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斌
(集美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关于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一些思考
柯 斌
(集美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文章解析了团队及团队精神的内涵,分析了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各种表现,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团队的精神的几种方法。
大学生;团队精神;现状;方法
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地位的提升,我们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的企业在人才方面的选拔标准也需要和全球化相接轨。在全球 500强企业中,它们都采用团队方式作为企业的经营运作方式,并把是否具备团队精神作为衡量企业招聘员工的标准之一。因此,团队精神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 。但是,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下,对团队精神的培养尚缺乏较为系统有效的途径,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思想上对团队精神的理解不到位,行动上表现出团队精神的缺失。
那么什么是团队呢?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乔恩 -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团队具备几个基本要素。
(一)共同的愿景: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具有共同的愿景与目标。”共同的愿景即团队成员对未来的方向与目标所达成的共识,共同的愿景是形成团队的核心价值观,是能够激发团队成员自身潜力的动力源泉,是激励团队成员将精力集中到团队最希望实现的目标上的信仰。如:当年微软创建之初的共同愿景是“让每个家庭都拥有电脑。”正是这一愿景成功奠定了微软世界软件业第一品牌的地位。因此,按照科学的理论方法制定共同愿景显得尤为重要。共同愿景需要符合 SMART准则,即明确性、可测量性,可接受性,可行性,时限性。
(二)成员能力上互补,心理上相互依赖。团队成员所具备的技能,特长互补,在完成共同愿景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使团队的绩效水平高于个人成员的绩效总和。团队成员遇到挫折、困难时都能得到其他成员的支持,鼓励,能够迅速的调整状态,将精力投入到团队工作中。
(三)成员共同参与决策。对于团队运作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成员共同讨论,共同决策,集思广益,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成员能够在团队的帮助下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与团队成员共同成长进步。
(四)相互承担责任。表现为成员个人的高度责任感,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在实现团队目标的过程中,对待问题时不推诿,团队成员一起解决问题,不把问题和困难丢给别人。
那么,什么是团队精神呢
团队精神,指团队的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相互协作,相互激励,共同拼搏的意愿和作风。它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团队凝聚力,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团队成员对待团队事务竭尽全力的投入三个方面。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缺失有社会现实的不良影响,以子女为中心的家庭教育观念,学校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等等原因,造成了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以下各种表现。
(一)集体凝聚力不强。
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个人主义,缺乏集体意识。看问题和处理事情缺乏大局观,以是否对自己有利来作为考虑问题的唯一出发点,不考虑集体利益,不懂得换位思考,不会为别人考虑。
(二)人际交往淡漠。
过分强调竞争,缺乏和同学的交流,同学间感情淡漠,同学之间缺乏信任。与人交往时以利益和金钱为原则,实用主义之上,缺少互帮互助的情感交流,交往过于淡漠。
(三)不愿意参加活动。
虽然,每年学校举行的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充分考虑了不同特长学生的需求。但是,热衷参加活动的同学仅有一部分,各种活动中经常看到老面孔,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集体活动缺乏投入的热情,很少参加甚至从不参加各类文体活动,极个别同学连班级同学自己组织的活动也不参加。
(四)对人对己缺乏责任感。
不关注社会,不关注外部世界,缺乏对事情进行控制和进行事先计划和组织的能力,而更乐于任由事情变化,并可以容忍某种程度上的无组织性,对个人发展缺乏规划,对待生活、学习等没有目标。
参考目前企业、高校中关于团队精神教育的一些方法,结合现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一)完善教育教学体制,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
将团队精神的培养作为一项大学生所必需具备的素质单独提出,并纳入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中。将团队精神的培养纳入学分制的管理中,设立单独的团队精神培养学分。可采用举办各种讲座,报告会,引导学生学习分享各种视频资料,理论书籍的学习体会,参加团队活动等方式来获取学分。鼓励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体验式学习、社会实践等学习途径认识团队精神。制定团队精神培养的激励机制,可在现有大学的奖学金体系中,考虑设置一些针对团队的单项奖学金,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团队的建设中。
(二)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通过体验式学习加深学生对团队精神的理解
体验式学习是指在学习者自愿参与的基础上,通过经历与体验,获取相关知识、技巧与经验的一种学习模式。通过开展体验式学习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团队精神的意义。很多企业在对新进员工的培训中,常常包含野外生存训练、素质拓展训练等培训项目,大学也可以在每年新生的教育活动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的项目的课程。通过模拟一些生活中很少碰到的极端环境,通过设置外界障碍干扰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用挫折体验让大学生体会到没有沟通,没有合作的团队就难于取得更大的成绩。笔者所在的学院在 2009年、2010年在两届学生中举办了这样素质拓展培训项目,培训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对这样的培训感到很新奇,印象深刻。
(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鼓励学生参与团队活动
增加大学体育竞赛中的集体项目。在大学体育竞赛的集体项目中,常常是有体育特长的同学展示的舞台,而对于更多的普通同学来说,缺乏这种团队历练的机会。因此,可以尝试设置一些趣味性集体游戏项目,有目的的将集体奖与参赛人数,拉拉队人数等挂钩,使得普通同学也有参与团队的机会。同样的情况也表现在大学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在这些活动中,常常是由文艺特长的同学唱主角,通过增加集体项目,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如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开展团支部风采大赛,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宿舍文化艺术节等等活动。
(四)选拔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做团队领导
不可否认,一个团队的领导对于团队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决定了一个团队的方向,是一个团队的核心。因此,教师应在平时多留心观察学生的综合表现,多听取广大学生的意见,推行民主的领导方式,主动选用那些组织能力强、管理能力高、在团队中具有较高威信的学生作为团队的领导。在工作中加强对团队领导的指导和培养,使其在教师的指导带动下提出切合实际的、为团队成员所接受的理念和主张,制定出团队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战略,知人善用,领导团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五)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大学生创业的成效检验团队精神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向学生宣传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学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经费支持,解决大学生创业无场地、无资金难题。通过学校划出孵化场地,供学生创业,并配备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创建自己的团队,让学生有亲身实践的机会。
(六)加强社团文化建设,拓宽学生参与团队活动的途径
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是有力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对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给与学生社团更大的自主权,鼓励各种学生社团、协会的发展壮大,吸纳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各种社团组织,融入社团文化中。通过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亲身体会,去感受团队作战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高校的各个部门一起协调,制定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再通过各个教育工作者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1] 尚水利 .团队精神[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2] 姜德刚编著 .打造你的金牌管理团队[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
[3] 韩庭卫,武震,臧道祥,林军 .企业管理户外拓展训练全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4] 李海峰 .团队精神的文化渊源与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
Som e Though ts on Cu ltiva ting the Team Sp ir it of the Co llege Studen ts
KEB in
(Jim eiUniversity,X iam en 361021,Fu jian)
The article exp 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team and team sp irit,analyzes the various performance of lack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team spirit,and p roposes severalmethods to cultivate the team sp iritof the college students.
co llege studen ts;team sp irit;status;m ethods
G711
A
1671-5004(2010)06-0115-02
2010-10-14
柯 斌 (1980-),男,福建厦门人,集美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