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动物医疗类专业行动导向教材体系的研究

2010-08-15 00:47韩行敏王成森李金岭侯继勇崔改泵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双城150111山东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山东畜牧兽医 2010年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动物体系

韩行敏 王成森 李金岭 侯继勇 崔改泵 韩 雪(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双城 150111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随着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变化,高职动物医疗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临床诊疗方式、动物种类、疾病种类和主要处理方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因此必须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以畜种病课程体系代替原有临床课的课程体系。由专业基本能力素质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综合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组成的新课程教材体系,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动物医学高职人才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给兽医临床工作的内涵带来了比较深刻的变化。在诊疗方式上,从偏重门诊,到门诊与出诊相结合;在诊疗动物种类上,由偏重牛、马等大动物,到牛、猪、犬、禽大中小动物并重;在疾病防治内涵上,由主要面向内科病、外科病和产科病等普通病的诊疗,到普通病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群发病并重;在对疾病的处理方式上,由偏重诊治,到诊治与防控相结合;在就业岗位类型上,由动物诊所疾病诊疗岗位为主,到门诊岗位与技术服务与养殖场疾病防治指导岗位相结合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疗类专业教材体系与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教育部在16号文件中提出教学做一体化以来,特别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的提出以来,各高职院校都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讨论,随着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也给动物医疗类专业教材体系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说,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与高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急需摆脱学科思想的束缚,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疗类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材体系。

1 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疗类专业教材体系建设的社会与行业需求

1.1 国民经济与畜牧产业发展的需求 从人类非典到猪病所导致的物价风波,从疯牛病到禽流感,从韩国牛肉风波到三鹿奶粉事件,从各级畜牧局改成畜牧兽医局到首席兽医官制度的建立。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很多事情都与动物养殖、食品安全、健康保健、动物医学教育有关。高等动物医学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甚至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的关系都越来越密切了。

A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动物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力度,对兽医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履行动物疾病预防、控制、诊断和治疗的职责,就必须改革相对陈旧的高职动物医疗类专业课程教材体系,以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动物医学工作者,来保证行业与社会的发展。

1.2 地方和地区行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区域化发展日趋明显,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的生猪产业带,中原和东北地区的肉牛产业带,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肉羊产业带,东北、华北的奶牛产业带,华东、华中、华北等家禽生产优势地区。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畜牧业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畜牧业科技水平不高、科技支撑体系薄弱、饲料资源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农牧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安全、质量、科技、规模、生态和效益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畜牧业发展进入“质”、“量”并重阶段。

为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畜牧业的影响,黑龙江省实施了《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和《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两个千万工程等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措施。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全省粮牧主辅换位的战略调整初见成效,形成并进一步发展了以绥化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和省农场总局为主的生猪优势产区,以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和大庆市为主的家禽优势产区,以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省农场总局和绥化市为主的奶牛优势产区,畜牧业发展区域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随着畜牧兽医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变化,兽医临床工作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一切学历教育的目标,是整个教育体系人才培养链条中的终末环节,是社会对教育的真正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龙头,对动物医学教育理应负起更重要的历史使命。

2 当前高职动物医疗类专业教材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动物医疗类专业都程度不同地开展了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改革。但从教材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情况来看,仍处于从学科体系向模块式课程教材体系转变,多种模式并存的状态。同时由于各同类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普遍性和深入的程度不够,用于教材建设类项目的资金投入不足,因而教材建设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其他教学工作。

2.1 学科体系痕迹明显 高职院校动物医疗类专业教材体系主要是受长期以来的学科体系的影响,以理论课程为主,通常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相应的教材虽然多数已经把课程名称中的“理”和“学”字去掉了,从教材名称上普遍有了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内涵,但其内容绝大多数,还是以理论内容主,而关于实践教学的内容十分有限,处于被分散割裂,并明显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尴尬地位。实践教学主要由课堂实验、教学实习和临床实习组成。

基础课教材有家畜解剖、家畜生理、动物微生物和动物生物化学等。专业基础课教材主要有动物药理与毒理、动物病理和动物临床诊了技术等。专业课教材主要有动物内科病、动物外科与产科、动物传染病、动物寄生虫病、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和牛羊病防治等。存在着学科痕迹十分明显的倾向。首先是基础类教材和专业基础类教材名称及内容受学科体系影响较深,其次是对于内、外、产、传、寄五大临床课程,这种具有明显学科色彩课程教材体系没能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法的问题。虽然与内外产传寄五大临床课程并行地有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和牛羊病防治等畜种病,但没能从基础或概论的角度将五大临床课程真正融合到教材体系之中。结果是整个体系保留了相当多的学科痕迹,内容无明显变化。虽然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动物医学基础知识,掌握系统的动物医学专业知识。但是各门课程之间,尤其是各实践教学组成部分之间整体性较差,教材体系对培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对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不利,相对比较适于学科体系的教学,不适于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

2.2 课程整合深入的程度不够 一些院校把两门或两门以上亲缘关系比较密切、相互配合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组成一些综合性课程。例如将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融合为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将动物病理和动物药理等融合为兽医基础,将动物内科和兽医临床诊断融合为动物内科诊断,将动物传染病和动物寄生虫病融合为动物疫病,将动物外科病、动物产科病和动物内科病融合为动物普通病等。

但其内容之间的融合度较差,多半只是简单地拼凑在一起,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手段与教材体系改革不够同步所致。这类教材虽然使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结合成一个相对较大的整体,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组成综合课程的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对教师能从跨学科的角度来组织教学内容和传授知识,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以及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

3 动物医疗类专业教材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3.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1)抓住职业教育的特征。为了搞好高职动物医疗类专业教材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我们必须“转变七观”,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变学科本位为岗位能力,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变封闭办学为开放办学,变一次学习为终身学习。(2)突出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的突出特征在于它的职业性、应用性、适应性和实践性。这里的职业性,强调强调的是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专业设置的职业适应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职业针对性等,强调实际职业岗位的客观需要。这里的应用性,主要是强调以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教学体系,强调以应用为主的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教学,强调以应用为教育的主旨和标准。而所谓适应性,主要是强调,面向市场、面向地方、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培养人才的成熟性、复合型对岗位的适应性,招生就业对社会、家长和学生实际需要的适应性,对社会需求多样性、多变性的灵活适应等。总之是强调全面适应社会、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尤其应特别重视知名企业与办学、教学和教改。

3.2 确定培养目标,进行岗位工作能力分析 (1)培养目标的确定。在对社会和本行业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动物医疗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应职岗位群。根据对培养目标的工作过程分析和归纳,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根据学习领域课程的复杂程度及其各部分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课程的学习情境。在实事求是地、全面地具体地分析本专业教育教学历史和现状,分析研究总结本专业各项基本建设改革工作现状与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对本专业培养目标所从事的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构建与之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本专业培养目标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适应畜牧业区域经济建设和兽医行业疾病防治第一线需要的,具备从事动物疾病诊断、预防、控制和治疗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本专业主要应职岗位是动物诊所的临床疾病诊疗岗位、养殖场的动物疾病防治岗位、兽药饲料企业的技术服务岗位和动物疾病诊疗及动物保健品经营方面的自主创业。

(2)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工作过程是,在对某种或某几种畜群或个体,运用疾病调查、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剖检分析等方法,进行全面检查的基础上,进而进行全面分析作出综合诊断后,制定相应的控制、治疗和预防措施并实施。因此本专业培养目标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素质包括基本职业能力素质、专业核心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基本职业能力素质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身心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法规应用素质和化学应用能力等能力素质。专业核心能力主要有动物疾病调查能力、临床检查能力、剖检分析能力、实验室检查能力、疾病治疗能力和疾病防控能力等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主要有动物疾病综合诊断能力、禽病综合防治能力、猪病综合防治能力、牛羊病综合防治能力和宠物疾病防治能力等能力。职业拓展能力主要有动物诊所兽药应用技术指导能力、特动养殖与疾病防治能力和马属动物疾病防治能力等能力。

(3)课程体系的构建。在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工作过程中,疾病调查、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动物剖检是动物疾病临床诊断的基本工作方法和过程。而综合分析这些检查的结果,做出诊断,即所谓“综合诊断”在此工作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但在以往的学科色彩很浓的课程体系中,却没有充分的体现。分析本专业能力素质结构,构建本专业基本能力素质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综合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基本能力素质课程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应用文写作、专业英语、应用化学、体育专项技能、计算机应用、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动物免疫和专业法规等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主要包括动物疾病调查与分析、临床诊疗基础、动物剖检、实验室检查和动物疾病防控基础等课程。为了避免取消五大临床课,开设畜种病课程后,各门畜种病课程之间关于基本诊断与防治内容的重复问题,开设临床诊疗基础和动物疾病防控基础两门课程。由于畜种病课程取代五大临床课是新旧课程体系的首要差异,而重复问题又是开设畜种病的最大障碍,因而这两门课程的开发就成为新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之一。专业综合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本专业综合能力课程主要包括禽病防治、猪病防治、牛羊疾病防治和宠物疾病防治等课程。本专业的职业拓展课程主要包括畜禽生产、中兽医、马属动物疾病防治、特动养殖与疾病防治和动物卫生检验等课程。构建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开发适合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教学做一体、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条件,开发并完善与教学解决方案相适应的教学材料体系,改善院校的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环境,提高专业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职业素质培养工作质量,保证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顺利进行。

以上,仅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传播与传媒中心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的研究》项目研究工作与成果为基础,提出了对于高职院校动物医疗类专业教材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一些体会和观点,难免有不足、不当和偏颇之处,愿与各位专家学者及业内同仁共同研讨,以便得出更加正确而完善的结论以指导教学工作。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

[2]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3]温景文. 现代高职教育观念与文化建设探论[M]. 沈阳:沈阳出版社, 2005, (10).

[4]赵庆惠等.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研究[J]. 高校教育研究杂志, 2008(9).

[5]范先超等.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 职业教育研究, 2008 , (7).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动物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