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句法角度看连词“虽然”的产生

2010-08-30 04:28徐朝红蒋冀骋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句法结构指代连词

徐朝红,蒋冀骋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从句法角度看连词“虽然”的产生

徐朝红,蒋冀骋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连词“虽然”是现代汉语里让步连词的“典型成员”,它经由了“非词”到连词的演变过程,代表了连词来源的一大类别。句法结构的演变是促使连词“虽然”产生的重要原因。

连词;虽然;句法;演变

连词“虽然”是现代汉语里让步连词的“典型成员”,它经由了“非词”到连词的演变过程,代表了连词来源的一大类别。因此,研究它的产生和发展,对我们理解连词的来源、现代汉语让步从句的特征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历时考察,我们认为句法结构的演变是促使连词“虽然”产生的重要原因。

一、让步连词“虽然”的产生

1.关于让步连词“虽然”来源的两种不同意见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中,对让步连词“虽然”的来源有两种不同的见解:(1)同义复合而成,以胡竹安为代表。胡竹安(1961)认为“‘虽然’的‘然’也就是‘虽’,所以是个联合式合成词。”①另外,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认为,“然,犹虽也。”又,“今人曰虽然,古人亦曰然虽。”[1](P18)(2)词组发展而来,以王力为代表。王力认为“‘虽然’本是一个词组,是‘虽然如此’的意思。”“后来词组‘虽然’凝结成单词,用作推拓连词,其意义只等于古汉语的一个单词‘虽’字。”[2](P219)

根据我们调查研究,我们赞同王力先生的观点,而胡竹安等先生的观点不符合连词“虽然”形成的语言事实。尽管单音节“虽”、“然”在古代汉语里都可以作让步连词,但是连词“虽然”的产生不是两者简单地相加,而是经历了由“句法结构”到词的演变过程。本文主要从句法对连词产生的影响探讨连词“虽然”的形成,同时也涉及连词“虽然”的语法功能在汉语史上的发展演变。

2.让步连词“虽然”的产生

“虽然”最开始是一个句法组合:“虽”是让步连词,义为“虽然”、“即使”;“然”是指示代词,义为“这样”,整个意思是“虽然这样”。“虽然”由短语演变为一个词后,只表示“虽”的意义,代词“然”的词汇意义脱落、语法功能消失。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虽然”由“句法结构”[3](P219)发展演变为连词的过程,也就是“然”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逐步消失的过程。由此,要探讨让步连词“虽然”的来源,也就是要探讨代词“然”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的消亡,直至蜕变为一个构词因素即词内成分,即“只是一个衬字”[4](P431)。

我们认为句法结构的演变是促使“然”由代词演变为词内成分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让步连词“虽然”的形成,句法结构的演变是主因。根据我们的考察,汉语史上的“虽然”所在的句法结构,经历了以下5种类型:

①句式Ⅰ:Ⅰa:…曰:“虽然,S2。”

Ⅰb:S1,虽然,※S2。②

②句式Ⅱ:S1,虽然,S2。

③句式Ⅲ:S1,虽然,S2’,S2。

④句式Ⅳ:S1,虽然S2’,S2。

⑤句式Ⅴ:(S1’,)虽然S1,(※)S2。

“虽然”在历时演变的五种句法结构里,“然”的指代作用逐步消亡,即连词“虽然”逐步形成。下面我们分别给予论述:

①句式Ⅰ:Ⅰa:…曰:“虽然,S2。”

Ⅰb:S1,虽然,※S2。

句式Ⅰ包含两种形式:Ⅰa:…曰:“虽然,S2。”和Ⅰb:S1,虽然,※S2。句式Ⅰ中的“虽然”是典型的词组,并且有形式标志。Ⅰa句式中的“虽然”用于对话中,并且是作为言谈的起始语,有明显的承上启下作用,“然”的指代性明显,回指前一位谈话者的内容,S2承“然”所指内容转折。Ⅰb句式中的“虽然”位于两个分句之间,“然”回指S1的内容,S2承“然”所指内容转折,并且S2前有连词或关联副词与“虽”形成关联结构,这样“虽然”和S2之间有一道“天然的屏障”,使得“虽然”和S2之间的“界线”彼此分明。如:

1)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3)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礼记·檀弓下第四》)

第(1)例为句式Ⅰa,第(2)、(3)例为句式Ⅰb。

句式Ⅰ包含的两种形式,只见于上古汉语,至中古几近消亡。其中,上古汉语又有不同:《左传》“虽然”凡7见,句式Ⅰ有5见,占其总数的71.43%;《史记》“虽然”凡23见,句式Ⅰ有6见,占其总数的26.09%。也就是说,随着语言的发展,对“虽然”来说,具有“形式标志”的句式Ⅰ逐渐减少,“然”的指代性就有可能逐步减弱。

②句式Ⅱ:S1,虽然,S2。

句式Ⅱ是“虽然”作为词组的基本格式,与Ⅰb句式惟一不同的是,S2分句前没有关联词。正是由于“虽然”和S2之间没有关联词的“隔开”,就有可能使“虽然”和S2之间的屏障出现某种松动,导致“然”的指代性减弱,从而使“虽然”和S“2融合”(fuse)在一起。句式Ⅱ的例句如:

4)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

5)其妻笑曰:“犁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虽然,妾待子。”(《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③句式Ⅲ:S1,虽然,S2’,S2。

我们认为,句式Ⅲ是“虽然”由词组演变为连词的关键句式,即“然”指代性减弱的关键句式。

“虽然”和S2之间插入了分句S2’,让步连词“虽”所在复句的主句变成了一个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即S2’、S2)组成的“复句”,而分句“虽然”在形式上显得更加短小;另外,由于句子的焦点本来就是在句子后面,因此,在这复杂的句式里,“虽然”成了一个不被注意的“暗影”,“然”的回指性变得模糊。这种句式在上古文献就存在,但与句式Ⅰ发展趋势相反,随着语言的发展,这种句式逐步增多,直至连词“虽然”的形成而使这种句式趋于消亡。句式Ⅲ《左传》有2例,占其总数的28.57%;《史记》有11例,占其总数的47.82%;《魏书》有3例,占其总数的75%,(《魏书》另外1例,“虽然”是作为连词而存在的句式)。在我们调查的《杂宝藏经》、全唐诗、《敦煌变文集》里都没有这种句式。

6)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春秋左传·僖公十年》)

7)子则有赐而忠我矣,虽然,吾有语在前者也,终不敢失。(《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

8)林宗笑曰:“卿二人皆二千石才也,虽然,叔优当以仕宦显,季道宜以经术进,若违才易务,亦不至也。”(《裴注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二十七》)

9)欣言:“尔妄云知我,吾又何言!虽然,尔不顾余之厚德而忍为此,不仁甚矣。”(《魏书·卷四十六》)

④句式Ⅳ:S1,虽然S2’,S2。

句式Ⅳ和句式Ⅲ不同的是,“虽然”和S2’融合在一起,这是由于双音节化的影响及其文体的要求,这种句式在本土文献里不多见,但在佛经文献里常见。这种格式加速了代词“然”指代性的消弱,从而也就是加速连词“虽然”的形成。

10)迦叶念言:“是大沙门,乃神圣,虽然未及于道,不如我得罗汉也。”(吴支谦《太子瑞应本起经》,T3p481b1)

12)时瞿多弥语其父言:“阿爷莫愁,我当自作智慧方便,必使一人为我作主事理,虽然阿爷但且放女宽恣,我当自嫁。”(隋那崛多《佛本行集经》,T3p714b7)

另外,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句式Ⅰ、Ⅱ、Ⅲ、Ⅳ中的“虽然”,尽管“然”的指代性强弱不一,但“虽然”都是非直接成分,并且是作为一个句法结构(分句)入句,和S2组成一个让步复句,其格式可以概括为“虽然,S2”,其中的“虽然”是从句,代词“然”回指前分句内容,S2是承“然”转折。此外,在这种句式里,我们都可以在S2前加入一个转折连词,以“显示”[5](P32)前后分句之间的转折关系。或许,我们可以把能否加入转折连词作为“虽然”是否成词的标准。

⑤句式Ⅴ:(S1’,)虽然S1,(※)S2。

在句式Ⅲ和句式Ⅳ的跨语境地反复使用下,前分句S1’变得可有可无,即“然”的指代性消亡,“虽然”和后分句S1融合(fuse)在一起,不能用标点符号隔开,连词“虽然”最终形成了。如:

14)虽然我当随所知说,汝等当一心行不放逸法。(后秦弗若多罗《十诵律》,T23p80c1)

15)虽复离朱之明,犹不能穷而分之。虽然仲儒私曾考验,但前却中柱,使入准常尺分之内,则相生之韵已自应合。(《魏书·卷一百九》)

16)虽然不及相如赋,也直黄金一二斤。(唐王福娘《题孙棨诗后》)

17)虽然与朕山河隔,每每怜卿岁月孤。(《敦煌变文·王昭君变文》)

我们以例句(13)为例,分析这种句式中的“虽然”当为让步连词,而不是一个非直接成分:

由连词“虽”或“虽然”构成的复句其典型的格式是“虽然(虽)p,但是q”,这一格式所连接的p(按,p当然包括“然”,即“虽然”为非直接成分中的代词“然”)和q在语义上存在转折关系,即这一格式所连接的p和q之间,不是顺着p的趋势出现~q的,而是出现了q,于是就成为一种转折关系。周刚把这一格式归纳的预设为:

句式及频率 词组“虽然” 连词“虽然”句式Ⅰ 句式Ⅱ 句式Ⅲ 句式Ⅳ 句式Ⅴ文献(S',)虽然S, (※)S。左传 5 0 0 2 0 0庄子 1 1 14 12 0 0史记 4 2 6 11 0 0太子瑞应本起经 0 2 0 0 1 0裴注三国志 0 2 1 2 0 0魏书 0 0 0 3 0 1杂宝藏经 0 0 0 0 0 1全唐诗 0 0 0 0 0 76敦煌变文集 0 0 0 0 0 29…曰:“虽然, S。”S,虽然,※S。S,虽然,S。

p→M~q[6](P80)

根据以上分析,假如例句(13)中的“虽然”是一个非直接成分的话,那么“虽然”和“自持”之间可以断开,即形成“虽然,自持”形式,并且“然”和“自持”在语义上构成转折关系。但是根据语境,例句中的“然”和“自持”不能构成转折关系,构成转折关系的是分句“自持”和“不能禁制”,由此,此句中的“虽然”当为让步连词。例句(14)、(15)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验证“虽然”为让步连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句法形式的变化是促使“然”指代性逐步消亡的主要原因,即连词“虽然”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根据例句(13)、(14)和(15),我们认为连词“虽然”在中古汉语时期产生了③。也不是产生于唐代[7](P161)[8](P305)。

我们把“虽然”所在的句式及其频率列表如下:

说明:表格中的※,表示分句S2前的关联词,包括关联副词和关联连词。另外,《裴注三国志》里的句式Ⅰ,都是注者裴松之引用前代古书的例句,当不是裴松之时代的语言。

至于“虽然”语法化的机制,我们认为主要是在“取消分界”(boundary loss)[9]的基础上,经过重新分析(reanalysis)而最终形成的。下面试作分析:

当“虽然”是一个句法结构时,“虽”和“然”是两个独立的成分,两者之间存在句法分界,中间可以有短暂的语音停顿,如例句(18)。但是当“虽然”演变为一个连词时,“虽”和“然”的分界取消,经过重新分析而融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如例句(19)。

18)公又使人追之曰:“虽|然,必赦之。”(《礼记·文王世子第八》)

19)虽复离朱之明,犹不能穷而分之。虽然仲儒私曾考验,但前却中柱,使入准常尺分之内,则相生之韵已自应合。(《魏书·卷一百九》)

二、连词“虽然”的发展

让步连词“虽然”在中古产生后,迅速发展成一个常用的让步连词,特别是在韵文中,“虽然”均作连词而没有作词组的,如全唐诗和《敦煌变文集》里的“虽然”都是连词而不是词组,如:20)虽·然·经济日,无忘幽栖时。(张九龄《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

21)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于鹄《题邻居》)

22)虽然与朕山河隔,每每怜卿岁月孤。(《敦煌变文·王昭君变文)

23)虽然殿上尊高,老相亦复如是。(《敦煌变文·八相变(一)》)

在近代汉语里连词“虽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与之搭配的关联词的变化:明代以前,后分句的关联词都是副词,如例句(21)的“还”,例句(23)的“亦”;明代开始,出现了连词“但”和“但是”,形成“虽然……但是(但)……”格式,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如:

24)虽然说得有理,但不知西天路还在那里哩!(《西游记》第八十回)

25)虽然不比有本钱的客商,但是也要小心些。(《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26)沙漠里的动植物虽然不多,但是都有耐旱、耐渴的本领。

注 释:

① 详参胡竹安《敦煌变文中的双音节连词》,《中国语文》,1961年10、11月号。

② ※表示分句前的关联词,包括关联连词和关联副词等,下同。

③ 王力先生认为连词“虽然”产生大致是《红楼梦》时代,确定的时间太晚。具体论述是:“词组‘虽然’凝结成单词,用作推拓连词(让步连词),其意义只等于古汉语的一个单词‘虽’字。这是很晚的事情了。在《红楼梦》时代(十八世纪),有这一类的例子。”详参《王力文集》第十一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219页。

[1] 张 相.诗词曲语辞汇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 王 力.王力文集:第11卷[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3] 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节词的衍生和发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4]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 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 周 刚.连词与相关问题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7] 席 嘉.近代汉语连词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8] 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17-25.

Emergence of Syntactical ConjunctionSuiran

XU Zhao-hong,JIANG Ji-che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China)

The conjunctionsuiran(虽然)is a modern Chinese concessions in conjunction of the“typical member”.It,through the evolution of“non-word”to conjunctions,at the same time,represents a major source category.Syntactic structure is the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junctionsuiran(虽然).

conjunction;suiran(虽然);syntactic;evolution

G111

A

1000-2529(2010)02-0122-04

(责任编校:文 建)

2010-02-22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唐汉译佛经连词研究”[08YBB148];湖南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基金项目“汉译佛经连词研究”[09XGG01]

徐朝红(1975-),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蒋冀骋(1958-),男,湖南祁东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句法结构指代连词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解读
《基本句法结构:无特征句法》评介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自然语言中的指代技术的研究
构词派生:语义关系与句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