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南
王利芬从央视辞职创业,走过的创业历程十分典型,即不断调整思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调整战略方向。甚至在起步之前就已经调整得面目全非。这就是创业者的特点,以前对某个行业不了解,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好在由于投入不大,或还没有开始投入,调整的费用不高。让我们随着王利芬不断调整的过程看看新兴商业模式对创业的影响:
对标
对标已经成为一个大众词汇。即对着欣赏的行业标杆企业去做,想像总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那样的企业。当然,大家都关注在对标企业已经展示出的优秀一面,回避看起来不那么优秀的一面。就像王利芬会对标淘宝网,不会对标马云的长相一样。可对标成败的关键往往是很多对标者没有注意到的那个标杆企业的背景。
2009年4月,王利芬在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培训。这时候,她产生了一个令人激动的主意,做一个类似于淘宝的C2C网站。不同之处在于,淘宝是淘东西,卖有形的物品。而王利芬要做的是淘人们脑子中的智慧和经验。比如说,王利芬本人有多年电视人的经验,一个广播学院毕业的学生特別想跟她聊半个小时,愿意付她50块钱,然后两个人就相互打开视频。王利芬想,自己可以做这样一个平台,让众多的人不用跑来跑去。
对标淘宝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想法。淘宝代表了互联网能够做到的最先进的商业模式:提供平台。买卖双方在平台上自由交易,作为平台提供商,随着业务的扩大,利润相对后台管理成本呈现不成比例的高速增长。当然,淘宝后来也向为客户提供服务方向发展,这是后话。
王利芬对标淘宝的想法刚刚上线两个星期,就被自己掐死了。因为她虽然想得好,却没有做市场调研。实际的结果是,用户根本不愿意付费。“比如你跟我聊了半个小时,我觉得没有什么收益,这个时候你的时间也花了,可是我不愿意付钱。”
现实是网络平台运营对企业的运作要求非常之高,要求强有力资源整合能力、管理能力。在操作网络平台之前要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平台后,初始流量从哪里来?在流量没有上来之前,如何维持前期费用?
2、能创造核心竞争优势,树立足够的壁垒吗?
3、对于竞争环境有详细分析吗?
创业,资源优先
创业之初,资源比模式重要,看看创业者手中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是企业起步的关键。否则。空有好的模式,而没有资源支持,是难以起步的。
王利芬做调查,发现网友希望有更多的专业人士、知名人士跟他们讲,这样他们才愿意来。王利芬想,以自己的人脉关系,把那些人请来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这些人来多了,不就是网络电视吗?于是,她开始在新的方向上努力,最终成立了现在的优米网。
王利芬在此利用自己的资源用精良的电视制作团队打造内容。并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尤其是新媒体终端送到年轻人面前。从而打造一个精英阶层和中国年轻一代对接的媒体平台。而且通过以前的渠道,在创业初始就可以通过卖节目给其它媒体赚钱。
内容还是平台?
王利芬先是想做类似淘宝的网络交易平台,后来根据市场情况及自己的资源改为网站平台加内容提供商。
2009年,如果有人说要做内容网站,自己拍视频放到网站上面,大多数情况下会被人嗤之以鼻。因为新兴网站很少人愿意再拿钱在网站上产生内容。要做的是内容网站还是平台网站,都有必须面对的困难,当我们正视这件事,也就能清楚网站本身的“定位”。关键在于内容→读者动机设定→推动读者进入互动平台。其中“动机设定”的核心在于需求,而不是推广。如此建立良性的运作循环,才有网站成长有所动能的可能性。王利芬说她是一个乞丐,“在乞讨每一个网民的内心所思所想,完了之后我才慢慢从乞丐变成一个来实现我目标的人。”无庸置疑,作为内容服务提供商,增加黏性、提高价值是无可非议的。
立体传播,媒体驱动社群
王利芬以优米网为平台,呈现辐射式的立体传播。传统媒体结合新媒体,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以及互联网、手机终端、网络电视及机顶盒,实现全方位的媒体终端覆盖。采用的是媒体驱动社群的模式。而社群驱动媒体,几乎是当前以讨论区为基础打造出来的社群网站的呈现样貌,先是讨论区,壮大了以后转身成为媒体,得到更大的认同度以及高价位的广告。媒体驱动社群则刚好相反,先将网站塑造成内容推播网站,不论观者多寡,每天都会推播相当程度数量的内容,等累积到一定数量的读者以后,再来作社群经营。
社群驱动媒体最成功的案例就是FahsionGuide,从平面刊物到电视台无恐不入。当初FahsionGuide一开始也想走媒体驱动这条路,最后把钱烧到把主机搬回家,才又从讨论区东山再起。
相较于社群驱动媒体,媒体驱动社群这个方向可是难得多,优米网必须持续拍摄以专家为主角的视频。在优米网还没有足够流量之前,一是靠以前的人脉关系,二是要出钱邀请。优米网必须熬到有足够的流量,才能谈专家免费及广告收入。当然,立体传播的另一面也让王利芬有可能东边不亮,西边亮,即使优米网不赚钱,也可以通过卖节目给其它媒体先盈利。
王利芬的创业过程给我们以下启示:首先是“对标”一定要全面评估自己和对标企业之间的背景差异,这需要相当充分的资讯及专业水平。二是创业之初资源比模式更重要,但又不能让资源限制住了自己对模式的追求,尤其不能过分依赖已有的资源,而失去了建立追求资源的能力。第三是需要充分了解各种不同商业模式之间的差异和关键成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