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乐学语文的思考

2010-08-15 00:48曹蕊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荷叶语文老师

曹蕊

(哈尔滨市幼儿师范学校,哈尔滨150080)

关于学生乐学语文的思考

曹蕊

(哈尔滨市幼儿师范学校,哈尔滨150080)

新课程改革强调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逐步学会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探究等各项能力的过程中,营造学习氛围很重要,应尽量让他们体味到教学过程中的乐,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针对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重点探索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语文的方法。

语文教学;现状;原因;兴趣教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努力探索并不懈努力的目标。

一、现有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纲》中为我们指明:“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而我们现有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要重视“丰富的语言积累”、“注重情感体验”的字样,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将多数课程的教授固定为一种格式——文章内容的分析及思想上的理解,一节课下来,学生仿佛听到了一节品德课亦或是历史课,而对于学生与作者思想上有无产生碰撞,是否真正体会作者思想,则并未作出过多的努力,本该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语文课并不是背景、作者、诵读、分段、总结思想、课后练习的翻版,而应该像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的“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

(二)教师主导地位过重

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当然,这种敬业精神和求实的态度令我钦佩不已,可是在教学开始,便将所准备的全部内容不容分说地向学生“浇灌”下去,背景分析、作者介绍便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讲台上的教师潇潇洒洒、滔滔不绝,半节课后,学生便在老师字正腔圆、落地有声的自问自答下完全丧失了自主的思考,也真真正正地变成了讲堂的“客人”。

(三)教师提问缺乏明确性

笔者曾旁听过一位语文老师的公开课,在课堂初始老师提问学生朗读课文时说道:“谁自告奋勇来读?”没人举手,紧接着老师随便点了一名同学。如果这位老师能再多些鼓励,也许就会有学生举手。同学读完后,老师便问大家哪些语气把握得不准。我很疑惑,老师开始只要求读准字音,没有提出对语气语调的要求,不过想想这位同学也的确读得很一般,语调平平,那究竟该怎样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呢?学生仍很困惑。

二、剖析原因

以上提到的几点问题的原因何在?我们只有深刻剖析问题背后的最终原因,才能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够顺利地改正问题。

(一)教师需提高自身素质

一些语文教师多采用“临时抱佛脚”的教学态度,课前的备课是必须的,但在老师要求学生“积累”并对学生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同时,自己又在备课前“积累”了多少呢?

(二)升学体制的影响

在现有升学体制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极为明确,只关注与考试相关的内容的学习,不在考试范围内的内容则很少有学生问津,“考什么学什么”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对于学生的这种不正常的语文学习状态,教师也听之任之,顺理成章地“考什么教什么”。

三、探索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语文的方法

(一)注重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确是至理名言。有了兴趣才有了学习的内因,才会促使人不断地去尝试、去体验、去探究、去创新。老师不是学者,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学术成果。老师应该是引导者,指着天空对学生说:有人说天是蓝蓝的梦,云是白白的鱼。你觉得它是什么?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有什么认识比体验更真切?有什么感悟比思考更深刻?有什么课堂比放手更美丽?

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是一群有个性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体验、生命体验和情感世界,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比如老师在教授《荷塘风起》时,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对文本优美语段的赏析。学生的表现也会精彩纷呈,以下是学生赏析的摘要:

“此片段很有视觉效果,作者把动态的荷叶表达的生动、传神。‘千百’张荷叶被风吹过,给人以一种接天连叶、风过而舞的气势。‘深黛托着紫黄’一句中,用托字显出一种静态美中的动态美,以动写静。‘紫黄耀眼,碧黛深沉’把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视觉感受融合在一起。用‘豪迈’写风和太阳共同作用下的荷叶,加上下句‘观荷人的意识……’不难想象此景给人的震撼,把荷叶写活了,使荷叶被风吹过的姿态跃然纸上。荷塘风起之美是荷塘之哀的铺垫,后来荷塘的变迁,更让这种美多了一份珍贵。”

“‘天下雨的时候,如水银般的水珠在叶心越集越大,像瀑布一般倾泻而下,冲向下方的荷叶’一句,表现出雨天时荷池的奇特景色。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在叶心的水珠比作水银,将巨大的水珠倾泻而下比作银色瀑布般雄伟壮观,用来表现荷池所具有的活力,荷茎的修长、劲韧,荷叶的柔软、可爱,同时从侧面表现出作者对于荷花以及整个大自然的喜爱,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活力与生命。”

由此可见,学生的表现完全得益于教师为他们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学生有了这样的平台才能表现,才敢表现,才表现得精彩。能在课堂上放手的教师,表现出的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是一种为人的胸襟和过人的智慧。

(三)消除学生的厌学感

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阅读让人们零距离的触摸文本,与文字进行深度地对话,从而产生思想的碰撞与共鸣。就是在一次次的阅读中,文学展示出它摄人魂魄的魅力。

老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式的阅读,自行去找寻书目,不定额、不强加、甚至可以不求甚解,注重阅读的量的积累,最终达到质的飞跃。同时,教师可以把相关联的作品放在一起来读,让学生看异同、评优劣,在这样的对比中,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2.努力发挥语文课堂的正面影响

语文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学素质,对课本应研究得相当精熟,对课文相关的名人逸事、相关联的名篇佳句能够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使学生心生仰慕之情后,便可轻易抓住学生的心了,也会使学生产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极大热情。

(四)注重诵读法的重要性

迟子建的《朗诵与逆向思维》中提到:“朗诵能够培养我们对文字的感情和写作的勇气,文章被诵读如同食物被咀嚼,你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古语也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学生会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更大的热情。

(责任编辑:侯秀梅)

G423.04

A

1001-7836(2010)02-0071-02

2009-12-29

曹蕊(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荷叶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荷叶像什么
荷叶圆圆
荷叶伞
六·一放假么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