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市退耕还林实践与经验探讨

2010-08-15 00:44王彩霞
山西林业 2010年2期
关键词:林业局管护造林

王彩霞

(山西省古交市林业局, 山西 古交 030200)

古交市自2002年开展退耕还林工作以来,坚持严把政策、创新机制、规范操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几年来,实施退耕还林1.27万hm2,造林成活率达80%以上。退耕还林不仅使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而且使广大群众得到了良好经济回报。

1 坚持严把退耕还林政策,制定出相应措施

首先古交市林业局组织全局员工认真学习退耕还林各项政策,并写出各自心得体会。然后,市政府制定出措施:一是领导重视,明确责任。退耕还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决策,市委、市政府立足高起点规划、标准化实施、行政性推动,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市退耕还林领导组。明确各自职责,优先保证退耕还林市级经费。二是科学规划,规范管理。退耕还林工程与生态建设相吻合,在“谁退耕、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全市绿色、经济的总体产业布局,按照多树种、多模式集中连片,重点完善交通沿线两侧荒山绿化造林。三是创新机制,培育大户。鉴于山区荒山造林所用劳力多在煤矿打工的实际,大规模造林困难,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该市充分发挥大户造林容易管理、便于突击的优势,在荒山造林中逐步形成了以大户为主体的机制。积极鼓励造林大户购买居住人员较少村庄的闲置荒山、耕地进行造林。四是突出苗木,保证质量。该市是苗木生产大市,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工程这一有利契机,在保证国有苗圃前提下,大力发展民营苗圃,逐渐形成多种机制的育苗形式,为工程提供了质高、价优、品种齐全的苗木。在工程造林中严把种苗质量关,坚决杜绝不合格的苗木进地上山。五是实行“三禁”,宽松环境。退耕还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委、市政府在加大管护力度的同时,继续明确并以通告的形式在工程区实行“三禁”,即在造林区禁止放牧、禁止采矿、禁止伐木等违法行为,并在全市公布“三禁”标志,以市林政执法大队为骨架,各乡镇均成立相应的护林执法大队,分片负责,巡回检查。在鼓励舍饲圈养的同时,对进入退耕还林工程区的羊群予以坚决取缔。

2001年冬,市林业局组织部分员工下乡到每个村宣传退耕还林政策,冒着大雪为群众发放宣传单,为当地村民送去退耕还林宣传材料,并且详细讲解退耕地还林补助标准。即粮食:每公顷退耕地每年1 500 kg。补助粮食一般为小麦原粮,补助粮食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补助年限: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现金:每公顷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300元。种苗和造林费:每公顷一次性补助750元。宜林荒山荒地造林补助标准,只补助种苗和造林费,每公顷一次性补助750元。退耕地造林后,禁止间作粮食和蔬菜。在确保地表植被完整、减少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可以采取林果间作、林药间作等模式,实行立体经营。退耕还林要以营造生态林为主,营造的生态林比例以市为核算单位,不得低于80%,经济林比例不得超过20%。坡度在25°以上的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及一切生态区位重要区域必须营造生态林。要按照先陡坡后缓坡的原则进行退耕还林,还林后实行封山管护。实施退耕还林后,必须确保退耕农户享有在退耕土地和宜林荒山荒地上种植林木所有权,并依法履行土地用途变更手续,由市人民政府发放林权证。退耕还林后必须实行封山禁牧,确保造林成活率、保存率。

2001年冬,市林业局还组织全局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规划设计,遵循原则是实施退耕还林后,不仅增加全市绿化面积、改善水土流失状况,同时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抵御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要让荒山盖上“被子”,也要让农民手中有“票子”。每个乡镇集中连片规划2个~3个行政村,一面坡要退耕必须全部退耕,由行政村干部、乡镇林业站技术人员和市林业局技术人员共同做小班内外业调查,然后同每个退耕户土地证核对,让农民真正体会到退耕还林是为他们办实事。2003年,市林业局探索出一条创新发展思路,鼓励经济条件好的东曲街道办事处、梭峪乡成立绿化专业队高标准造林,农民利用不变。为了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档案管理,市林业局专门设立了退耕还林档案室,确定专人管理。对每年的图、表、卡资料进行建档,缺少的资料由专人负责督促完备,做到资料档案齐全。

2 生态建设见成效,产业发展促增收

2.1 生态环境改善显成效

据2009年统计,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1.50个百分点。在完成的退耕地还林任务中,有效地减少了陡坡耕作面积,使工程区水土流失大幅度下降。据市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数据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25°以上陡坡耕地营造乔木树种的地块与退耕前相比,年径流量下降82%。目前,全市退耕还林1.27万hm2,其中种植油松6 000 hm2,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观,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减少,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2.2 调整产业结构促发展

全市各乡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结合林业产业发展,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补助期长、投资高、涉及农户多的特点,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户大力培植特色经济林,努力扩大种植面积,推动林业产业大发展,增强脱贫致富的后劲。截至2007年,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共建设产业基地670 hm2,其中营造核桃、枣等特色经济林334 hm2。

3 落实责任创机制,强化管理促成效

3.1 加强领导促责任落实

全面实行市、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退耕还林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退耕还林目标管理责任状;各部门密切协作,发挥职能作用,合力推进工程建设;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加强督促检查,深入基层指导工程建设与管理,确保工程建设成效。市委、市政府把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好坏作为党政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并把退耕还林工作列入市政府督办事项,为退耕还林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3.2 强化管理促质量提高

一是实行检查验收制度,按标准检查验收,按验收结果兑现政策补助。二是将任务完成率、保存合格率、抚育管护率等反映工程造林质量的指标作为对市级目标责任状考核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核。三是实行通报制度。对造林质量较差的,进行工程任务和资金调控。四是全过程加强质量管理。严格做到“五不准”,即没有正式设计不准退耕、不是良种不准选用、不是壮苗不准种植、整地不合格不准造林、造林不合格不予验收。建立健全管护制度,推行户造户管、户造村管等形式,落实退耕农户的责任和权益,把政策兑现与管护责任的落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退耕农户的管护和造林质量的提高;科学指导农户集约经营,通过林灌、林药间作、矮秆农作物套种等方式促进对退耕地的抚育管护,提高退耕还林地的林分质量和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户增收。

4 围绕目标强措施,巩固成果促发展

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事关广大退耕农户的切身利益、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古交市委、市政府围绕这一认识,及时调研、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解决成果巩固和农户生计问题;探索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效机制,建立“政府总揽、部门配合、乡镇为主、村级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和“突出特色、示范连片、效益优先、规范标准”的建设机制以及“部门参与、职能分工、协调配合”的工作联系机制,务求使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取得实效。

为确保退耕农户持续获得收益,实现致富和发展,市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优化配置模式。在调查摸底的情况下,针对受灾、树种选择不当、配置不合理等功能低下的退耕还林地块,积极补植补造和树种调整,保障农户增收。二是结合专项规划实施,确保建设项目与产业发展、农户意愿紧密结合,处理好以基本口粮田建设为重点,“生态”与“生计和稳定”的关系;以后续产业建设为支点,处理好“生态”与“产业和增收”的关系;以农村能源建设为接点,处理好“生态”与“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以补植补造为补点,处理好“生态”与“质量和成效”的关系。三是加强经营管理,科学指导农户集约经营,提高退耕还林地的质量和产量。通过林草、林药间作、矮秆农作物套种等方式促进对退耕地的抚育,发展畜牧业、中药材等产业,促进农户增收。四是加强服务和指导。积极开展分级培训,着力提高人员素质,满足项目建设管理需要;充分发挥各级林业服务体系作用,为退耕农户服务,指导和解决经营管理问题;把好设计关、种苗关、质量关和检查验收关,确保造林工程质量及成效。

目前,古交市年退耕还林工作既面临着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艰巨任务,又肩负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既要应对政策执行到期的影响,又要经历工作中心转移的考验。在工程实施中,要继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和各种新的运行机制,推行符合本地实际、农民乐意接受的退耕还林模式,正确处理好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的关系。

猜你喜欢
林业局管护造林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省林业局举行系列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浅谈大杨树林业局森林防扑火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