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高 澜 ,张殷波
(1.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类建设用地规模上的急剧膨胀和空间布局上的蔓延式发展,导致近郊区的城市绿化隔离带遭到严重的“蚕食”,远郊区的农田、园地、林地等绿色生态景观日益“破碎”,通向城市建成区的“绿色生态走廊”难以形成,城市区域整体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充分认识城市保育区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重视保育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城市保育区,将对控制城市的发展格局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山西省长期进行以煤为主的开发、加工和利用,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我省的一大祸患,城市保育区的建设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省城乡建设的重点之一。
城市保育区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我国对于城市保育区专门的研究还不多,但是国内学术界已进行了不少与城市保育区相关的研究,比如城乡结合带、环城绿带、城市森林、城市绿心、城市生态廊道等的研究。这些研究虽然不能代替城市保育区的研究,但为城市保育区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因此,我们在对城市保育区的主体——城乡结合带和环城绿化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城市保育区的概念。
城乡结合带是一个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城乡结合带是位于城市核心区与乡村腹地之间的区域,兼有城市和乡村的特征。过渡带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最快、最显著的地段,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并存且分布较为集中,土地利用率相对较高,可塑性较大。从地域上看过渡带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位,在这里两个社区相互结合、交融,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反差性与人员的流动性和异质性,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犯罪活动猖獗。
环城绿化带是指在一定规模的城镇或城镇密集区外围,安排较多的绿地或绿化比例较高的相关用地,形成环绕城市建成区的永久性开敞空间。环城绿化带是有效控制城市过度扩展,将城市与自然有机结合,体现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英国是最早建设环城绿化带并对其有较多研究的国家,英国的环城绿带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典范。此外,巴黎、莫斯科、渥太华的环城绿化控制带建设也都非常有名。我国城市的发展也踏上了生态之旅,不少城市已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极大地扩展了城市绿地面积。
城市保育区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指以城乡结合带的绿地和环城绿化带为主体,结合近郊区的森林公园、郊野公园,以及远郊区的农田、园地、林地等绿色生态,最终形成围绕城市市区的城市保育圈。山西省近年来开始重视城市保育区的相关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将把城市保育区的建设作为山西省生态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城市保育区是生态环境的“巨屏障”,是城市污染物的“消纳器”。结合城市的各种污染治理工程和生态农业建设,利用保育区内众多的绿色植被环带,可以控制、治理和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区内大量的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城市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城市保育区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抑制城市蔓延扩张,控制城市的发展格局和城市的形态结构。在我国城市化的历史中,城市蔓延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由于城市人口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及职能的多样化,城市被迫不断扩张,而人们对低密度生活方式的追求,更使得城市蔓延成为不可抑制的趋势,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愈演愈烈。因此,我们需要对城市的蔓延进行控制,而城市保育区的建设应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休闲娱乐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许多经济学家和旅游学家认为,我国的“休闲经济”正在加速发展,并将最终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产业。山西省许多的城市公园内以种植高大乔大为主,配植各种观赏植物与草坪,形成了四季花香、芳草如茵的园林景观,创造了十分优美的游憩、娱乐环境。城市保育区和这类型公园及自然区域一样,能增加城市景观的美感,为人们提供野营、疗养等活动场所,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认识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场所,适应市民回归自然的需求。
城市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是造成城市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废水排放量巨大,城市不可能对其全部进行处理或自身消耗,绝大多数废水通过各种途径流向城市外围和农村,首当其害的就是离城市最近的城乡结合带。因此,城乡结合带逐渐沦为城市各种废水排放的场所。
城市工业发达、人口稠密,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等产生量巨大,但城市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各种垃圾被运至城市外围露天堆放,或被填埋、焚烧处理。所以,城乡结合带逐渐沦为各种固体废弃物处理、填埋的场所。垃圾大量堆放吞噬了良田,垃圾中含有的大量有毒物质造成土壤、水体污染,破坏了动植物生长。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环境意识和素质的普遍提高以及城市工业“三废”处理的加强,城市具有向“绿色城市”、“花园城市”发展的趋势。原来对城市造成各类污染的工矿企业已经或正在向城市外围或农村搬迁,新建的绝大多数工业厂房则直接以城乡结合带或离城市较近的农村为基地。
一方面,城市沿对外交通干线迅速向外扩散,城市建设用地从建成区向外跳跃式地布局;另一方面,城市边缘区的各区县也加速自己的“乡村城市化”进程,卫星城、中心镇以及地方的各种工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遍地开花”,表现出强烈的“点状”扩张。在这一过程中,使得规划中的环城绿化带遭到严重的“蚕食”,通向城市建成区的“绿化生态走廊”难以形成,城市区域整体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首先要对山西省的城市保育区进行总体规划,有关部门应在城市规划与其他区域规划中对城市保育区的空间布局进行统筹考虑。城市保育区应该把环城绿化带与城乡结合带的绿地、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等结合起来,在布局时充分考虑这几个部分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和组织形式,使其空间上得到有效地连通,在功能上达到互相补充。
综合规划治理城市保育区,在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来解决城乡结合带的环境问题。针对城市保育区被“蚕食”的问题,可以在城市近郊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建设用地的分布尽量向城市中心地区和各边缘集团靠拢;扩大绿化用地的面积,从生态属性和空间属性两方面进行规划,使保育区内各种景观要素在空间上有机地联系起来。远郊区县的城镇、农村居住点、独立工矿等各类建设用地应向交通干线的影响区聚集。
森林对于附近的城市环境具有防护功能,大面积造林是维持城区生态平衡或净化环境的有效措施。利用城乡交错带内原有的森林环境,改造为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不但具有公园的功能,还具有森林的生态特点。那些分布于城乡交错带的风景名胜区是城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也是城市保育区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方面,农村的环境不仅受到农村内部的污染和破坏,还受到城市污染转移的危害,由此导致农村生态环境的破环以及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下降,重大的经济损失摊到了农民的头上,而农民却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加剧了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另一方面,环境补偿措施不到位,使农村居民保护环境的动力减小。我们应通过完善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使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获利的受益者,均应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对生态环境的自身价值予以补偿,这有利于农民自愿地、规范地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城市保育区的健康发展。
在山西省,城市保育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城市保育区保护的关键在于立法,通过立法规定保育区的保护范围、可以开发利用的功能。各城市可以由省人大进行立法,或按照省人大制定的相关法规进行保护和建设。各城市应根据制定的法律制度,对保育区进行科学严格的管理。如:成立专门的保护机构,促进保育区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将对保育区的保护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一个方面。
城市保育区的建设对于改善山西省城乡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平衡、促进城市的合理发展、引导旅游度假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由于城市保育区的建设影响到了地方政府、农民、投资商等多方面的切身利益,因此,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资金的缺乏也是阻碍其建设的一个现实困难。
在此,几个重要思路可以引入到城市保育区的建设管理当中,包括:制定规划,统筹布局;将保护与开发合理地结合起来;引入市场机制,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开展立法,加强管理等等。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怎样更科学地使城市保育区的各个部分结合并发挥最大的生态功能?怎样保证农民的利益?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术界和有关部门的关注。
[1] 方修琦,章文波 ,张兰生,等.近百年来北京城市空间扩展与城乡过渡带演变 [J].城市规划,2002,26(4):56-60.
[2] 刘盛和,吴传钧,沈洪泉.基于 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J].地理学报,2000,55(4):407-415.
[3] 周 旗,李景宜.城乡过渡带研究综述[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3):224-227.
[4] 赖胜男,郭宏慧.我国环城绿化控制带建设探讨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