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建立,拉开了广西科技发展的序幕。
《广西农业科学技术10年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发布,7月,育成矮杆、中熟、高产早稻良种“广选3号”。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西农业科技在诸多单项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
自治区颁发《关于科技单位、科技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承包的暂行规定》,将科技作为生产力的动力进一步发挥出来。
桂林、南宁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税收政策的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
广西建立8个自治区级科技开发中试基地(化工、冶金材料、塑料改性、计算机软件新技术、新光源、水牛业、林化、农作物育种)。同年4月,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八五”星火计划实施纲要》,12月,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决定从1992年起每年1月举办“广西科学技术活动周”。
广西举办首届科技活动周和1992年广西科技成果展览会。活动周的主题是: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面向”、“依靠”方针的落实。
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七个关于激励科技人员的配套科技政策。
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广西科学技术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纲要》,为未来15年广西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治区科技领导小组成立,同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审议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获得发布。
3月,全区科技与经济结合工作大会在南宁召开。6月,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颁发《关于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新突破的若干规定》和《关于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新突破的总体方案》。
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广西创新计划(2002~200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办法》。
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若干规定》。
同年11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科技部主办,广西科技厅承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科技专题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题展”开幕。同年12月,广西列为全国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
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广西创新计划(2005~200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同年10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部主办,广西科技厅承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科技专题展—“先进适用技术专题展”开幕。
2月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提出《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广西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
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与科技部签订部区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并召开了第一次会商会议,确定了共同推动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平台、特色优势金属及新材料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基地和北部湾生物质能源作物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基地建设(简称“一平台两基地”建设)。
4月,科技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部区会商第二次会议。在继续推进“一平台两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了“共同推动科技支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和“共同推动亚热带动植物抗冻技术研究”两个新议题。
甘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南宁市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首个甘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月,“袁隆平东盟农业科技博览园”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东盟分中心”的成立推动“中国超级水稻”走向东盟,走向世界。11月木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广西组建成立。12月,广西出台《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广西油茶产业发展。
中国罗非鱼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在南宁成立。6月,广西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暨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启动仪式在南宁举行,7月科技部与广西部区工作会商第三次会议在南宁举行。8月,广西粮油食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