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研究

2010-08-24 07:38:46吕文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危险源事故实验室

吕文

(福建省中心检验所,福建 福州 350002)

安全是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永恒的主题之一,是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共同愿望。安全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每一时刻都离不开,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1908~1970)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分为五个层次,他将人的安全需求放在生理需求之上,可见安全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何等重要。尽管大家处处讲安全,人人话安全,但是安全事故还是不时出现。在2009年11月21日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发生造成108人死亡的爆炸事故,又一次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敲响了安全的警钟,血的教训再一次提醒我们忽视安全可能造成的恶果。重大安全事故的骤然发生,引起全社会对安全的关注和思考,在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活动范围是否存在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是否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有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我们认真查找一下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故就可能发现,确实检测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是被我们日常的繁重工作压力下挤出了我们关注的范围,尽管我们是作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机构,但是我们的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安全防范和安全管理越来越远离我们的视线,我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淡薄。而近几年来检验实验室的安全事故还是不时地出现,从2001年上海在进行试验的龙门吊倒塌致使36人死亡,到2006年的西安交通大学绝缘材料实验室的燃烧爆炸;从甘肃窑街某检测检验有限公司化验室的钢瓶爆炸导致8人死亡事故,到本省某工程无损探伤检测实验室工程检测人员高空跌落致死事故等等,一个个血的教训触目惊心,这些安全事故都给实验室人员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如何避免这一个又一个的损失和悲剧,是我们每一个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应该认真思索和探讨解决的问题。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

为了安全,国家制定了许多直接和间接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消防法》等法律对安全生产的各项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检测实验室最直接相关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22条规定,所有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过省以上政府部门的考核方可开展检测工作,而这个考核的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第5.2.3条规定:“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安全作业管理程序,确保化学危险品、毒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压、撞击、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在该准则的第5.2.6条还规定:“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此外,在实验室管理所依据的国际标准ISO/IEC17025:2005中第5.5.6条要求“实验室应具有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和有计划维护测量设备的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可见多项与检测实验室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都对实验室提出了安全的要求。

虽然各种法律法规、准则和标准对实验室提出了一系列安全管理要求,但是为何检测实验室还是经常出现不应有的安全事件和事故呢?作为检测实验室内的人员应该如何防范这些安全问题的发生?为了解决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系列问题,有必要对实验室安全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寻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三、安全管理方法的建立

(一)检测实验室安全事故起因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循,检测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有其因果性的特点。我们根据事故发生后残留的各种事故信息,经过认真分析、细致推理和科学判断,大部分可以得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过程,从中找出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相关知识,并用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因此,有必要研究清楚检测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各种起因、不同表现形式以及各级因素的危害类型,从而探讨各种消除、控制事故发生的方法。为此,我们应该确定检测实验室的活动过程和人员,找出每个活动环节可能产生不安全的因素,进而控制这些因素,而实现检测活动的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经过对各类实验室事故的系统分析,我们发现在检测实验室安全事故起因中,人为因素占据了主要地位。正如台湾慈济大学实验室安全卫生教育训练教材介绍,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比例为98%。而实验室内人员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工作麻痹大意和不按照规程操作是导致检测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尽管检测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实验室内人、物、环境诸方面因素交错反映的结果,但是人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解决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我们首先应找出检测实验室内的不安全因素即危险源,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二)危险源的识别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见人的因素是安全事故的主要起因,为此,危险源的识别应紧紧围绕着检测实验室中人员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确定到底我们进行的每一项检测活动环节有那些危险源,在开展工作之前就找出这些危险源,分析这些危险源的发生几率和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以便找出控制或防止这些危险发生的办法。

对于检测实验室检测活动常见的过程是样品的抽取、样品的接收、检测样品的传递或运输、样品的制备或准备、检测活动展开、检测设备的使用、检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检测报告的完成、样品的整理与归还客户等等。这些过程可能根据不同的检测专业领域有差异,也有可能因为不同的检测人员、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环境条件和试验场所会有差异,甚至可能因为检测时间紧急或不紧急有差异,而这些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源。

如何识别我们进行的这些活动的危险源,是我们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因为危险源可能是来至多方面的,他们可能是来至物理性的伤害,如机械、电击、噪声、温度(烫伤或冻伤)、辐射和粉尘等伤害;也可能是来至化学性的伤害,如火灾、爆炸、化学危险品中毒和灼伤等伤害;也可能是来至生物性的伤害,如微生物、致病菌和病毒、动物和植物对人体的伤害;也可能来至是生理、心理和行为的伤害;也可能是上面几方面的组合造成的伤害等等。因此,在危险源的识别时应仔细分析每个工作环节的各种可能,尽可能地找出所有危险源,这样才能为防止危险或事故的发生创造条件。

(三)危险源的分析和风险评估

找出了那么多的危险源,是否要对每一个危险源都进行排除或治理以后我们才可以进行检测工作?如果如此我们的工作成本和效率能够保障吗?是否有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很显然,我们检测实验室不可能等每一个危险源都排除或治理以后才进行我们的检验工作。检测实验室只能找出既能够按时按量地完成我们的各项检验工作任务,而又做到在完成检测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保证安全。为此,我们应该对每一个危险源进行认真分析,区分出我们识别的每一个危险源那个是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不可接受的危险源,那个是可能造成人员损伤和财产损失的重大危险源,那些是可能造成一般损失的一般危险源,确定这些不同危险等级的危险源,就可以为下一步的危险源控制创造条件,实现将有限的时间、经费和资源投入到最合适和恰当的危险源控制环节中。

引入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是比较好的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解决办法,这种方法通过对识别出的每一个危险源,先确定它的发生几率,危害大小,再评估出这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的危险源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从而实现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到安全管理与控制的实处,也就是将主要精力和资金投入的关键的控制环节,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

在检测实验室如何进行安全管理?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头绪,在检测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时,首先应确定我们所要控制安全的检测活动范围,明确控制的对象和过程。再针对这些对象和过程查找出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确定其适用的条款,并相应地制定出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程序和规章制度。第三步就是对确定的控制范围进行危险因素的查找,建立危险源清单和控制目录。第四步是对查找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分别出那些是不可接受的危险源、那些是重大或严重的危险源、那些是一般或轻微的危险源。第五步是对所确定的不同类型的危险源进行不同的控制,从而达到可以安全开展检测工作的目的。

要实现这些完整的活动,在检验实验室内应建立相应的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的领导人、具体负责部门和人员,明确各个检测实验室管理层次人员的安全责任。再按照上面的五个步骤开展安全管理活动,并定期根据自己所进行的检测活动开展危险源的识别,建立各个过程和整个实验室的危险源目录,且评估出每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确定各个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对于那些不可接受的危险源一旦出现,就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在完成不可接受的危险源的排除之后方可恢复。对那些重大或严重的危险源应制定专门的管理方案加以控制,明确控制的责任人、控制的方法、采取的措施(防护或隔离等)和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等等。而对那些一般危险源,可以通过人员培训、日常的安全管理制度和防护措施落实等方法进行控制。

对于不可接受的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可能产生的危害还应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以防止在事故发生时处理不及时可能产生的次生伤害。在建立这些应急处理方案时应考虑到应急情况的领导责任人、应急处理程序、应急处理方法、应急处理联络方式和急救支援部门(如消防灭火、医疗救护、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部门等等)。对这些的应急方案还应定期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演练,以保证其发生时能够得到正确的实施。

四、安全管理方法应用实例

按照已经建立的管理模式,我们在综合检测机构进行了相应地验证,首先在原有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修订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程序文件,并在相应专业领域进行了安全管理方法的验证,下面就以电子产品检测实验室进行了实施验证情况进行说明。

电子产品检测涉及的主要活动过程有样品接收搬运、样品的放置及准备、测试设备的准备、样品的接线、仪器设备操作、检测工作开展、停机和试后样品处理等,主要的活动内容有:

(一)样品接收和搬运:试验前样品接收、人工或借助工具(车辆)进行样品的搬运。

(二)样品的放置及准备:试验前样品的放置及待试准备(拆卸包装、连接附件等)。

(三)测试设备的准备:包括正确地连接电源、正确连接测试设备、合理选择设备量程、操作场所的绝缘防护、设备通电预热、点检和自校。

(四)样品的接线:包括样品与电源的连接和样品上连接测试传感器或直接连接测试设备。

(五)仪器设备操作和检测过程开展:进行样品的电性能测试、电气安全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可靠性测试或稳定性测试等等一系列的操作。

(六)停机:试验至标准规定时间或状态,记录测试结果数据,切断测试供电电源。

(七)试后样品处理:拆除样品接线,对拆开外壳的样品进行重新安装,样品归还到样品库和退还给客户。

对以上每项活动分别从物理方面、化学方面、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行为方面,以及他们的组合可能产生的伤害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列出危险源的清单,确定每个危险源的发生几率、危害程度,再评估出对应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为了说明,在本文的附表1中给出音视频产品部分安全检验活动的危险源和风险等级评估实例的清单。

识别出各种危险源和评估出相应的风险等级之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分别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危险源进行控制,对那些存在严重危险的危险源制定出专门的控制方案,通过增加防护措施和手段,改进检测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来消除和避免严重危害的发生。而其他的危险源可通过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制度和防护措施加以控制,促进检测工作人员提高安全意思,严格按照检验指导书和设备操作规程开展检测工作,从而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降低到最低程度,实现整个检测过程的安全操作。

五、结束语

在21世纪的今天,政府和人民对安全问题日益关注,相应法律法规日趋完善,这就对我们的检测实验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实验室应更加关注实验室内的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求在检测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危险源影响分析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实施运行检查,从而降低实验室的风险和安全成本。

本文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能够适用于各类检测实验室在进行检测时的安全管理,运用本方法可以建立一套适用于各种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这种方法具有实施简便可行的特点,可以结合已有的管理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安全管理。虽然各实验室的检测活动领域及活动范围的不同,但都可以根据各自实验室特点,按照自己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利用这种方法建立适用于自己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可繁可简,只要切实运行便可得到有效的安全管理效果。

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的完善和发展离不开现代管理理论的支持,本方法借鉴了风险管理、预防控制、持续改进和系统科学的理论,按照本方法实施将有利于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状况改进,使有限的资源和资金用到关键的控制环节,从而促进安全管理水平和绩效的全面提升。

附表1:音视频电子产品安全性能部分检测项目的危险源与风险等级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2006.

[3]ISO/IEC 17025:200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4]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5]何晋浙.《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技术》.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危险源事故实验室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学中文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废弃泄漏事故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
小恍惚 大事故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8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江西建材(2018年1期)2018-04-04 05: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