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珠 冯志成
蕉门河整治工程位于广州市南沙地区,是蕉东围的一条主要排水通道,自南向北贯穿蕉东围,南通过蕉西闸与蕉门水道相连,北通过蕉东闸接小虎沥,水道长约6 260 m。蕉门河对蕉东围的灌溉、排涝、水运和改善围内水质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蕉门河现状防洪、防潮、排涝标准偏低,严重影响黄阁镇区域经济的发展,一旦发生台风暴潮,洪、潮、涝灾害损失将十分巨大。整治工程的工程项目主要包括:1)新建蕉东、蕉西泵站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2)堤岸整治工程,蕉门河闸外堤防工程级别为1级,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闸内堤防工程级别为 4级,按 2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3)蕉西水闸加固工程,将其设计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主要建筑物级别由3级提高到1级。
拟整治的蕉门河河宽50 m~130 m,泥滩宽阔,低水位时见泥滩宽10 m~20 m。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相邻高潮与低潮的历时不相等,年最高潮位多出现在汛期,最低潮位出现在枯水期,涨落潮历时一般为 6 h~8 h。工程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1.6℃,年降雨量达1 600 mm,多集中在 4月~9月。
工程区内现状地面高程较低,属河海堆积地形,区内地势开阔平坦,水网密布。根据地质勘测钻孔资料揭示,场地范围由第四系海陆混合沉积的淤泥、淤泥夹粉砂、粉土、粉质黏土及砂类土组成,区内地层流塑状淤泥和松散状的细粉砂广布,其中淤泥、淤泥质土厚达15 m~40 m。
堤防工程堤型选择为土堤,护坡形式以植被护坡为主,土体填筑选择在枯水期进行,不考虑修筑围堰或导流。
蕉东、蕉西泵站均修建在堤围内,由于蕉东、蕉西泵站出口在外河堤防外河侧,蕉西泵站引水渠进水口在闸内河侧,施工时需修筑围堰,但不需导流。蕉西水闸加固利用旧闸作施工围堰,由蕉门河、蕉东闸及泵站导流。
根据地质报告蕉西泵站出口处河床底部覆盖着18 m~24 m厚的高压缩性淤泥,为避免基础沉陷滑移,外江围堰设计采用了“松木桩竹围堰”。
蕉门河目前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两岸农业生产所用的化肥、农药以及工厂企业及生活废污水的排放,受污染的程度较轻。由于蕉门河两头分别连蕉门水道与小虎沥,因此从大环境看,蕉门水道与小虎沥的水质情况也决定了蕉门河的水质。蕉门河的水环境保护有赖于上游水道的水污染治理,但对本地区的有效治理也很重要。对未来本地区所排放的水污染物应实行总量控制,地区发展后外排的水污染物应不多于目前的水污染量,以不影响周边的水域水质。未经处理的污水不许直接排入本河道,要求农业部门加强对农业垃圾、有害农药与肥料的控制排放。
同时可通过对两端水闸的调度来保持一定的景观水位来改善水面景观,优化环境。堤岸设计结合景观绿化设计,把蕉门河两岸建设成景色宜人的绿色走廊。
首先应严格控制弃土和取料对农田的占有,弃土中可用于回填的土可暂时存放备用,其余弃土可运往虎门江鸥填淤处;其次要防止施工过程中沿岸地表植被环境的破坏,控制新的水土流失发生。工程开挖及弃土、生活管理区、施工区、施工道路的布置都将破坏现有地表植被,使之丧失固结表层土的功能,遇降雨时极易产生水土流失。采取的对策是工程防护措施与生物防护措施相结合,并配合景观、绿化建设一并处理。工程的水土保持除了处理好弃渣淤泥,搞好绿化景观外,对施工临时占地要在竣工时及时清理、平整,为土地的复垦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施工时必须遵守广州市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必须做到三同时,强化环保意识,杜绝造成二次污染。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和环境整治工作。除了抓好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外,必须突出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工作放入到施工管理中。
施工组织设计和环境保护是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组织设计是编制工程投资估算、总概算、施工图预算和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主要依据,是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的综合性文件。而环境保护设计的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还关系到工程所在地的社会环境和工程建设的社会影响。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环境保护,对于整体优化设计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蕉门河整治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环境保护措施,意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 广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蕉门河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2008.
[2] 蔡建华,蔡建伟.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J].东北水利水电,2009(9):27-28.
[3] 刘春侠,卓玉侠.加强生态保护 创建优美环境[J].山西建筑,2009,35(27):35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