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茹
迪拜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是一个融合了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和南亚文化的新兴城市。作为一个阿拉伯国家,迪拜的国教是伊斯兰教,绝大部分居民是穆斯林,尽管随着石油带来的经济的极大发展迪拜已经成为全球最新最宏伟的建筑试验场,在这里架设着全球20%的起重机,充斥着各种风格不同的新建筑的广告,但是其建筑风格,尤其是传统建筑的风格归根到底受到伊斯兰教的极大影响,表现出了鲜明的特征。
622年,在阿拉伯半岛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经过漫长的扩张和融合过程,到8世纪东及印度,西到西班牙,版图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广大地区居民都普遍皈依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教规严明,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上整个地区当时同样处于封建化早期,地理环境有许多共同点,所以各地的文化和风尚习俗渐渐有了很多的共同点。共同的伊斯兰文化形成过程中也形成了共同的建筑特色。
伊斯兰教世界的建筑有一般的共同点,例如,清真寺和住宅的形制大致相似:喜欢满铺的表面装饰;普遍使用拱券结构,拱券的样式富有装饰性,即使是用梁柱结构的木建筑,也往往模仿拱券的外形等等。其形式多样的叠涩券,彩色的琉璃砖镶嵌高耸的克朗楼等等,起源可追溯到古代西亚洲,并直接受到古波斯萨桑王朝建筑的影响。在阿拉伯帝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印度的弓形尖券和精工细镂的雕刻又大大丰富了它,使它成为建筑历史中一个综合有东西方文化的独特体系。
清真寺建筑在整个迪拜传统聚落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传统的街区均以清真寺为中心。清真寺不仅使社会各阶级人士享有平等的与上帝对话的机会,也是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中心。
根据伊斯兰教义的有关规定,妇女除手脚外,全身都是羞体,所以她们外出时,包裹在严密的服饰中,因此对民居的生活私密性也就有了较高的要求。迪拜民居空间布局中的私密性特征体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方面是绝对封闭,其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比较简单的方式,即房间开窗较少或开小窗,另一种是窗户一般为双层,内层为玻璃,外层为不透光的板窗,夏季白天关上板窗可以保持室内阴凉。另一方面是相对封闭,即所有房间都朝向一个封闭的内院,门窗都朝向内院开,外墙几乎是实体,封闭的内院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小气候。同时封闭的内院也满足了伊斯兰妇女的私密性要求,因此,伊斯兰教建筑法规规定必须在楼梯屋顶四周挂上幕帐或建上护墙(女儿墙),以免室外的路人窥视室内或者室内的人直接注视路人。
1)独一论与建筑装饰的抽象性特征。独一论是伊斯兰教五大信纲的第一条,即信仰安拉为独一主宰。这对于建筑尤其是装饰形成了强烈的规定性。因此,迪拜传统民居的装饰主流可以说是非具象的、多为抽象性的、平面性的纹样,在装饰题材中完全排斥人物、动物的图案,仅限于植物,几何纹样以及文字装饰。即使是以植物的花茎叶为题材,也要尽可能的取消其立体空间感,使之变成完全在平面上展开的图案。迪拜民居装饰风格中的抽象性特征即源于此。2)两世论与装饰的丰富性。伊斯兰教的两世论是其关于现世生活与死后归宿的理论观点,其将今世的现实生活视为人的旅途,将后世视为人的归宿,倡导两世并重。反映在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关注上,最重要的就是建筑装饰的丰富性。装饰在伊斯兰建筑上的作用十分突出,几乎找不到建筑的哪个部分是未经装饰的。在迪拜传统民居的装饰体系中,建筑空间的木雕以及石膏花饰手法多样、内容丰富,室内外遍铺彩妆。3)对宗教建筑装饰艺术的承借。首先表现在装饰手法上,迪拜传统民居中许多装饰手法的应用来源于对宗教建筑,即清真寺的借鉴。比如前文的木雕及石膏装饰。其次是装饰构件对宗教建筑的承借。伊斯兰建筑中,券和穹顶多种多样的花式是其重要的特征,拱券的出现和材料是密不可分的,在以清真寺为首的纪念性建筑上,大多是砖块和石块建造的,重力的作用使横梁必然产生曲面结构,因此结构上不得不产生拱券。应用到迪拜的传统民居上,拱券常出现在前廊部位,但已经除去了原有的结构功能,单起装饰作用,并进一步提炼成装饰母题,频繁的用于墙面的壁龛,壁饰以及各种构件的线脚装饰中。
1)绿色。绿色代表生机,它宁静安详而富有生气,是迪拜民居装饰中使用最广泛也最为重要的色彩之一。在伊斯兰教诞生的沙漠中,绿洲是生命希望和力量的源泉,喜欢绿色是伊斯兰的传统之一,这一宗教文化传统影响到迪拜民居装饰中较多的使用绿色,显出迪拜民居强烈的民族感情和虔诚的宗教心理。
2)白色。穆斯林对白色的崇尚具有双重文化含义,一方面源于其发源地炎热的气候,为了避免太阳辐射,保持身体居室的凉爽,人们形成了缠白巾、着白袍、住白屋的习俗,沉淀成了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识。另一方面,伊斯兰教义对纯洁洁白的概念,反映到民居建筑中便形成了迪拜民居建筑装饰以白色为主。
3)蓝色。蓝色轻重适中,基调欢快轻松,迪拜民居中常用浅蓝色装饰内外墙,这在其他民族的建筑装饰中是很少见的,反映了迪拜民居装饰色彩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含义。
突出表现在内向性庭院的使用,它满足了改善室内小气候,创造绿荫和阴凉的要求,也给置于其中的人们创造了交流的场所。在迪拜这种带有内院的建筑形式不仅用于住宅,也广泛的应用于公共建筑中。
以风塔为例,风塔是这个地区特有的建筑元素,它外形优雅,除了具有美化装饰屋顶,丰富城市天际线的装饰作用外,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高耸的风塔就像个风管把捕捉到的风源源不断的送入底下的房间,居民的床或者坐席区域通常布置在风塔的正下方,以便居民享受到来自上方的冷风,冬天这些风塔的塔顶常覆以木支架以防雨淋。风塔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街区中呈现出的单调划一的立面形态,呈现出丰富的城市天际线。
在伊斯兰风格建筑中由于结构需要而设置的拱券,以及清真寺中用于塑造庄严气氛的密柱依然出现在迪拜建筑中,尤其是酒店,宾馆等公共建筑。它们的运用已不再是结构或者创造氛围的需要,而是作为一种符号,唤起人们对古典回忆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是旅游景点特有的风景。
人类的建筑文化是人类在与大自然不断抗争及协调的漫长社会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地域性宗教民族的民居文化更是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了解迪拜建筑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才有可能对迪拜民居的传统特色,地域风格,空间布局,形态构成以及装饰艺术给予正确的分析,认识与理解尊重,并进而在迪拜纷繁复杂的现代建筑中摆正立场,给予客观的评价。
[1]冉建银.浅谈伊斯兰建筑[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2(8):41-47.
[2]赵坤利.从骨子里透出圣洁的建筑——伊斯兰建筑品鉴[J].环球建筑旅行,2003(7):12-15.
[3]周 强.浅谈伊斯兰教对伊斯兰建筑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7,33(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