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罗新作《坠落的人》中主人公对于恐怖袭击事件的心理解读

2010-08-15 00:48张丽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凯斯德里恐怖袭击

张丽丹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 150080)

德里罗新作《坠落的人》中主人公对于恐怖袭击事件的心理解读

张丽丹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 150080)

《坠落的人》是德里罗创作于 2007年的一部直指“9·11”事件的力作。在这部作品中,德里罗细致地描写了恐怖袭击对普通大众所造成的强烈心理冲击,以及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同时,德里罗也将恐怖分子的心理作为剖析的对象之一,在弱化恐怖分子和普通大众的区别的同时,也更加犀利地指出了恐怖教义对全人类的负面影响。

《坠落的人 》;德里罗 ;“9.11”事件

德里罗的新作《坠落的人》发表于 2007年,时值“9·11”事件之后的第七年,该作品是德里罗又一部直指恐怖犯罪对社会大众心理冲击的力作。故事发生在纽约世贸大厦遭遇恐怖袭击的当天,在瓦砾和废墟当中,主人公开始了他们惶恐的精神之旅。虽然是一部针对“9·11”事件的作品,但德里罗的切入点不是针对这一事件的具体内容,而是有针对性地描写事件中的几个典型人物在“9·11”之后的心理冲击及其寻觅心理解脱的过程。小说的几位主人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自身的解脱,他们在挣扎中力图寻求生存与死亡之间的意义。

暴力和恐怖主义一直是德里罗作品的两大主题。德里罗曾经在多部作品中涉及过此类主题[1]。例如在《天秤星座》中,德里罗详尽地描写了主人公奥斯瓦尔德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发展成刺杀肯尼迪总统的恐怖分子的整个心理过程[2];在《白噪音》中,德里罗将恐怖主义行为描写成一种能够使人摆脱死亡恐惧的“宗教信仰”[3],诸如此类的引用在德里罗的作品中不胜枚举。德里罗刻意地描写美国社会中的边缘人类,他们的失意、孤独、绝望,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疯狂暴力的行为也常常成为德里罗笔下后现代人类排解精神压力的一种手段。

《坠落的人》比之德里罗从前的作品所不同的是,在这部作品中德里罗更多的是针对恐怖袭击对普通大众所造成的心理冲击。正如在《白噪音》中,主人公们对死亡的恐惧一样,在《坠落的人》中,恐怖主义也成为了后现代人类挥之不去的梦魇。他们既排斥又向往,既渴望了解这些与他们生活通过暴力途径取得交集的恐怖分子的生活和心理,又对这些暴力分子由心底深恶痛绝。

男主人公凯斯的故事开始于“9·11”事件之后的瓦砾与废墟之间,“9·11”对他所造成的心理影响是直接而且强烈的。“9·11”事件后,凯斯便处于一种精神游离的状态,甚至连他自己也无法确定自己每天所思考的内容是什么。他对“9·11”事件既恐惧之极,又强迫症一般地想靠近事件的真相,重温事件的过程。因此,当他通过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另外一位“9·11”事件的受害者弗洛伦斯女士的时候,他便无法自制地与之发生了婚外情。两人共同的经历强烈地唤起了彼此的共鸣,他们仿佛都感受到了在这生死的瞬间,彼此在对方生命中坚实的呈现。正如文章中所描写的,“他仔细地聆听着她的描述,试图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身影。”[4]59凯斯在弗洛伦斯身上所寻找的正是那种“同命相连”的依靠感和归属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斯渐渐厌烦了这种关系,而且他也无法继续通过这种方式来排解心理的压力。因此,他转向了一种新的排解方式——打扑克牌。他甚至成为了一位专业的扑克牌选手,周游世界各地,参加各种赛事。但是,在这一过程当中,“9·11”的伤痕仍然对他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无论怎样,他都无法摆脱“9·11”事件所造成的梦魇。

女主人公丽安娜则处于另一个极端。表面上看来,她无法与丈夫凯斯那样亲身感受过“9·11”事件的人共同体会恐怖袭击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但实际上,由于家庭环境以及工作环境的影响,她更能深切地体会到生命的逝去对人心灵的伤害。她开始关注街头艺术家“坠落的人”的表演,并且开始思索这位街头艺术家进行这一表演的目的。由于自身的经历与女性特有的敏锐直觉,她深深地理解“坠落的人”表演这一街头艺术的真正含义,并且为之动容。她常常在街头长时间地驻足观看这位表演者表演从空中坠落的永恒瞬间,仿佛通过这种方式,她能同丈夫一样感受到“9·11”事件爆发时人们从高空坠落的真实感觉一样。

凯斯和丽安娜的儿子贾斯丁,选择的则是与父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排解。他没有像父母一样地选择逃避和遗忘,而是通过主动寻找来弥补心灵的创伤。他和同学每天用望远镜在空中搜寻飞机的踪影,企图发现下一架进行恐怖袭击的飞机的踪影。

在《坠落的人》中,恐怖袭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深入到人们的心灵深处,梦魇一般地侵蚀着人类的生存,德里罗有力地描写了这一冲击所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透露出他对人类生存状况及心理问题的理解与关注。《坠落的人》高屋建瓴地俯瞰了后现代社会中暴力与恐怖袭击对人类所造成的种种冲击,其写作手法的精湛程度堪称一绝。后现代这一时期被王岳川教授认为是“20世纪自我主体消解、感性世界空前突出、语言游戏成为时髦、文化出现新意义危机和话语转换的时期”[5]。在德里罗的作品中,他将后现代的这一特点淋漓尽致地付诸于笔端,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后现代社会中,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心灵与精神的苦旅。

恐怖袭击事件对人们的另一个层面的影响是对传统宗教的冲击,人们开始怀疑上帝的公平与存在。德里罗在《坠落的人》中反复地引用不同的人对于上帝和宗教的评论,甚至将恐怖分子的宗教信仰也列入评价之内。他所力图展示的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压力之下,人们已经无法从传统的宗教信仰之中寻求到解脱,人们开始怀疑甚至反抗上帝的存在。正如文章中人们所说的,“上帝怎么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上帝到底在哪里 ?”[4]60

“9·11”事件的发生,对普通大众的心理造成极大冲击,人们开始变得惶恐和困惑。同时,在这样孤单无助的状况下,人们从心理上也更需要一种可以依赖的精神力量,人们既想寄希望于上帝,但是又对上帝的存在产生强烈的质疑,对于上帝的万能力量的思索像强迫症一样地纠缠于现代人的脑中。

在这些人当中,有的人感觉,在“9·11”事件之后,他们离上帝更亲近了,“我离上帝更近了,比以往更接近,将要更接近,应该更接近”[4]61。对于这样的一类人来说,上帝的一切行为都是有其目的的,都是“上帝的计划”,人们所能做的只是静静地接受与等待。

但是,对于那些对上帝的存在本来就心存疑虑的人来说,“9·11”事件则更是打消了他们对上帝仅存的一丝信赖。例如女主人公丽安娜,她一直认为宗教不过是让人们变得更为顺从的一种工具,让人类懒于思考,处于一种“孩子般”的状态[4]62,这也是宗教一直凌驾于法律与制度之上成为一种极权手段的原因之一。因此,当“9·11”这样惨绝人寰的事件发生之后,她根本就没有将其归咎于上帝的行为,因为对她来说,本无所谓的“上帝”可言。上帝的存在不过是人们心理获得安慰的途径之一。

德里罗的另一出色之处在于他大胆地描写了劫机者之一哈默德 (Hammad)的心路历程。他用大量的篇幅描写这位恐怖主义分子如何被挑选,如何受训,如何密谋恐怖袭击,如何进行飞行训练,甚至如何引导飞机撞上世贸大厦的全过程。同时,德里罗也细致地描写了哈默德矛盾的心理。他曾多次地质问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真的需要牺牲自己来完成使命吗?”[4]174但另一位恐怖分子 Amir的一番话,打消了他的疑虑。

“我们生命的意义已经是被注定了的。自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就肩负着这一使命。没有什么所谓神圣的法律组织我们完成我们的使命。这绝不是任何意义上的自杀,或者这一单词的字面意义。这只不过是很早以前就写好的命运,我们只是在走一条已经为我们选择好的命运之路。”[4]175

当哈默德也在思索他们所制造的这些恐怖袭击对无辜者的伤害时,Amir的理论更是像“哲学”一样地嵌在了他的心里,“没有什么其他的人。其他的人只存在于我们为他们所设计的角色中,这就是他们作为其他的人所存在的意义。”[4]176

德里罗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将恐怖分子写成冷血的魔头,而恰恰相反,他们也有自己的困惑和苦恼,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们也是无辜的受害者。在恐怖主义教义的疯狂洗脑后,这些本身无辜的人们被训练成冷血的杀手,将普通大众的生死置之度外,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满足某些人或团体的一己私利。从这一角度来讲,恐怖主义不光伤害了普通大众的利益,同时对这些所谓的“恐怖分子”来说也是一种非人的心灵侵害,磨灭了他们的良知的同时也利用了他们的善良与轻信。

《坠落的人》作为德里罗的又一部成功力作,从心理层面剖析了后现代社会中恐怖袭击对普通大众所造成的心理影响,记忆他们舒缓自身压力所采取的途径。同时他也巧妙地将恐怖分子的心理作为书写的重要章节,从根本上弱化了恐怖分子与普通大众的区别,而更多的是从人性的角度来剖析恐怖行径对于普通大众包括实施恐怖袭击的信徒的多重影响。《坠落的人》从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对大众所造成的心理冲击,加之后现代写作手法的巧妙的应用,更深刻而有力地剖析了后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类的窘境。

[1]杨仁敬.美国后现代小说论 [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169.

[2]韩忠华.天秤星座 [M].唐 ·德里罗,著.韩中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3]朱叶.白噪音 [M].唐 ·德里罗 ,著 ,朱叶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4]Dellilo,Don.Falling Man.New York:Simon&Schuster Publisher,2007.

[5]王岳川.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87.

(责任编辑:刘东旭)

I106.4

A

1001-7836(2010)11-0114-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1.045

2010-04-30

张丽丹 (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凯斯德里恐怖袭击
凯斯纽荷兰(中国)管理有限公司
心似彩云归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加油,中国
穿梭德里新德里
论德里罗小说的藏传佛教渊源
你一定在别处
你一定在别处
凯斯甘蔗收割机试用的初步观察分析
英国警戒级别提到“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