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猪常见几种寄生虫病的鉴定与处理

2010-08-15 00:47敬淑燕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兰州730020
山东畜牧兽医 2010年3期
关键词:细颈囊尾蚴旋毛虫

敬淑燕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兰州 730020)

生猪在屠宰过程中常见的寄生虫病对猪肉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处理不当易造成这些疫病的传播与流行。由于这些寄生虫病的病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宰后检疫时易混淆,结合笔者的实践,就旋毛虫病、囊尾蚴病、细颈囊尾蚴病、肉孢子虫病等几种常见寄生虫病在检疫、鉴别、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实践中简单、实用,提高检疫效率。

1 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其成虫寄生于肠道中称为肠旋毛虫,其幼虫寄生于肌肉中称为肌旋毛虫。

1.1 鉴定 猪旋毛虫病的宰前几乎无明显可见症状,不易发现,其鉴定主要在宰后,旋毛虫的宰后鉴定有目检镜检法、集样消化法、血清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荧光抗体法、激光扫描压缩标本法等多种方法。除出口肉采用集样消化法外,大多数定点屠宰厂在生产现场检验中均采用目检和显微镜相结合检验来判定,方法简单、速度快、费用少,适用于生产实践中应用。

(1)目检镜检法。胴体左右横膈膜肌脚采取30~50g的肉样2块,编号后送实验室检查。撕去膈肌的肌膜,在充足的光线下,采取将肌肉拉平、拉紧斜看,或将肉样左右摆动,使成斜向,仔细观察检样。主要观察肉的表面有无针尖大小、半透明的隆起或乳白色、淡黄色、乳黄色、灰白色的小点,再进一步剪开膈肌检查深处,凡发现上述小点者,均应仔细的剪下制成压片镜检。用弓形手术剪,在检样肉块上的可疑部位和其他不同部位顺肌纤维剪取麦粒大小的肉粒12块,2块肉样共剪24块,依次贴附于标准载玻片上,盖上另一载玻片,用力压扁,以透过压片能看清报纸上的小字为宜。将制好的压片置于10~50倍的低倍镜下(5倍目镜和10倍物镜组合最好)逐个视野进行检查。

旋毛虫镜检形态。无包囊旋毛虫:在肌纤维内呈一端或两端弯曲,也有中间弯成一环形等不同弯曲或呈螺旋状盘绕的无包囊旋毛虫。在一个视野内可见一至多条。形成包囊的旋毛虫:包囊的形状为纺锤形,包囊壁为2层,外层薄,具有大量的结缔组织,内层透明玻璃样,无细胞,包囊多位于肌纤维之间,囊内充满透明液体或微呈现淡黄色透明液体,内有蜷曲呈螺旋形的虫体。与包囊毗邻的肌纤维变性、横纹消失。钙化了的包囊及旋毛虫:钙化若开始从虫体钙化,则镜下见虫体呈暗黑色,向两端逐渐变淡,整个包囊呈暗黑色或暗灰色,但也有从包囊两端开始钙化,逐渐向中心波及,即包囊两端先变黑且较重,而中心较淡。为进一步确定,可滴10%的稀盐酸30min左右,可看到死亡的虫体残骸,如同一堆无棱角长方形灰白色石块。机化了的包囊及旋毛虫:机化包囊与肉色近似,形态也呈纺锤形,囊内充满了结缔组织或大部分结缔组织和少部分隐约可见的虫体。为了看的更清楚,可滴加2~3滴甘油溶液,数分钟后镜检。脂肪化包囊:囊内虫体消失或残留部分虫体,被脂肪细胞代替。

(2)肌肉压片染色镜检法。将20g膈肌检样切成2×10mm大小的24块置于夹压器中压扁展平,取下置于用5%氢氧化钠溶液配制的1%红色百浪多息1~2min,然后将压片移入用8%醋酸溶液配制的15%甲基蓝溶液中再浸染1~2min,用80~90℃热水仔细冲洗后,置夹压器中观察。如此处理的压片,肌纤维被染成黄色,旋毛虫包囊则染成鲜绿色,而旋毛虫则染成深蓝色,有时旋毛虫不受染,但在着染的肌肉组织背景上,可明显的看出旋毛虫的形象。

1.2 处理 按照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检出旋毛虫病,则胴体、内脏全部化制或销毁。

2 猪囊尾蚴病

猪囊尾蚴病又称猪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即猪囊尾蚴寄生于人、猪的各组织器官所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2.1 宰前鉴定 如猪龄短,虫体寄生密度小,则宰前鉴定较困难,如果猪龄较大以及散养的猪,体内虫体密度大。一则看到病猪外观表现肩胛部、臀部肌肉隆起突出,而腰部变化不明显,呈“哑铃型”体型。病猪被毛粗乱,无光泽,眼睛发红,虚弱、卧地,不爱走动。二则听到病猪叫声嘶哑,喘气粗,并伴有短促的咳嗽。三触摸时病猪对外界刺激敏感,见人躲闪,不愿走近圈舍围墙,嗜睡,且伴有高而强的呼噜声。肩胛部、颊部肌肉僵硬,缺乏弹性,揉搓可感到皮下有颗粒硬结物存在,触摸舌体在猪的舌面、舌下及两侧、舌根部有米粒大小或黄豆大小的突起,眼外肌肉上也有突起物。另据报道,宰前可采取定量血片间接血凝反应进行检验,特异性强,检出率高。

2.2 宰后鉴定 猪囊尾蚴多寄生于肩胛外侧肌、臀肌、咬肌、深腰肌、心肌、颈肌、膈肌、股内侧肌等部位。按照宰后检疫要求,应切开咬肌、深腰肌、心肌检查其中的猪囊尾蚴。必要时可切检其他部位。成熟猪囊尾蚴呈椭圆形,黄豆大小,长6~10mm,宽5mm,为乳白色半透明内有无色液体的包囊,囊壁上有一圆形黍粒大小的乳白色小节,内有内翻的头节,头节上有4个吸盘和一圈小钩。钙化后成灰白色、淡黄色,干涸坚硬,刀切有砂粒感,米粒大小,并于肌纤维相连,但能剥离,摘下置于10%盐酸溶液中浸泡脱钙处理镜检可见到白色的头节残骸。发育阶段囊尾蚴小米粒大、黄白色、圆形、囊泡直径1~3mm,头节发育不明显,易漏检和误检,为防止漏检和误检,须摘下虫体做压片镜检。猪囊虫的包囊为单层,囊液不清晰,颜色很黑,有的整个视野呈黑色,也很不规则,无螺旋形虫体。虫体钙化点比旋毛虫大,可达2mm,滴加稀盐酸溶解后,可见到崩解的虫体团块和特征的角质小钩,包囊周围形成厚的结缔组织膜,囊虫包囊寄生于肌纤维之间。

2.3 处理 按照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检出囊尾蚴病,则胴体、内脏全部化制或销毁。

3 细颈囊尾蚴病

细颈囊尾蚴病又称细颈囊虫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3.1 鉴定 细颈囊尾蚴多于宰后发现,主要寄生于网膜、肠系膜、肝、肺等处,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呈透明囊泡状,囊体黄豆到鸡蛋大或更大,内含透明液体,液体中悬浮着一乳白色头节,头节下有一细长的颈,头节上有4个吸盘和由36个角质钩组成的两个齿冠。虫体寄生于实质器官时可压迫局部造成萎缩,虫体外形成一较厚的包膜,重者形成一球形硬壳,破开可见到许多黄褐色的钙化碎片以及淡黄色或灰白色头颈残骸。

3.2 处理 轻者割除患部,重者将整个器官作工业用或销毁,其他部分不受限制出厂。

4 肉孢子虫病

肉孢子虫病是由肉孢子虫寄生于横纹肌和心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虫病。

4.1 宰前鉴定 轻度感染肉孢子虫后一般不显症状。猪严重感染时可表现不安,腹泻,腰无力,肌肉僵硬,短时期的后肢瘫痪,发育不良和跛行等症状。

4.2 宰后鉴定 猪肉孢子虫多见于膈肌、腿部肌肉、肋间肌、腰肌、臀肌、股部肌、也见于腹斜肌和腹膜下。严重感染时,肌肉变性,肌肉疏松,富有水分,弹性显著降低,切面糜烂,肉眼可见顺着肌纤维方向着生的大量白色条纹,肌肉颜色变淡似煮肉样。肉眼观察可见到与肌纤维平行的黄白色线头样或毛根状虫体。呈柳叶形,大小不一。显微镜检查法和采样方法与旋毛虫检验相同,镜下可见呈灰白色、灰黄色纺锤形或雪茄烟状,其内有似香蕉、弯月等不同形状的缓殖子紧密排列。无包囊,比旋毛虫包囊大(在0.5~3mm之间)。钙化多从虫体中部开始,钙化的虫体周围不形成结缔组织包膜,与其毗邻的肌纤维横纹不消失。若钙化后可滴加10%盐酸或50%甘油水溶液加以区别,若见到虫体或残骸,则为旋毛虫,否则为肉孢子虫。

4.3 处理 按照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检出肉孢子虫病,则胴体、内脏全部化制或销毁。

猜你喜欢
细颈囊尾蚴旋毛虫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检疫方法和防治措施
猪囊尾蚴病的发病原因、检疫方法及防治措施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豆状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效果研究
双面圆弧凹槽细颈的高速铣削加工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治措施经验谈
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商品猪旋毛虫感染情况调查报告
旋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杜泊羔羊与蒙古羔羊感染细颈线虫细胞免疫相关指标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