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善辉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的社会经济与卫生事业发展极不平衡,把握不同地区的卫生发展规划是制定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早在1985年,我国就提出“医疗体制改革”的概念,并且尝试过许多办法,但总的来说,医疗体制改革主要走的是一条“市场化”的道路。不久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研究得出结论—中国目前市场化取向的医改基本上不成功。我国医疗改革的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集中反映为政策引导的转变与财政投入的加强。由此可见,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对医疗体制改革政策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找到解决方案。市场化进展不顺利就需要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因此对国家医疗的财政投入分配政策的收益进行评价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意图结合投入产出表的结论从各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生产效率的角度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由此来折射医疗体制改革国家财政投入中出现的问题。
投入产出分析又称“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技术”、“部门联系平衡法”,是研究分析宏观经济活动、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及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的基本工具。对机构进行投入产出的研究角度有多种,有从功能角度上对机构的运转进行评价,有单纯从工作量上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本研究以生产效率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来比较分析我国地区间的医疗卫生服务状况,并进行简要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在数据计算的基础上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发现细节问题,进而进行定性分析则从大方面补充定量分析的不足。
考虑到地区间的差异较大,而评价对象太多不易区分,因此分别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三大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生产效率。中国东部地区包括:辽宁、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河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吉林;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广西、内蒙古。
本文投入产出变量的选取参考张宁、胡鞍钢等研究中所使用的指标,投入变量:人均机构床位数、人均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卫生费用,产出变量:平均预期寿命、死亡率。本文用DEA模型来评价比较我国各个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生产的相对有效性。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是运筹学的一个新领域,它将数学、经济、管理的概念与方法相结合,是研究具有相同类型的部门(或单位)间的相对有效性的一种十分有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是处理目标决策问题和多投入、多产出生产前沿问题的有力工具,其评价依据是根据决策单元的投入数据和产出数据来评价决策单元的效率。DEA模型计算结果采用文献的计算数据。
1、东部地区分析。医疗卫生服务生产效率DEA有效的是:河北、江苏、福建、广东、山东。海南为弱DEA有效,其他为DEA无效,其中浙江、辽宁相对其他三个地区,又略微有效。5个DEA有效的地区都属于医疗卫生服务的低投入地区。这5个地区的人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2.54、73.91、72.55、73.92、73.27) 也低于平均水平(74.2)。
综合分析发现:河北、江苏、山东为低投入、低产出、高效率的地区;广东、福建、浙江属于低投入、中产出、高效率的地区,北京、上海为医疗卫生服务的高投入、高产出、低效率地区;天津、辽宁为高投入、中产出、低效率地区。
2、中部地区分析。同样采用上面的分析方法得到以下结论:河南、江西、安徽为低投入、中产出、高效率地区,湖南为低投入、低产出、强低效率地区;山西、湖北为高投入、低产出、强低效率地区;吉林、黑龙江为高投入、高产出、强低效率地区。
3、西部地区分析。重庆为低投入、中产出、强低效率地区;云南、甘肃为低投入、低产出、强低效率地区;西藏为高投入、低产出、强低效率地区;陕西、青海为高投入、中产出、强低效率地区;宁夏、内蒙古为高投入、高产出、强低效率地区;新疆为高投入、中产出、强低效率地区。
4、三个地区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生产效率都非常的低。三大地区的产出水平都大体相近,西部的投入水平最低,东部其次,中部最高。三大地区中,西部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生产效率相对于其他两个地区较高,中部地区的相对效率最低。
在我国整体医疗投入产出效率的同时,各地区间的效率也不尽相同,不难发现各地区、各省份的效率不同是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相对的医疗投入也较高,中西部整体投入水平较东部地区低,就其整个地区而言省会城市、直辖市的医疗投入又比其他中小不发达城市的高。然而,医疗生产效率的产出却呈现出相反的现象。由此可见,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仍存着不足,仍需要进一步思考。
另外,区域分配不合理。仅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海淀区1,000多家医疗机构多数分布在南部。与南部地区饱和的情况相比,海淀区北部地区的医疗机构覆盖面不够。全国医疗资源最为集中的北京市海淀区尚且如此,别的地区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但总的来说,我国的医疗机构数量还远远不够,要达到美国每个社区都有若干家医院的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由此不难理解我国医疗投入与产出的效率之比为何如此低,其中有医疗体制的问题和基础设施的严重配置不足等问题。
虽然总体上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生产效率偏低,但各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生产效率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甚至个别地区也存在着低投入、高产出的情况,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多元化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调整不同地区医疗投入方针。对于生产效率达到预期目标的地区按照同比采用扩大效应。对于高投入、中低产出的地区在分析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基础上调整医疗资金投入策略。
其次,逐步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产出考核问题的研究。虽然本文意在从医疗卫生服务这一单纯的生产行为来考察其生产效率,但显然很难找到直接地反映医疗卫生服务产出的指标,而指标不明确会使宏观调控缺乏下手的角度。
医疗体制投入产出分析是个多指标的复杂系统问题,本文的指标选择虽然考虑了最常见的地域及微观的评价指标如寿命、死亡率等,但是仍然无法在医疗产出评价上定性生活质量的标准,并且健康程度也很难进行定义。因此,随着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建立健全,医疗体制投入产出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1]余春华.D EA方法应用于医院效率评价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005.10.
[2]张宁,胡鞍钢,郑京海.应用D EA方法评测中国各地区健康生产效率[J].经济研究,2006.7.
[3]罗良清,胡美玲.中国各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生产效率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