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燕
(石河子大学,新疆 五家渠 831300)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一方面,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直接得益于管理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组织行为学”课程是在融入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高度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另一方面,组织行为学基本观点的形成均是建立在大量翔实、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中,既应该立足理论重点,又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提出了更高的择人标准,尤其希望学生具备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由此,在《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改革中,需要课程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育重点。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的具体难点有:首先作为管理学科,定量的知识内容较少,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灌输组织行为学中相应的管理理念,单一的理论讲述比较空泛,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学习。其次,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使得本门课程在国际先进理论上的借鉴,必须通过“本土化”的过程才能吸收利用,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因其对本门学科的认识浅显,故吸收利用存在很大的难度。再次,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学环境受限,很难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针对本课程的学习难点,课程建设应强化“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坚持“理论教学→模拟实践教学→社会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使《组织行为学》课程教育符合当前高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有助于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
课程以大学生能力构建为中心,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自治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自治管理能力。所谓自治能力,即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学时代是人的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又叫“心理断乳期”,心理问题多而复杂,据调查,20%~30%的大学生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大学阶段是学生提高各种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关键阶段。大学生在此期间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其目标达成及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于消极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心理状态更有利于大学生确立目标、修正学习行为,最终达成目标,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自治能力非常必要。
自治能力培养内容包括:正确进行个性分析,充分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塑造自己健康的人格;了解大学生进行学习和交际的动机,帮助其确立正确的动机;提高忍受挫折的能力,正确看待冲突;通过讲授各种激励理论,进行适当的激励,使学生积极投人现实的学习与生活中。
大学生应积极运用可得资源,进行适当的自我定位,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对自身的全面评价及清晰的自我认知,并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有意识地培养自信心,同时应掌握科学的自我宜泄方法,增强情绪调节能力。
2.研究能力。强调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面向过程,将概念原理等产生的起因(或前提)和研究过程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动机,增强学生自己参与知识积累和应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基础理论、实验教学与研究训练”强调研究性教学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面向过程,将概念原理等产生的起因(或前提)和研究过程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3.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中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课后实践,采用课外调查访谈搜集案例;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组建科研团队,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校内外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理论素养与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紧密联系起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强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此探讨教学方法合理选择以及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具体来讲,教学实施要点包括:
研究性教学是基于强调理论形成过程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层次上,既注重“三基”教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又兼顾学科前沿;既系统全面讲解西方管理理论知识和发展趋势,又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学内容上,立足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教学形式上鼓励学生参与SRP项目的申请和研究,吸纳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等,提高他们的学术兴趣和研究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应采用多媒体、电子信息化教学手段,并且教学方法已经从最早的老师单向讲课,变为授课、录像、案例分析、同学讨论、个人和小组的报告、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由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启发式、互动式和案例法、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共同构成的教学体系。
优化学术梯队结构,借助高校教师培养计划,逐步壮大师资队伍,提升科研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成长,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
近年来拓展训练由最初单纯的体能训练、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其最本质的内容与组织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如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户外生存、跳越、室内游戏等,在这些形式的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许多知识,如:激励自己和他人、团队合作、团队管理、沟通、决策、冲突处理等。
[1] 曹蓉,王强.提高心理素质,加强自治能力-“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11):25-26.
[2] 彭维文“.组织行为学”教学与大学生网络交际教育[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48-49.
[3] 隆意《.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2):22-25.
[4] 朱丽姣.以积极组织行为学为视角探析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基于对南京某高校社科学生的调查[J].文教资料,2009,(5):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