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桑蚕茧”农产品地理标志成功登记的体会

2010-08-15 00:43廖安武
四川蚕业 2010年1期
关键词:蚕茧蚕种凉山州

廖安武 田 敏

(1.凉山州蚕业管理局,四川 西昌 615000;2.西昌农垦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西昌 615000)

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它既是知名的农产品产地标志,也是重要的农产品质量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要求提供以下申报材料:1)严格控制了农产品地域范围,此产品只能出自当地地域范围内。2)自然生态环境(土壤、大气、水文条件)必须优良,产品产出地条件要优于省内或国内其它同类产品环境条件。3)人文历史条件,主要是产品的历史文化,历史越悠久越丰富越好。4)生产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生产过程管理,主要体现标准化。5)产品典型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产品品质包括外观特征和内在品质。6)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按照国家农产品地理登记的要求,凉山州蚕业协会组织人员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气象资料,将产品送权威部门检验,形成申报材料报送四川省农业厅审查,由省农业厅报国家农业部审核登记。现就“凉山桑蚕茧”农产品地理标志成功登记谈几点体会。

1 凉山州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为地理标志成功登记打下了基础

凉山州适宜栽桑地区广阔,有“无地不宜桑,无时不宜蚕”之称。自海拔360米的金沙江边,到2500米的山区都可栽桑养蚕。凉山州海拔360米~1600米之间的低山河谷地区及部分中山地区是栽桑养蚕最佳适宜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旱两季分明、日照时数长、冬暖夏凉、雨量集中等气候特征。蚕桑生产区内年平均气温14℃~22℃,高于四川盆地(14℃~18.2℃)3.8℃;年降雨量960mm~1143mm之间,降雨时间多集中在5~9月,正是桑树旺盛生长期,雨热同季、夜雨昼晴。年平均日照2200小时~2400小时,高于四川盆地(782小时~1575小时)1418小时~825小时;≥10℃的年均有效积温4500℃~7000℃;全年无霜期290天~360天。独特的光热资源是生产优质桑蚕茧的有利条件,凉山种植桑树生长期长达290多天,产叶量高,桑树当年生枝条可达4.5米以上,单株产叶量可达4公斤以上,宁南、会东、德昌、甘洛等地区的桑叶72片即有1公斤,较四川内地产叶量高一倍以上。在亚热带蚕区一年可养五季蚕。凉山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

2 凉山蚕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地理标志成功登记创造了条件

2.1 凉山州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公元四世纪,“南方丝绸之路”途径凉山,沿线人民受其影响,开始栽桑养蚕,所产的丝,称为“山丝”,汇入南方丝绸之路,远销缅甸、印度等国。四川通志食货志,物产卷七十四载:“丝布(唐志)崔州贡丝布花布(无和志)崔州贡丝布”。在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年间即以丝布入贡。唐代以后,凉山冕宁县的泸宁、甘洛的田坝、西昌的琅环等地蚕桑初具规模,有一定数量的丝织品在市场交易。明、清时期,西昌、冕宁、会理、越西等县区栽桑养蚕较盛。《西昌县志》所载:“蚕丝业的发展清代较盛”。民国期间,虽有进取,但由于社会及经济技术等原因而无大成效,乃至衰退。解放后,党和国家重视蚕桑生产,成立蚕业指导所,引进优良桑蚕品中,一批蚕桑专业技术人员来凉山工作,蚕桑生产得到恢复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凉山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蚕桑生产,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兑现奖励政策,扶持生产发展,使凉山蚕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2.2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凉山蚕业生产模式”。为确保凉山优质桑蚕茧的质量和信誉,凉山州技术监督局于2005年组织专家制定并发布了《桑蚕饲育技术规程》等6个农业地方标准,内容涵盖了育苗、栽桑、养蚕、蚕茧分级、收烘、销售等全过程。凉山蚕业从此走上了标准化生产道路。生产过程规范化、标准化。做到了桑蚕品种优良化、桑园栽培规范化、小蚕共育专业化、大蚕饲养标准化、消毒防病统一化。推行了鲜壳量计价办法,实现了仪评收茧,热风烘茧机烘炕,确保了凉山桑蚕茧的质量。

2.3 蚕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到2009年,凉山州桑树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蚕茧产量达到38.1万担,蚕丝业综合产值13.6亿元,蚕农收入4.65亿元。凉山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全州现有缫丝企业5户,自动缫丝生产线30组12000绪,年生产生丝1000吨,成为凉山州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蚕茧产量在50万公斤(万担)以上的有宁南县、会东县、德昌县、西昌市、普格县、冕宁县、会理县等8个县市,其中宁南县产茧15.9万担,是四川省蚕茧生产第一大县,会东县产茧8.2万担,德昌县产茧5.65万担,为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创造了基础条件。

2.4 凉山蚕茧品牌已赢得市场认可。2002年宁南县、会东县、德昌县、西昌市、普格县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县;同年宁南县、会东县、德昌县、普格县生产的桑蚕茧在中国西部博览会上被评为“名优农产品”;2004年宁南桑蚕茧成功注册“南丝路”牌商标,“南丝路”牌桑蚕茧荣获了“四川省农产品知名品牌”、“中国名优品牌”、“四川省著名商标”、“无公害农产品”等荣誉称号;2005年宁南、会东桑蚕茧在第二届中国西部博览会上分别被评为“金奖”、“优质产品奖”;宁南县于2006年被国家定为优质桑蚕茧生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7年被国家定为东桑西移“蚕桑基地建设单位”。

2.5 凉山桑蚕茧质量优良。凉山桑蚕茧其茧形大而匀整,茧层厚实、茧色洁白、茧衣蓬松、外观无污物;粒茧茧丝长≥1100米,解舒率≥70%,上茧率≥90%,干正茧上车率≥95%,干茧茧层率≥50%,深受市场欢迎,每公斤干正茧销售价格高于四川内地6~8元。

2.6 蚕种供应安全保障有力。凉山州蚕种场生产的桑蚕种于2008年成功注册了“桑花”牌商标,凉山新建了设备全省一流的蚕种冷库,州蚕种质检站在全省同行业中首先通过省级蚕种质检资质和计量认证,为全州蚕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安全的服务。全州两个蚕种场生产优质占全省蚕种生产总量的37%,成为全省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优质桑蚕种生产供应基地。

2.7 茧丝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州现有缫丝企业5户,自动缫丝生产线30组12000绪,年生产生丝1000吨。桑、蚕、丝系列产品开发取得了新的突破。西昌华茂丝绸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缫丝厂完成选址和项目设计,德昌元坤绿色食品有限公司6000吨桑椹加工项目建成投产,蚕蛹深加工提取活性化合物项目落户宁南。为凉山蚕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3 农产品地理标志成功登记必将促进凉山蚕业的加快发展

3.1 有利于“凉山桑蚕茧”名特产品产业的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推行能够有效的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为特色质量产品撑起“保护伞”。具有独特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地方产品在实施保护前只是一种自然属性,当经过审核批准并颁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注册证书,由政府部门实施保护后,才上升为社会属性。凉山桑蚕茧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就意味着只有经过审核批准的特定区域所产出的桑蚕茧,才能使用“凉山桑蚕茧”专用标志,其他地方生产的桑蚕茧不得以凉山桑蚕茧在市场上销售,这样就有效的保护了凉山产区的利益

3.2 有利于提高“凉山桑蚕茧”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将使受保护的地方名特产品的无形资产得到提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不仅从法律意义上承认了地理标志产品的特一性,同时也是国家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和担保。

3.3 有利于促进凉山经济发展。凉山桑蚕茧产于凉山州境内,实施地理产品保护后,蚕茧产区进行了地理标识,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了市场的监督,促进了经济发展。目前优质鲜茧的收购价由2008年的16.5元/公斤上升到18.5元/公斤,仅此一项蚕农增收3800万元。

猜你喜欢
蚕茧蚕种凉山州
咬破死亡的蚕茧
蚕茧与飞蝶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