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辉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在决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在不足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身有明显而独立的病因,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较高。青年男性高于女性,中年女性高于男性。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多。所以,把高血压的定义及流行病学首先讲给那些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让他们有所了解。
从2004年3月到2007年8月,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区及周边的农村牧区,对当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咨询讲座13期,参加的患者男382人、女246人,最大年龄是92岁,最小年龄是14岁,宣教前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率很低,尤其农村及牧区的患者(表1~表3)。
表1 628例患者的基本情况
从表2中看出,干预前后实验对象的血压、血脂、胆固醇及体质量变化,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血压。血脂、胆固醇P<0.01,体质量是指标P<0.05。
通过宣教、住院观察与治疗,628例患者对高血压病都有所了解,认知程度逐渐提高,能够配合医师护士正规遵医瞩用药,定期检测血压,随访收到满意效果。
准确测量血压对于建立高血压的诊断非常重要,请遵循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患者要坐在椅子上,背部有支撑,胳膊裸露,并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应在休息5min以上,然后进行测量。触及动脉,并应用大小合适的袖带。最好应用水银柱血压计。度取数值要进行2次以上,每分间隔2min,然后取平均值。如果前2次所读取的数值差异超过5mmHg,那么还需再进行测量。其次,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需要记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收缩压的增高可能是导致脑卒中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肾脏疾病进展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收缩压的测量和控制应给予更高的重视,在则,当最初发现血压增高时,需要在1周内再次进行2次核实,当平均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时,高血压患者最好能多次测量血压后再确定。
2.2.1 一般表现
原发性高血压通常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多年无症状,偶然发现血压升高,少数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被发现。多数有头痛、眩晕、气急、疲劳、心悸、耳鸣等症状,但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一般得知高血压后才注意到。听诊可有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长期持续高血压可有左心室肥厚并可闻及第四心音。初期只是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后血压暂时升高,随后恢复正常,但白天与夜间血压水平仍可有明显的差异。后期的临床表现常有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
2.2.2 高血压急症危象时,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视力模糊、气促、心绞痛、心动过速等为高血压危象的表现,剧烈头痛、呕吐、以至失语,偏瘫等为高血压脑病的表现,如发现上述症状,及时告之医护人员。
2.2.3 并发症
血压持续升高可有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
表2 60例实验对象干预前后情况比较
表3 两组高血压发病率、残疾率、病死率比较
每2个月1次在社区为干预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等咨询活动,除测血压外,还进行面对面有关高血压知识的宣传咨询,每3个月举行1次健康讲座,讲解高血压前期的定义,发展方面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肥胖、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盐、低纤维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影响,并发宣传资料,强化教育以个别指导为主,每周上门探访1次,或通过家属及患者的双向交流,了解患者的运动与饮食的掌握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问题确定该个体健康干预中实施重点与薄弱环节。
4.1 合理膳食
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的饮食,以植物油为主,减少含饱和脂肪酸的肥肉和肉类制品,动物内脏含胆固醇高,应少吃,多进食高维生素食物,补充食粮的蛋白质,摄入足量的铁、镁、钙,每日限盐不超过6g为宜,豆制品、苹果、西红柿、柑桔、新鲜乳类。忌饮咖啡、浓茶、酒类刺激性食物。蔬菜如芹菜、洋葱、大蒜、海带、紫菜、木耳、菠菜、胡萝卜等降压食品摄入较前增加,提出每人每日食谱:“1234567即1个鸡蛋,200mL牛奶,300g食物、饮食4原则,粗细搭配、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500g新鲜蔬菜、水果、6~9g盐、1杯水、向干预对象讲解膳食指南八原则,合理膳食口诀。高血压防止21点,彻底改变以食肉为主的习惯。
4.2 减轻体质量,注意活动
肥胖者降低体质量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症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可通过降低每日热量及盐的摄入,加强体育活动等方法达到。运动不仅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6~7mmHg),且对减轻体质量,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利。早期活动避免过劳,注意休息;晚期合并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尿毒症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缓解期提倡适当活动,如做操、散步、太极拳等,以控制体质量,静息血压下降。
4.3 避免精神紧张及不良刺激,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定期到门诊复查。如有下列情况,及时来院就诊:突然头疼,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或服药过程中出现血压突然升高,低血压,低血钾等症状。
用药选择:凡能有效控制血压并适宜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合理的选择,包括不明显的副作用,不影响生活质量等,坚持长期服药,治疗剂量与用量因个体化而定。药物治疗的对象是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及不能手术或手术危险大,术后血压仍未正常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5.1 合并心力衰竭者,宜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如卡托普利、依纳普利等。
5.2 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者,宜选者利尿剂,长效二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尼莫地平、硝苯地平等。
5.3 合并糖尿病、蛋白尿或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非肾血管性),可选用ACEI。
5.4 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可选择无内在拟交感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或ACEI,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选择钙通道阻滞剂。
5.5 对伴有脂原代谢异常的患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不宜用α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
5.6 对合并志气管哮喘、抑郁症、糖尿病患者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痛风患者不宜用利尿剂,合并心脏起搏传导者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5.7 对于轻度、中度高血压患者宜从小剂量或一般剂量开始,2~3周后如血压未能满意控制可增加剂量或换用其他类药,必要时可用2种以上联合治疗。较好的联合用药方法有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于ACEI或血管紧张素H2受体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与ACEI,a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可减少每种用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而降压作用增加。
5.8 对急症或重症高血压治疗:迅速降压,以静脉给药最为适合,需住院治疗,严密观察,根据病变变化随时改变药物所需使用剂量,通常是药有硝普钠、硝酸甘油、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用这些药物的每一种都必须在医师、护士的监督下用药。
6.1 一般高血压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必急剧降压,以缓解有宜,同时血压不宜降得过低而影响心、肾供血,以140~90mmHg为宜。密切观察血压,测量压每日2次,定时间、定部位测量,避免误差,必要时测两上肢对照,许多降压药,如二吡啶等,均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常于患者坐起,战立起时发生,嘱患者变换体位时动作应慢,战栗时间不宜过长,如出现时应立即平卧,以免突然倒地发生意外。
6.2 长期服药治疗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停药综合征,即出现血压迅速升高,交感神经性增高的表现,如心悸、烦躁、多汗、心动过速等;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可出现心肌缺血发作及严重心率失常。
6.3 使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时,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压调节给药速度,由于该药对光敏感,需新鲜配制。输液瓶需用银框或黑布包裹。
由于血压水平与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呈线性关系。干预后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基本普及并能很好配合本地区医师的强化教育,部分性格急燥及抑郁的患者通过社区医师心理指导情绪趋于稳定。因此,有效的治疗使血压降低至正常范围,即降到140/90mmHg以下,老年人也以此为准,对中青年患者(<60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患者,治疗应使血压降至130/85mmHg以下。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一旦确立,需终身治疗。通过健康教育,患者认识到非药物治疗也很主要,保持健康的心态,减少精神压力和抑郁,戒烟、酒。经过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可以逐渐减少降压药剂量,但一般需长期用药。患者能够认真坚持用药,定期来院复查,效果满意。
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为患者详细讲解高血压的观察与治疗,使患者懂得如何预防,观察与治疗护理,本次经过3年的行为干预后,干预对象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膳食结构,饮食习惯,运动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对强化教育的配合力度都有变化,有效控制高血压发病率、病死率是有效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能够认识按要求去做的患者收到满意的效果,确保健康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