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丰玉,张 莉,张淑芬
(栖霞市水利局,山东 栖霞 265300)
栖霞市地处胶东半岛中部,总面积2016.02km2,耕地面积 50216hm2,其中成龄优质果园 43330hm2;辖 953个行政村,62.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69万人;2007年末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3199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45879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6846万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866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果业大市。
栖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25亿m3,可利用量3.16亿 m3,其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1.97亿 m3,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1.19亿m3,全市多年平均缺水1594.5万m3,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科学合理地利用上级补助资金建设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发展节水农业,成为栖霞市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举措。
到2008年底,全市共有各类水利工程近8000处,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28座、小(二)水库183座,机电井6121眼,扬水站328处,永久性拦河闸坝300多处。
2005~2007年,栖霞市共利用中央和省财政小型水利补助资金236万元。其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扶持资金156万元、节水灌溉补助资金80万元。
2005~2007年,栖霞市利用小型农田水利和节水灌溉补助资金新建平塘、大口井等小型水源工程15处发展规模化风力扬水灌溉3处、安装风能灌溉设备4台(套);发展果园低压管道灌溉1307 hm2。
2.3.1 重推广轻实效
自国家鼓励扶持发展节水农业,实行节水灌溉补助政策以来,栖霞市积极推广应用内镶式滴灌、重力式滴灌、微喷灌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节水灌溉工程,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但部分工程由于投资大、难管理等原因,再加上部分设备对水质要求较高,使用操作程序较为繁杂,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堵塞、出水不畅等问题,导致整个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实际使用效果受到限制,效果不很明显大多数在使用几年后被废弃。
2.3.2 重建设轻管理
以往建成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归农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统一管理使用。自国家实行税费改革和取消“两工”以后,大多数农村的集体经济越来越薄弱,逐渐失去了对水利工程日常管理和维修维护的能力。管理主体缺位,使大部分水利工程处于“有人用、无人管”状态,老化失修严重,工程的综合效益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栖霞市丘陵区面积970.31 km2,低山区面积 742.km2,平泊区面积 303.01km2;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48.31%、36.84%和15.03%。43330 hm2优质成龄果园中约30300 hm2需提水灌溉,按每亩果园年灌溉5次,每次灌溉水量40m3计算,年需提水 9090万m3,亩均灌溉成本在100元左右。为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栖霞市水利部门结合境内山多、沟多、小水源多的特点,以“小农水”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水利联合体为依托,大力推广不消耗常规能源的风能灌溉技术。2005~2008年,全市安装应用风能灌溉设备41台(套),先后建成桃村镇唐家沟、西城镇长岭和唐家泊镇上牛蹄夼三处风能灌溉集中应用工程,风能灌溉面积达到了1307 hm2,年可节约灌溉成本200万元。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坚持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采购。项目立项前,由水利、财政部门共同对项目进行论证,对工程方案进行审查,认真研究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立项后,由具有专业资质的节水技术服务机构统一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工程建设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由节水技术服务机构按照行业标准统一采购,由市、镇、村三级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再由节水技术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安装。在组织实施地下低压管道安装等隐蔽工程时,每个轮灌片的管道安装完毕后,先进行试水,经市、镇、村三方代表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回填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为加大对小型水利补助资金项目的统一协调、调度力度,栖霞市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水务局、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各镇(街、区)行政负责人和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把上级补助的小型水利建设项目作为项目所在地的行政首长标志工程,强力推进实施。水利、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依据部门职责,负责核实工程量、评审工程造价、拨付资金和跟踪审计,同时采取专户储蓄、专人管理、报帐制等措施,全面规范小型水利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加强监督检查,有效杜绝补助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挥霍浪费现象,确保了拨付或下达的小型水利补助资金完全用于已定的水利工程项目。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投资小型水利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解决农村水利投入不足的问题,栖霞市水利部门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水利联合体,由农民共同出资,建设共同受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新机制。农民水利联合体通过《农村水利联合体章程》和《村级水利协会章程》,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和联合体成员的责、权、利,形成了“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建管机制,不仅强化了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维护和运行管理,而且有效发挥了小型水利补助资金“以少带多”的激励引导作用,拓宽了资金投入渠道,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长足发展。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生产条件的重要设施之一。合理的确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机制和工程模式,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急需的工程上,使得工程效益发挥最大化。这种发展水利联合体的新机制是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实用的有效措施,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