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河
1.1 一般资料 来我院检测血铅水平在101.4~242.7 μg/L之间,自愿配合的1~12岁儿童60人(其中3人失访)作为研究对象,男37人,女23人。健康教育对象是入选儿童及其家长。
1.2 检测方法 干预前后各采静脉血一次2~3 ml,进行血铅检测。为避免外界铅污染,在采血铅前先用肥皂彻底清洗采血部位,继之用1%硝酸溶液洗消,然后再用吉尔碘消毒。血铅测定,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仪型号美国PE公司生产AA800。同时测定血常规及血钙、血锌、血铁水平。
1.3 诊断分级处理原则 参照卫生部文件(卫妇社发(2006)51号)《儿童高铅血症及铅中毒分级及处理原则(试行)》进行诊断,血铅水平100~199 μg/L为高铅血症;血铅水平200~249 μg/L为轻度铅中毒;血铅高于250 μg/L需配合药物驱铅治疗,不作为研究对象。
1.4 健康教育 依据健康促进的原理、方法及有关儿童铅中毒文献资料,制定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采用面对面的宣传与指导、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手段,对家长及儿童进行儿童铅中毒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卫生指导,并定期进行随访监督。二个月后复查入选儿童的血铅水平。
1.5 评价方法 ①铅危害防护知识知晓率评价:健康教育前、后,由家长填写铅危害防护知识问卷调查表,问卷包括环境中铅的来源、接触机会、进入人体途径、铅的危害、血铅增高的影响因素及铅中毒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方面内容,每方面涉及多个选项,每个选项设相应的分值,满分100分。填写结束后计算整个问卷得分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②行为改善评价:干预前由家长填写儿童生活、饮食习惯及卫生行为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手-口动作频度(包括啃咬指头、铅笔玩具等)、洗手(饭前、便后及玩耍后)、剪指甲、洗玩具和用品的习惯,是否常在工厂附近玩耍、家人在室内吸烟,家居环境及卫生情况等;是否有偏食、定时进食及牛奶、豆腐、水果、蔬菜等营养均衡搭配饮食等,并按不良习惯行为的程度或发生频度设不同分值4、3、2、1、0,得分与各项最高分值总和之比,为不良习惯发生率;依据调查结果进行铅暴露来源高危因素分析,及时纠正干预,2月后再次填写该调查表,统计得分,计算不良习惯发生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③血铅水平干预效果评价:检测接受健康教育前、后的血铅水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接受健康教育前同时检查血常规、锌、钙、铁元素等,健康教育结束后对结果异常者进行复查对比。
1.6 质量控制 组织固定的采血人员,统一培训,采血方法及材料保持一致。
1.7 统计学分析 用SPSS软件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对其进行铅暴露来源高危因素分析,对铅暴露高危因素及时给与干预去除;通过开展儿童铅中毒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卫生指导,使儿童家长及儿童对铅危害、铅中毒防护知识知晓率及防护意识提高,主动改善家居环境并督促儿童改变不良卫生行为及饮食习惯,均衡膳食,合理营养。经对比健康教育后血铅水平明显下降。
2.1 铅危害防护知识知晓率 本研究中,通过对铅危害防护知识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接受健康教育前铅危害识别率及防护知识知晓率很低,通过健康教育使儿童及其家长,不仅了解了可能存在铅危害的行业,也了解了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铅的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对铅的危害性及铅中毒防护知识知晓率也有显著提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铅危害防护知识知晓率
2.2 卫生行为、饮食习惯改善状况和防护意识变化 卫生行为、饮食习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不良卫生行为、饮食习惯发生率较高见表2。其中手-口动作占71.7%,不洗手进食及洗手不认真发生率高达81.3%,没有剪指甲、洗玩具和用品习惯的发生率达66.3%;偏食49.4%、不定时进食发生率高达62.7%。通过健康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儿童的不良卫生习惯和不当行为可促使铅进入体内。环境中的铅尘可在儿童玩耍时沾污双手,很容易随进食或通过习惯性的手-口动作进入体内,长久如此会造成铅负荷的增高。通过行为指导,特别是矫正手-口动作等不良的卫生习惯;促进形成勤洗手,特别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勤洗玩具和用品的健康行为,切断铅自环境进入儿童体内的通道。教育家长不在室内吸烟,经常开窗通风,用干净的湿抹布清洁室内灰尘。儿童餐具避免选用彩色图案和伪劣产品,儿童食品及餐具应加罩防尘。阻止儿童到交通繁忙的路边和铅作业工厂附近散步、玩耍。直接从事铅作业的家庭成员下班前坚持更换工作服和洗澡,不将工作服带回家中,更不要同儿童衣服一起洗涤。
儿童患营养不良,特别是体内缺乏钙、锌、铁等元素,可使铅的吸收率提高和易感性增强。通过饮食指导,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食皮蛋和老式爆米花等含铅较高的食品。培养儿童定时进餐的习惯,避免因为空腹加倍铅的吸收。注意膳食平衡及营养均衡,多吃含钙、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E丰富的食品,每天喝250~500 ml牛奶,增加锌、铁、钙的摄入,减少铅的吸收。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喝开水可以帮助人体内铅的解离和排泄。
表2 不良卫生行为、饮食习惯发生率
2.3 干预前后血铅水平评价 健康教育干预前60名研究对象血铅水平最高 242.7 μg/L,最低 101.4 μg/L,平均148.99 μg/L。统计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干预后被研究儿童血铅水平明显下降,血铅最高水平为179.3 μg/L,最低46.5 μg/L,平均100.94 μg/L(P <0.001),见表 3。健康教育干预前血红蛋白、血锌、血钙、血铁低于正常水平的分别有7人、9人、8人,6人,经健康教育及卫生、营养干预及补充微量元素,2月后复查血红蛋白及血锌、钙、铁均正常。
表3 血铅水平对比分析结果见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被机体吸收,对全身多系统和器官均有毒性作用[1],具有高蓄积性与多亲和性,对人体无任何生理功能,理想的血铅浓度应该为零。然而由于铅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我国铅和精炼铅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蓄电池制造 、合金、油漆、颜料 、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电力电子、交通运输、建筑、医药等行业。也正是由于铅的广泛应用,以致在空气、土壤、食品、餐具、玩具中都能寻其身影,觅其踪迹,铅污染状况已不容忽视。
儿童是铅污染的易感人群,超负荷铅主要影响儿童的智能、心理行为及体格发育[2~7]。环境铅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甚至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儿童铅超标的群体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也不利民族素质的提高。以往研究[8]表明,儿童血铅水平与居住环境、生活卫生习惯、饮食营养状况及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环境污染是人体接触铅的根本原因,因此控制环境中铅污染是防治铅危害的根本措施,但由于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在目前大卫生环境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变,不能完全避免儿童铅暴露的情况下,降低儿童血铅水平的最主要方法还是阻止铅进入儿童体内。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家长对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范意识较差,多数人认为只有铅作业工厂附近存在铅污染,不知道其实在生活中铅接触机会也很多;部分人虽知道铅对人体有危害,但不知道通过哪些途径进入人体,引起怎样的危害;认识不到不良卫生习惯和不当行为可促使铅进入体内,儿童患营养不良,特别是体内缺乏钙、锌、铁等元素,可使铅的吸收率提高和易感性增强。更不知道怎样去防治,甚至偏信某些媒体广告夸大宣传而产生恐怖心里,滥用一些“驱铅药物”,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很有必要通过健康教育进行干预。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消除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是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的桥梁,既有消除心理、社会和环境中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也有改变职工不良卫生行为和生活习惯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健康教育是预防疾病的最主要措施,居初级卫生保健八要素之首,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卫生保健措施[9]。它包括计划、干预及评估一系列活动,最终目标是促使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本项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健康教育,使家长及儿童懂得了铅危害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环境中铅的来源及哪些物质含一定量的铅,对铅危害识别率明显提高。认识到不良卫生习惯和不当行为可促使铅进入体内,儿童患营养不良,特别是体内缺乏钙、铁、锌等元素,可使铅的吸收率提高和易感性增强。增强防护意识,远离铅污染源,主动改善家居环境,进行行为矫正,特别是手-口动作的矫正,减少铅暴露,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切断铅自环境进入儿童体内的通道。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增加膳食中钙、锌、铁的摄入量以满足需要,对钙、锌、铁缺乏的儿童有针对性的补充,以减少铅在消化道内的吸收和铅在体内的毒性。
健康教育前后血铅水平的显著性差异来看,为期2个月的健康教育对控制儿童血铅水平有显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对普及防治铅危害知识,提高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及饮食习惯、降低血铅水平,减少铅危害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既行之有效、安全廉价的干预措施。
通过健康教育虽然能使儿童血铅水平有所下降,但离杜绝儿童铅危害的目标还相差甚远。由于传统观念和不良卫生习惯短期内难以改变,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工程。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主动培养健康行为,采取行政干预,加强监督,综合治理,控制环境铅污染,改善大卫生环境。随着人们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这方面的工作将越做越好。
我们衷心的希望能够通过我们健康宣传,使更多人能够了解铅的危害相关知识,和预防铅中毒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呼吁全社会关注,民族的健康要靠大家来维系,只有通过国民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民族的全体素质得到提高。
[1]何凤生,王世俊,任引津.中华职业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15-226.
[2]吕京,张丽丽,戴耀华,等.低水平铅暴露对1~3岁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及干预指导.卫生研究,2002,31(1):4-6.
[3]何江,冯英.铅污染对儿童智力危害的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1999,20(4):316-317.
[4]熊海金,雷晓燕,赵一方,等.儿童血铅水平与智商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731-732.
[5]刘艳红.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与行为关系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1,22(1):9-10.
[6]孙增荣,吴丽娜,任大林,等.天津市学龄儿童尿铅与智商、学习成绩及在校行为关系的研究.环境与健康杂志,2002,19(1):42-43.
[7]谭美珍,陈咏冲.儿童身高与血铅关系的临床观察.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0,7(3):51-52.
[8]张帅明,戴耀华,谢晓桦,等.中国15城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现状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9)651-654.
[9]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人人健康全球策略,日内瓦:WHO.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