》探听虚实:“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洞房花烛夜后,早晨要拜见公婆,精心梳妆,羞问夫婿,眉毛画得深浅合不合时宜?此诗借新婚之后的脉脉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把张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探听虚实。比喻通俗贴切,别出心裁。
张籍看过,大为赏识,回诗一首《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诗歌仍以比喻作答,把朱庆馀比作“越女”,把他的诗比作“菱歌”,用“一曲菱歌敌万金”表明对其才华的赏识。含蓄地回答他,你隽秀超拔,不用为考试担心。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句,其出处《赋得古原草送别》也曾是一首干谒诗。据唐张固《幽闲鼓吹》所载,白居易年少时进京应举,以平日所作诗歌干谒顾况。顾况见了卷首署名,熟视白居易,笑道:“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这才翻阅诗卷,首篇即是此诗,顾况一读之下,大为赞叹,感叹道:“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于是四处称道白居易,使他声名大振。
李白在天宝四年游北海郡时也曾写给北海太守李邕一首干谒诗。
上 李 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前四句诗人自比大鹏,豪气激荡。五六句表现凡俗之人不理解自己,意在讽刺,也饱含着世无伯乐的感慨。宣父即孔子,唐贞观年间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末二句借此典劝李邕重视自己。此诗既巧妙地恭维李邕超越“时人”,有“宣父”之雅量,又展示了自己无拘无束的个性,展现了高超的文学技巧。李白不愧“诗仙”的雅号,连干谒诗都写的如此飘逸不羁。只可惜干谒路上,没有给李白带来多少仕进的机会;文学史上,却为李白留下极高的定评。
再说孟浩然,他在长安应举前后赠给时任丞相的张九龄一首后世评价极高的干谒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的前四句承题写洞庭湖风光,境界阔大,特别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可与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媲美。后四句因景设喻,所谓“欲济无舟楫”,字面说想要渡过洞庭湖而没有渡船,实际是说想走上仕途却无人援引,所以“端居耻圣明”,只好在圣明之世平居在家,这实在使人羞耻,表达了想要有所作为的意愿。“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两句承上申足意思,“垂钓者”喻指一般当政者,“羡鱼情”用古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说羡慕他人无补于事,总须自己实践才好,再一次表达了出仕的愿望。
虽为求官的礼物,这些杰出的诗人并没有因此而丧失自己的尊严,泯灭自己的风格。朱庆馀的温婉,白居易的细腻,李白的豪放,孟浩然的含蓄在这些干谒诗作中散发着独特的美学光芒。
朱庆馀、白居易二人最终都登科及第,并长期为官,与清高无缘自是必然。李白一生几乎没有做官,却始终奔走在干谒权贵,力求仕进的途中;孟浩然一生隐居,内心却始终纠结于仕与隐的矛盾之中,他那首出名的干谒诗将他的心事铺染得过于明显。李白用世之心极切,天真罄露,金老以他为例证明了清高评定的严格性。孟浩然虽有隐居之实,却也不乏干谒奔走之事。金老以他为例认为表明了清高评定的模糊性。
干谒,唐朝文人有的因此而扬名仕进,有的只留下欲罢还休的伤痛。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