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发展策略研究——以石家庄电视台《今晚三十分》为例

2010-08-15 00:47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节目电视新闻

杨 玫

(1.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2.石家庄电视台,河北 石家庄 05002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平面媒体的不断改革和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给电视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市级电视台的生存状况,更是不容乐观。当前各级电视台的新闻综合类节目比比皆是,都为了争取收视率使出了浑身解数,各个时段的新闻档都力求准确定位,吸引更多的受众。在市级电视台中,省会城市的电视台实力较省台有一定差距,加之市台各时段新闻档之间的竞争,其生存环境可谓内外交迫,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生存空间,谋求节目的长期发展成为此类新闻节目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此问题做一些初步的分析。

一、栏目存在的问题

1.时政新闻陈旧呆板

长期以来,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的报道方法一直沿用中央台和省台新闻联播的播报方式,《今晚三十分》也未能免俗。就《今晚三十分》而言,其时政新闻报道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领导活动、会议新闻占据主要地位,关乎国计民生的焦点、热点报道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且报道手法过于陈旧。

在这一点上,中央台和有些省台已经尝试改革,将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放在头条位置,放在党政领导活动和重要会议报道之前[1],而地方台仍然拘泥于按照领导级别大小编排新闻顺序,不能不让观众感到遗憾。这种情况如果不能有所改变,地方台的时政新闻报道将很难吸引观众的目光。

2.人文关怀仍需完善

《今晚三十分》中另一部分主要内容是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在《今晚三十分》针对民生新闻的报道中,的确贯彻了“人文关怀”的原则,向观众传播了大量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事实,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2010年2月21日的“节日过后,蔬菜肉类价格回落”、2月22日的“莫信谣传,省会未发生地震”、“虎年春节,省会的‘牛’服务业”、2月23日的“节后各地迎来用工高峰,市场呈现新特点”等等,从市民生活、工作、就业各个方面进行了关注,确实深入了社会生活,报道内容体现了一定的平民视角和人文关怀,最大程度地考虑了大多数观众的需求。

但有些节目贯彻“人文关怀”依然停留在表面,缺乏持续的追踪和深度的报道。民生新闻中的人文关怀应该分为三个阶段:新闻报道、社会关注、问题解决[2]。而《今晚三十分》的有些节目只停留在报道阶段,对弱势群体的困难是否得到妥善解决关注不够;或者只解决了某些单个问题,但并未探讨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普遍规律。

3.同质化现象严重

作为一档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今晚三十分》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上模仿的是央视的《新闻联播》,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几乎可以说是《新闻联播》的翻版。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上,又过多地受到了其他地方电视台名牌节目的影响,也呈现出很多模式化特征。比如2009年8月1日的民生新闻《如此修路,居民担忧》,这些停水停电、出行不便、伪劣商品的节目内容和有意渲染炒作的报道手法在很多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都经常出现,给受众似曾相识的感觉。虽然这样的节目一时可以带给受众新鲜感,但久而久之,传播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有论者认为,电视新闻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与其说是模仿的结果,倒不如说是因为地方电视台积极参与新闻竞争。因为电视新闻传播虽然受到了社会制度、受众构成、文化差异、地域差异等方面的影响,但是在核心层面上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好的新闻节目无论从内容编排上还是报道方式上都形成了最为成功的模式,地方电视台要想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除了借鉴这些成功的范式,别无选择[3]。

但是,这种无奈的选择还是会对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造成很强的负面影响。第一,会浪费电视台内部的报道资源,不利于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第二,会削弱时政新闻的吸引力,使受众失去对党的政治生活、政府执政能力等方面的关注兴趣,也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利民政策不能及时传达给受众;第三,还会使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出现偏差,一味寻找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说事,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心系百姓,报道手法上过分突出悬念和冲突,强调情节和手法的煽情性,从而走上猎奇、媚俗的歧途。

4.受众互动环节缺位

传统新闻学将任何一个新闻传播活动分为三个环节:新闻事件——新闻媒体——新闻报道,其中缺少了“受众”环节。上个世纪80年代,传播学被引进我国,与传统新闻学理论结合在一起,得到了新闻学界和业界的广泛重视。在媒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前提下,媒体和记者开始考虑如何才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与此同时,随着“反馈”概念的日益普及,受众作为传播效果的评价者,其重要性渐渐为新闻学界和新闻业界所重视。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受众找到了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看法的空间,“受众互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前,受众不仅仅承担着媒体信息传播效果评价者的责任,而且还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媒介新闻传播活动中来——扮演起信息提供者、信息传播者的角色。但是,很显然,《今晚三十分》栏目并未对受众的功能给予应有的重视。

5.节目制作欠精致

除了宏观层面存在的问题之外,《今晚三十分》在具体节目制作层面上,缺少对新闻报道的深度加工,以及对很多报道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片面图解政策的倾向等,这些都需要改进。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用镜头去表现新闻细节。电视新闻用镜头说话的真实再现性、现实逼真性形成了电视新闻在展现新闻细节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个前提下,电视新闻要用镜头说话,自然是要抓拍、拍好新闻细节,用真实、典型的细节来反映电视新闻的主题。有人称,电视新闻中可以没有情节,但不可以没有细节,可见细节是多么重要。电视新闻中的细节主要是通过镜头画面来显现的,有时也可辅以文字解说,如果镜头画面上没有细节,只有文字解说,不是我们所说的电视新闻细节[4]。

《今晚三十分》的有些新闻报道在镜头语言使用的这三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镜头语言过于苍白,有些镜头跟主题联系不紧密,甚至都无法证明新闻报道的主题。还有很多报道采访不够深入,电视观众看到的都是常规画面,几乎看不到新闻细节,丧失了对观众的吸引力,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二、改进措施

当前,媒介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全国上百套电视节目为电视观众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当然,也使得这上百套电视节目的生存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地方电视台的节目。对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1.关注本地民生

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当选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后,视察的第一个单位就是《人民日报》社。在视察时,总书记对新闻战线的干部职工提出了“三贴近”原则。遵循这一要求,新闻行业将“三贴近”视为改进和加强自身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作为一档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今晚三十分》坚持“三贴近”的具体做法应该是立足本地,关注民生,重视地方新闻的采访报道。

在这点上,《今晚三十分》一直在努力,不仅综合各大媒体对外埠新闻的报道,还努力将当天发生在省会的时政新闻采访报道出来,并安排在节目一开始的重要时段播出,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只是这些新闻报道在采编理念上相对陈旧,采访手法上也不够深入,还有待提高认识。

在民生新闻的报道方面,《今晚三十分》也一直在努力加大报道力度,努力贴近市民生活、贴近新闻现场,尽量在结合本地政治经济环境和文化风貌上寻找切入点和结合点,也坚持了平民视角,反映了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让《今晚三十分》成为了本地受众的活动舞台。

2.提高记者素质

在报道题材和传播内容的选取上,要强调平民视角,强调平视社会生活。尤其是在报道本地新闻的过程中,我们更强调的是记者要深入生活,要平视社会,观察新闻事件,选取那些与电视观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点,理性剖析新闻事件对社会、对受众的影响。比如针对弱势群体——乞丐阶层、低收入阶层和被拐卖妇女等,要不仅关注这些个体的命运,更要将对个案的悲悯推演到整个弱势群体,进而推动对整个群体命运的改善。再比如针对批评性报道,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技术处理,做到对事不对人,不是将受众对某种不良作为的愤怒引向特定的采访对象,而是将报道的方向确定为针对这些不良作为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再敦促有关部门对此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彻底解决。

3.加强时事点评

大众传媒不仅承担着采访新闻事件,报道新闻事实的功能,还要承担起解读新闻事件,指出发展趋势的功能。就时政新闻而言,它必须要承担起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因为受众获取相关信息的数量有限,所以对全面情况未必能够了解。受众往往更容易从当前利益、自身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因为未必所有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能够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都能够顺畅地颁布、实施。当这些政策、措施的颁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阻力的时候,就需要媒体来选取新的新闻事实来报道,让受众了解最新情况,还需要在报道中加入适量的主持人点评,以更明确的廓清认识,让政策、措施得以顺利实施。《今晚三十分》的新闻报道在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主要是在新闻报道中看到的都是对政策的图解和受众对政策、措施的拥护。如果想吸引受众,就必须在这方面多下工夫,一方面在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联系受众的兴趣点,另一方面,要针对受众关心的角度深度解析新闻事实。

《今晚三十分》的播出时间在晚上十点到十点半,这个时段就决定了它的报道内容要以民生新闻为主。就民生新闻而言,需要记者密切关注民众的生存状况,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理念,再现“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尤其是民生新闻,报道起来缺少分量感,总是显得过于琐碎,要想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和注意力,就一定要深入探究民生新闻背后的规律性意义,再以主持人点评的形式直接传达出来,以影响社会生活。

有论者认为,电视民生新闻应该记录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应该具有人文因素,应该带有平民文化特征,但是总体而言,现在的电视民生新闻在现代传媒的精致包装下已经失去了原生态,传媒在力图贴近平民的同时,实质上正在脱离平民,靠近一个面目模糊的“大众”,与其说它反映了平民生活,不如说它给大众生活提供了谈资和消费的新选择[5]。所以,人们因为专注于生活琐事、身边小事、百姓难事而恰恰忽略了自己在整个社会博弈中所处的位置和被忽视的利益[6]。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报道现状,跟记者和主持人的点评不力有直接关系。所以,主持人作为新闻事件的点评者,在贴近理性观念的前提下,要把握民生和媒体的立场,秉承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原则,将对新闻事件的分析做深做透,以扩大节目的影响力。

4.实施品牌战略

电视媒体中的品牌,不仅是台与台、频道与频道、栏目与栏目之间互相区别的标志,更是一种具有较高品位、较高影响、较高效益的传媒形式。一旦品牌打造成功,就会使电视观众形成对某个栏目固定的收视习惯,从而使该栏目占有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

首先,要准确定位受众。不同类型的受众对电视节目有着不同的收视预期,虽然跟中央和省级电视媒体相比,地方电视台的受众范围相对狭窄,但是却更容易考察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推测出他们的收视习惯。还要做好市场调研。要了解同类电视节目的相关情况,比如节目形态、节目内容、社会评价、运作机制等,有的放矢地制作电视节目。

其次,要创新节目内容。在了解受众收视习惯和收视预期的基础上,要尽力打造能最大限度满足电视观众需求的内容独特的电视新闻栏目。一档新闻节目就是一种产品,要想在产品丰富的媒介市场脱颖而出,就一定要打造出内容和形式都具有较强差异性的电视新闻节目。当前媒介市场有个认识误区——以时政新闻为代表的硬新闻受众群体狭小,没有观众爱看;以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为代表的软新闻才是收视率的保证,才能最大程度吸引受众。其实,时政新闻才是真正的民生新闻,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老百姓的生活和利益息息相关,是最应该传达给受众的新闻信息,如果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中下工夫找出和群众利益的结合点,就一定会做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新闻节目来。

再次,要努力打造“一家之言”。从某种角度来看,新闻信息就是媒介提供的产品,要想真正吸引受众,就一定要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产品来,让受众感觉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所谓超值的新闻产品,就应该是独家报道和原创新闻。

《今晚三十分》是一档夜间新闻节目,在时效性上很难与白天的新闻节目竞争,所以只能从新闻信息的深度开掘上下工夫。正是因为晚间播出,所以《今晚三十分》可以就某件新闻事实搜集各家媒体的报道,进行汇总,以提供细节最为丰富的新闻报道,它还可以搜集评价热点新闻事实的各方观点,在节目中以主持人点评的形式选取典型传播出来,给电视观众一种深入解读新闻事实的印象,也可以帮助栏目形成品牌。

除了独家新闻外,《今晚三十分》还可以增加本地新闻的原创报道。《今晚三十分》作为石家庄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一定要密切关注石家庄发生的每一起新闻事件,如果确实对社会生活和老百姓权益产生影响,就一定要投入精锐的采编力量进行报道,并组织记者和主持人进行深入分析,开掘出新闻事实的典型意义,这样的原创新闻也一定能够引发电视观众的收视兴趣。

总之,随着传媒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多数地方电视台已经意识到品牌战略对整个媒体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开始打造自己的名牌栏目。《今晚三十分》作为石家庄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节目,只要找准受众定位、精心打造精品报道,就一定能够将品牌战略落到实处。

[1]谢君.论地市台时政新闻报道的改革[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1).

[2]梁静.电视媒体人文关怀的体现[J].记者摇篮,2009,(1).

[3]熊仁明.电视新闻同质化现象浅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3).

[4]董德军.电视新闻要讲究镜头语言[J].理论观察,2003,(6).

[5]姜红.新闻秀——平民的还是大众的?[J].新闻记者,2004,(12).

[6]周炯.新意识形态下的中国电视民生新闻[E].www.blogchina.com.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节目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时政
时政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